高管誣陷同行被捕,陌生交友軟件Soul能靠危機公關挽回聲譽嗎?

近日,陌生交友軟件Soul的COO李某因涉嫌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被上海普陀區人民檢察院批准逮捕。

李某曾在2019年10月惡意栽贓、舉報同類軟件UKI,致使其被全網下架處理3個月,這家處於初創階段的公司業務全面停滯。

高管誣陷同行被捕,陌生交友軟件Soul能靠危機公關挽回聲譽嗎?

企業高管為了KPI釀成大錯,可醜聞出現後,Soul需要面對的又豈止是這一件事。當潘多拉魔盒被打開,危機公關能拯救它嗎?

玩“套路”終只是得意一時

Soul原本是一款主打“樹洞”功能的社交軟件,雖然口碑不錯,奈何這樣的“輕社交”交友模式過於小眾。直到2018年,社交功能變得更為“直白”的Soul安裝量猛漲,在同類軟件中僅次於陌陌、探探。

當社交功能變得 “直白”,難免會摻雜色情內容。國內軟件平臺向來對高暗示性、誘導性軟件持有“寧殺錯,不漏過”的態度。在2019年6月,Soul也因為被舉報被要求下架整改3個月。

高管誣陷同行被捕,陌生交友軟件Soul能靠危機公關挽回聲譽嗎?

不同於Soul被舉報下架,也不同於格力與奧克斯的“舉報大戰”,UKI完全是被李某栽贓的。

有同行業大V行業郭子威透露:舉報同行是Soul的慣用套路。Soul前員工也表示:早在2018年,集團會議上邊討論過舉報UKI一事。直到2019年下半年,UKI在Soul下架後大有趕超後者的勢頭。或許正因如此,李某才會故技重施。

高管誣陷同行被捕,陌生交友軟件Soul能靠危機公關挽回聲譽嗎?

若UKI存在違規信息,李某的舉報從某方面來說還起到了對行業的監督作用,沒想到在苦尋無果的情況下,他居然用自己註冊的賬號在UKI上發佈違規內容,再截圖舉報,這才是事情徹底“變味”。

陌生交友軟件素以 “用戶量為王”,用戶量越高,安裝量增速更快,可用戶對它們的忠誠度很低,時常是多個軟件輪流使用。被下架後,安裝量在3個月內零增長,對UKI來說是毀滅性打擊,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人們使用社交軟件的頻率更高了,東窗事發前,Soul是絕對的勝者。

高管誣陷同行被捕,陌生交友軟件Soul能靠危機公關挽回聲譽嗎?

可是,在互聯網時代,一旦使用了“自己舉報自己”的蠢辦法,如何能不讓別人發現?於是乎,口碑暴跌的壓力從UKI回到了Soul自己身上。

被打開的“潘多拉魔盒”

目前,Soul方面對於這件事暫時沒有回應。但從危機公關的角度來看,他們多會把輿論從企業間的“惡性競爭”引向李某為完成KPI不擇手段。

如此一紙聲明,的確能快速撇清關係,可李某“舉報事件”只是一把鑰匙,潘多拉魔盒被打開後,Soul怕是要元氣大傷。倒塌的“牆”,在未來可不止這一面。

高管誣陷同行被捕,陌生交友軟件Soul能靠危機公關挽回聲譽嗎?

翻舊賬是娛樂圈慣用的套路,在直播視頻中公然調侃南京大屠殺被江蘇網警點名後,儘管直播平臺和女主播陳一發兒迅速道歉,仍攔不住繼續扒出黑料的網友,一夜之間,這位“直播界頂流”從雲端跌落。

相聲演員張雲雷多年前在小劇場表演時用葷口髒話調侃京劇表演藝術家李世濟、京劇名家張火丁,沒想到在2019年末突然被曝光,一時間,各大媒體、自媒體平臺口誅筆伐,此事對張雲雷和德雲社都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高管誣陷同行被捕,陌生交友軟件Soul能靠危機公關挽回聲譽嗎?

再厲害的公關,怕是也頂不住UKI、UKI的用戶和其他同業競爭者群起而攻之。

軟件平臺們是公平的,它們會因為一次舉報下架UKI長達3個月,一旦Soul的負面消息有了“實錘”,被下架處理也是自然。而在這段時間裡,被誣告的UKI獲得了一次全國性的免費廣告,安裝量猛增是自然的,緊隨其後的其他社交軟件們,又會不會把Soul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分而食之”呢?

(圖片來自網絡,請作者與本號聯繫,以奉稿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