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史上的3月12日:Austin Flint,是个医学生就认识的名人

去过心内科的朋友一定会有这样的经历:进了诊室之后,医生通常会拿着听诊器若有所思地在胸口听来听去。你是否有所疑惑,医生们到底能通过听诊听出点什么门道呢?其实西医讲究的视、触、叩、听和中医流传的望、闻、问、切有异曲同工之妙,是能通过听脏器的异常声音而发现身体出现异常的端倪。只不过西医的听诊部位比较局限,反映的问题比较集中,不像中医的脉象能够解释人体多器官的异常。心内科的医生们听的就是心脏是否因为疾病而发出的不正常的声音。历史上的今天,1886年的3月13日是美国著名生理学家、内科医生Austin Flint去世的日子,我们也借此文来纪念他在心脏杂音研究方面为世人做出的突出贡献。

医学史上的3月12日:Austin Flint,是个医学生就认识的名人

Austin Flint其人

Austin Flint的大名对于医学生来说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在十几个不同的心脏杂音中,只有两个是由发现杂音的学者名字命名的,其中一个就跟今天的主角有关——Austin-Flint杂音。这个杂音并不是由瓣膜的病变直接产生的,而是因为严重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造成的相对二尖瓣狭窄形成的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简单地说就是去主动脉的血流因为主动脉瓣关不上了,大家又都跑回左心室,这就造成了左心室的拥挤显得通往左心房的们太窄了。而这一流传后世,心内科医生应用至今的发现正是Austin Flint在1862年首次提出的。他察觉到了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在心脏舒张期的心尖部听到柔和、低调的隆隆声,并把它描述出来。

医学史上的3月12日:Austin Flint,是个医学生就认识的名人

要说这个发现的历史地位如何,怎么吹吴医生都觉得不过分,就单从这个Austin-Flint杂音是每年医学考研的必考项就可见一斑。

纵观科学史,有好多为这个世界做出贡献的伟大科学家。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寥寥无几。Austin Flint医生就是其中一个。而且,他不光发现了这个特殊的心脏杂音,还创办了一所医学院,推动了双耳型听诊器的应用,为现代医学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1886年的3月13日,Austin Flint医生逝世。伟大的人就仿佛天上的恒星一般,虽然离世,但光芒永驻。至今,每一个医学生在学到《诊断学》心脏杂音那一章的时候,都会记住这个名字——Austin Flint。



相关知识:

心脏是个“豪宅”

心脏是一套两室两厅(左右心房、左右心室),有两条走廊(肺动脉、肺静脉)、一个阳台(肺)和四个门(主动脉瓣、肺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的“豪宅”。房客们就是我们的血液,它们作为携带二氧化碳的静脉血经由右心房、右心室入肺,在此进行气体交换变成了富有氧气的动脉血,再从左心房、左心室出门,去全身各大器官为它们提供氧气。

血流这一路走来,要经过心脏的左右心房、左右心室共四扇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瓣膜”。正常生理状态下,瓣膜的一开一合负责防止过了门的血液回流,避免动静脉血混杂或心脏负荷过大等情况的出现。而当心脏的功能或结构出现异常时,心脏的一些杂音可能就因此而来了。

医学史上的3月12日:Austin Flint,是个医学生就认识的名人

心脏为什么会产生杂音

心脏杂音就是血液在流经心脏中,因碰撞、振动或冲击心脏或血管内壁而产生的声音,尤其是在心脏的功能或结构出现异常时,杂音听起来非常的明显。一般比较典型的几个心脏杂音都出在瓣膜的身上,它们或关闭不全,或过度狭窄,导致血流在“过门”的时候产生了本不该出现的声音。

就好比外面一阵强风吹来,门关不严会有”呼扇呼扇“的响声(瓣膜关闭不全,血液反流冲击心脏内壁或冲击瓣膜本身产生杂音);门被卡住了留了个缝,就会听到“嗖嗖”的声音(瓣膜狭窄,血液流经狭窄的通道产生的杂音),心脏杂音的产生就是一个道理。

医学史上的3月12日:Austin Flint,是个医学生就认识的名人

在现代医学关于心脏的听诊包含心脏跳动的频率、速率、额外心音以及心脏产生的杂音等。对于这些心音的研究能够让医生在只借助听诊器的前提下,就能够对一些心脏病患者的病情有一个简单的评估。尤其是听诊心脏杂音对于瓣膜病的诊断,那绝对是心内科专业的医生必备技能之一。

这里有一点要提醒大家,心脏杂音不一定只会发生在生病的人身上,健康人也会听到一些杂音,这些杂音我们称为“生理性杂音”。


健康科普,我是认真的。我是五号医生吴昊。下期再见!

医学史上的3月12日:Austin Flint,是个医学生就认识的名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