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成“鸡娃”了吗,父母密集式教育到底可不可取


父母时常插手并强烈干预孩子生活,一方面制定出许多规则和禁令,另一方面也投入大量时间来激励和支持孩子的学习活动。对密集型教养更生动的形容是“直升机育儿”,这与《小别离》中母亲宋倩通过透明玻璃墙时时刻刻观察女儿的画面非常贴合。


你家孩子成“鸡娃”了吗,父母密集式教育到底可不可取


在美国,蔡美儿相信来自中国的父母比西方父母更关注孩子的学业成就:“中国家长大约每天花十倍的时间对孩子进行学业训练。相比之下,西方的孩子更有可能去参加运动队。”
根据《中国日报》一项调查,蔡美儿推崇的严格育儿方式在中国很受欢迎。“在1795个受访者中,94.9%的受访者认识那些是严格母亲的女性,55.1的人赞赏蔡美儿的教养方式”,只有“18%的人说‘虎妈’剥夺了孩子的童年乐趣”。


你家孩子成“鸡娃”了吗,父母密集式教育到底可不可取


在这篇文章的报道中,一位北京大学教育学教授表明,这种教养方式的优点使得孩子更聪明,他们为未来的激烈竞争做了更充分的准备。
我们一起了解密集型教养现象,它是结合了权威型与专断型教养的方式特点(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戴安娜·鲍姆林德识别出三种主要教养方式——专断型:要求绝对服从;放任型:鼓励自由;权威型:通过塑造价值目标来影响孩子)。


你家孩子成“鸡娃”了吗,父母密集式教育到底可不可取


还有一个典型案例,《虎妈战歌》的作者的观点是:应当迫使孩子做他们不喜欢的事情,并激励孩子追求成功。简单说就是父母对于孩子的关注越来越密集。这是一个社会现象,很多国家都有。

当你身处在一群疯狂打鸡血的家长群体中,看到别家的孩子刚刚踏进小学的门槛,英语已经可以流利对话,数学的一元二次方程熟练运用,周末的时候还会看各种小说杂志,学习琴棋书画,这个时候,一向推行“佛系”养娃的父母们,看到自己的娃英语勉强会读ABCD,数学只会加减乘除,还能稳住继续“佛”下去吗?


你家孩子成“鸡娃”了吗,父母密集式教育到底可不可取


让孩子自由快乐的成长不是坏事,有些偏激家长甚至认为快乐教育就是不学无术,


快乐教育不代表让孩子成天在家里捣乱,也不等于孩子想要什么就立刻满足他的需求——是快乐了,但缺乏了教育二字的重量。
快乐教育和学习并不矛盾。有很多孩子选择了适合自己学习方式的绘本、启蒙读物,学习本身就让孩子很快乐,甚至哭着要求家长带自己再做几页题:在他看来,这不是学,是玩游戏,是闯关。
正确把握孩子健康的方式,让孩子在快乐中获得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