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同招”新规下,家长们还要“鸡娃”吗?看完豁然开朗

立足常州,为您推荐最新的家庭教育资讯与最热的学习方法

民办摇号的靴子终于落地了。

就在3月11日下午,江苏省教育厅发布《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0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通知》中规定:民办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由各区组织实施电脑随机录取。

“公民同招”新规下,家长们还要“鸡娃”吗?看完豁然开朗

从去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义务教育改革”指导意见,奠定“公民同招,民办摇号”的基调,2020年各地招生细节陆续落实。

........................................

公办就近,民办摇彩票,家长情绪稳定吗?

3月11日,江苏落地的政策并不令人感到吃惊。去年7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一则关于义务教育改革的重磅文件《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第十七条规定:

“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人数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 换句话说,公民同招,民办摇号;幼升小没有了,小升初也没有了。

这份重磅文件当时已经引起了激烈讨论,家长喜忧参半,五味杂陈。由于各地细则没有出台,各方也在观望政策执行是否会有缓冲时间?是否会演化成择班?更直白点说,政策是否会留一些可操作的口子?

目前看来,抱有这丝幻想的人可以死心了。政策基调总结起来就是几个字:公办就近入学、取消分班(重点班、快慢班等)、公民同招、超额摇号录取,江苏教育主管部门的态度很明确,本次改革没有过渡性政策的,肯定是全部摇号。

“公民同招”新规下,家长们还要“鸡娃”吗?看完豁然开朗

面对这一将极大改变现在教育生态的政策落地,我所在的几个常州家长群,大部分“情绪稳定”:

“死心了,也心定了。想开点,我们现在看到的‘好学校’和‘差学校’未必就是之后的‘好学校’和‘差学校’了,踏踏实实就近入学,不用每天为了给孩子择校焦虑了。”家有小升初娃的Helen的想法具有代表性。

的确,民办摇号,肯定要比公民同招要更能彻底抹杀民办学校的优势,幼升小、小升初的择校风将被彻底遏制;为了择校而产生的各种补习需求也将销声匿迹;没了对优质生源的垄断,所谓的“菜小”、“菜中”、“牛校”之间的差距也会逐渐缩小……

一个良性的社会环境比名校更重要

新政还有很多值得学龄家长关注的解释。比如公办学校超额怎么办?统筹如何施行?如何配置学区房和摇号,在能力范围内给孩子一个相对确定的“答案”?新政当然也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民办还值得去吗?学区房会涨价吗?

关于以上这些问题,文末都会给大家进行解答!

但今天我要谈的不是具体操作,我想来谈谈教育和择校。

在常州,幼升小和小升初曾是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因为我没有学区房,儿子两岁时就有好心妈妈提醒:

在常州,一定要给孩子进一个好的小学。因为现在好的民办小学,直接为好的初中输送生源,有了好小学,就有了好初中,好高中。但如果进了“菜小”,学校环境生源差就不说了,小升初翻盘概率是很低的,好初中名额都被几所小学锁定了,如果你进了菜中,连高中都悬了。


“所以,”她说,“幼升小有多重要你知道吗?”

中考是把筛选压力延长到了9年,而因为有幼升小择校这个“决定孩子一生成败”的关卡,掐尖的压力下沉到了低龄,让幼儿园的孩子早早承担了起本不该他们承担的压力。此次改革并非“不筛选”,而是要抑制“筛选低龄化”出现的剧场效应,掐尖生源导致的“马太效应”。

要知道,幼升小阶段的孩子,智力和能力水平其实是差不多的,撇除人群中极少数极具天赋的“神童”,大部分都是普通孩子和普通家庭,想要在众多普通孩子中脱颖而出,只有鸡娃一条路。

  • “早教幼儿园化,幼儿园小学化”
  • “月薪三万,撑不起孩子的暑假”
  • “未来不会XX的孩子会被时代淘汰”

超前学、砸钱学、无死角学,成为的“鸡娃”标配。

于是,这条起跑线越来越超前的跑道,让整个社会变得空前焦虑。“剧场效应”生动地描述了这一现象:当前排的人已经站起来了,后排的人只有站得更高才能看到了舞台。身处其中的每一个家庭,都被裹挟其中。

“公民同招”新规下,家长们还要“鸡娃”吗?看完豁然开朗

当孩子的同龄人开始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的时候,我也会对自己只会搭乐高玩具的孩子感到忧心忡忡。鸡血的大环境给我带来的“相对剥夺感”很真实,就像小房子周围出现了一座宫殿,小房子塌缩成了茅舍。

但这些家长错了吗?除却少数一门心思要孩子成为人上人的家长,大多数家长的想法并不过分:孩子能站稳别掉下去就行,能往上走几步就更好。他们想要的从来不是超前教育,而是适合孩子心理发展的教育方式。

虽然我也有自己幼升小的目标,但比起把自己的孩子送进一所更好的学校,我更想要的是一个更好的社会环境,因为个人永远不能把自己抽离出这个大环境。

但实现这个目标现在却一点都不容易了。病急乱投医下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提前。5岁的孩子掌握10岁乃至更大年龄才能学会的知识,被视为一种能耐。

我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将童年消耗在了无尽的补习班中,奥数、英语、语文、才艺,越来越超前的学习和应试,从心智上、行为上向成人社会靠拢。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经描述过一类孩子,现在听起来格外扎心: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就一批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我们会回到过去“均贫”的年代吗?

义务教育是国计民生大事,是阵地。这次改革的本意是公平、平均,但也有很多家长认为,这是要把大家拉到均贫的年代,这是剥夺了大家选择的权利。

我不这样认为。

按照过去择校的模式,好的生源被集中在少数几所优质的民办学校,“菜小”、“菜中”没有了优质生源,就越来越没有人去,好的学生更集中显得学校更好了,但大家也没有更“富”啊。

为什么好学校令人趋之若鹜,说到底是教育资源的稀缺,

但我们一直说的教育资源,最重要的并不是政府政策,不是捐赠,不是老师,而是生源。

没有了优质的生源,再好的教师也会渐渐找不到价值,再好的硬件也发挥不出作用。改革的思路就是要打乱生源配置,以后的“菜小”还是不是那个“菜小”,“牛校”还是不是那个“牛校”都是未知数,学校对摇号的担忧完全不亚于家长。

网上流传了一些段子,不传谣不信谣,但你能品出所谓牛校对优质生源的渴求。大家把抢占生源的那股劲儿省下来,踏踏实实搞教学做特色不好吗?


“公民同招”新规下,家长们还要“鸡娃”吗?看完豁然开朗

打乱生源配置的好处显而易见,对普通学生来说,优秀的同龄人是他们的目标;对优秀的学生来说,与更多元的同龄人交往,长远来看都是利大于弊的。阶层隔离对双方都不是什么好事。

罗素说了,参差多态才是生命本源嘛。

再说,今天孩子能获得的教育资源跟我们当年不能比了,家长对教育的理解与当年也不能同日而语。

我家住在远离市区的镇上,在我家方圆2公里,数学、英语、体育、琴行,培训机构一应俱全。那些曾经能把择校政策摸得门清的家长,释放一部分生产力,用在因材施教培养孩子的特长多好。

没了择校,大家都会双手一摊不管孩子了吗?当然不会。择校需求降温,但教育需求并不会降温。

我身边的妈妈少有对政策特别敏感的,无论早先是不是择校的。他们周末该上的课还是会上,该拉的琴还是会拉,该读的书一本也不落。让孩子摇号进公办,并不会浪费了她走过的这些求学求知路,踏踏实实的每一天,都不会错。

只不过,希望改革能让家长未来在给孩子报辅导班的时候,真正从孩子的需求出发,而不是站在择校的角度来进行选择。

“公民同招”新规下,家长们还要“鸡娃”吗?看完豁然开朗

毕竟,教育是教育,择校是择校,根本就是两回事,进好学校未必等于接受好的教育。

“公民同招”新规下,家长们还要“鸡娃”吗?看完豁然开朗

新政还有很多值得学龄家长关注的解释。比如公办学校超额怎么办?统筹如何施行?如何配置学区房和摇号,在能力范围内给孩子一个相对确定的“答案”?新政当然也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民办还值得去吗?学区房会涨价吗?

私信回复:小升初,帮助各位家长更深刻理解省教育厅发布的小升初招生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