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鄉縣政府黨組成員周曉鋒深入岞曲鎮幸福家庭農場調研茶產業扶貧工作

決策探索雜誌 記者 劉振偉 通訊員 王好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播種希望的季節!近日,縣政府黨組成員、縣工會主席周曉鋒,帶領縣直單位相關人員,深入岞曲鎮調研茶產業扶貧工作。

內鄉縣政府黨組成員周曉鋒深入岞曲鎮幸福家庭農場調研茶產業扶貧工作

近年來,岞曲鎮以"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為抓手,立足當地種茶傳統及山坡面積大、適宜茶樹種植的優勢,把"小茶葉"當做大文章來做。積極推進茶園規模化種植、市場化運作,實行茶園承包經營權的流轉,鼓勵有資金、懂技術、善經營的農村致富能手、種植大戶和龍頭企業承包茶園,積極招引了民豐公司、宛西農綜開發公司、天隆茶業公司、煜林公司等龍頭農業企業,把茶園集中起來成片開發,並實行反租倒包、分戶管理等方式方法,激活群眾參與積極性,目前已發展茶葉面積10000餘畝。每年採茶高峰期茶園每天就能吸納近1500餘人在山上採茶,每年支付給群眾的採茶費用就達300餘萬元,其中吸納貧困戶務工達有100餘人。

內鄉縣政府黨組成員周曉鋒深入岞曲鎮幸福家庭農場調研茶產業扶貧工作

在調研過程中內鄉縣政府黨組成員周曉峰對岞曲鎮在茶產業扶貧基地建設、茶產品生產和質量管控、市場營銷創新方面給予認可,鼓勵企業繼續做大做強、為茶產業的發展及脫貧攻堅做出更大的貢獻。

內鄉縣政府黨組成員周曉鋒深入岞曲鎮幸福家庭農場調研茶產業扶貧工作

周曉峰結合產業發展提出了五點要求:一是搞好茶場規劃。按照"生態化、良種化、規範化、機械化、標準化、景觀化"的要求,以提質增效為核心,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群眾增收特別是吸納更多貧困戶增收為目標,構建茶產業、茶經濟、茶生態、茶旅遊和茶文化互融共進、協調發展的現代茶產業體系,把茶園建設成優質茶葉生產基地和養生旅遊基地,建設成助力群眾脫貧致富的廣闊車間。

二是搞好多業態發展。按照生態茶園建設規劃,深入挖掘發展潛力,抓緊項目爭取和項目施工,同時可以利用空閒場地搞好土雞、土鴨的養殖,不僅可以以短養長,而且可以利用糞便製成有機肥,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利用茶場發展多種種植,如文冠果、香椿樹、桂花等種植,實現生態循環種植,全力創建優質品牌。三是搞好外聯協作。加強與灌漲金釵種植商戶及西峽等地企業的相互合作,發展金釵茶、文冠茶等多業態的茶葉品種,不斷壯大公司規模。四是強化各方支持。周曉峰強調,小茶葉大經濟,永青山茶場位於南水北調中線渠首水源地,周邊生態環境十分優美,氣候資源優勢獨特,是理想的優質茶生產基地。岞曲鎮政府和縣農、林、水、等有關部門要加強對永青山茶場發展的支持,通過項目扶持的辦法解決好缺乏水利設施的問題,支持企業儘快做大做強。五是做足茶文化。積極實施永青山茶葉形象塑造和宣傳工程,通過邀請各級媒體記者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視察,舉辦展銷會、茶文化節,組織參加省優質名茶評選活動、開發"茶之旅"旅遊項目等,加大內鄉茶葉品牌的宣傳、推介力度,提高永青山茶葉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場美譽度,讓永青山茶葉香飄海內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