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中最美的中華文化是怎樣的?

拂袖輓歌


中華文化淵源流長,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的智慧結晶。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體現了中華民族最優秀的品質,是中華民族用勤勞、智慧、勇敢的雙手創造的寶量的歷史遺產,有著豐富的精神內涵。

中華文化的核心組成是:儒、釋、道文化。

儒是指由孔子開創的儒家思想理論體系,法重修身、立命、治國、平天下的崇高思想境界,推崇:仁,義,禮,智,信。

釋是指古印度喬達摩悉達多創立的佛教又稱釋教,是引入文化。推崇:因果從善,普渡眾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最終的歸宿。

道是指老子開創的道家學派。推崇:上善若水,致虛極,守靜篤。是高超的智慧層面的養生與處事的學說。

儒、釋、道共同的文化特徵是:德。是做人的根本和基礎。立功、立言、立德是方法論和標準論。

我的回答希望你能喜歡!





雷伯心語


我心目中最美的中華文化是漢字。

相傳 三皇五帝時期時期,屬於舊石器時代,人類的智力大幅度發展,智慧程度差不多接近了現代人,可以製作出一些比較複雜的工具,也能舉辦一些有意義的活動。但是,正是人們智力的發展,依靠原來那種簡單的結繩記事,已經無法適應和滿足人們的生活和生產,部落首領黃帝看到此情此景後,就命令手下史官去創造文字,於是,“倉頡造字”的故事誕生,漢字也隨之誕生。

歷經幾千年漫長曆史,漢字的筆畫結構由繁瑣到簡潔,不斷髮生著變化,但最本質的東西,也被公認為世上最美好的文字,是因為體現出結構美,音調美,內涵美這三大特徵。

結構美就是每一個漢字能在平面空間展現出獨特的結構和造型,並且都有固定筆畫,能體現出勻稱、和諧、美觀的特性,這些特徵漢字獨有,世界上佔絕大多數的字母文字則不具備。

正是這些特徵,致使漢字衍生出一種與眾不同的、獨一無二的視覺藝術,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書法,世上其它文字則不具備書法特性。

音調美是指漢字的聲調豐富多彩,同一個聲母和韻母組合起來,有平聲,一聲,二聲,三聲,四聲總共五種音調,如,ma,媽(一聲),麻(二聲),馬(三聲),罵(四聲)。

並且,漢字的音調根據韻母可以分為輕音,中音,重音,如,西(xi),先(xian),香(xiang)三字,分別屬於輕音,中音和重音。讀輕音時,幾乎不用張嘴,只用舌頭髮音,所以聲調很輕柔,讀重音,嘴張得大,音調從喉嚨發出,所以比較洪亮,中音的發音介於輕音和重音之間,是半張嘴發出的,聽起來比較悅耳。

漢字的韻母和發音很豐富,所以,對詩詞歌賦等韻文體裁的創作,提供了相當大的便利,詩人或作詞家完全可以根據個人的表達思想情懷來自由組合語言文字。

內涵美是指每一個漢字都可以表達出具體的涵義和屬性,人們看到一個漢字,尤其是會意字,能自然而然聯想到它延伸出來的意義。

如睡(shui)字,就可以想到眼睛閉上休息,因為它是典型的會意字,表示身體處於相對靜止狀態。“睡”字本身的涵義是指眼皮下垂,合上眼進入休息狀態,即使不懂它的讀音和意思,看到它的結構組合,也能猜想出它的大體涵義,漢字的這種獨特性也是它的最大魅力之一。




鄭好奮發


我們一家人都熱愛中華文化。說一些我們自己的心得!我的文章從不搬磚。

中華文化是東方人的象徵。東方人認為的天人合一。人要學習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天和道捱得最近。天下的雨不分大樹小草部分善人惡人都統一的滋養。人要學習天的精神。 人與萬物是相統一的。天下沒有一樣東西是沒有用處的。莊子說,天授其職。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事都有他們自己的使命。從道的眼光看,沒有善惡。從自己的眼光看,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

這樣的一種思維方式是中華文化最美的地方。因為這裡面全是尊重與包容。全是愛與和平。

就連中國人的建築物也是這樣的。我們去故宮看到的建築物都像一個大大的一字。向人的雙臂展開擁抱你。並不像外國的那種高聳的,尖尖的。

我們的園林是一步一景。為了給一棵古老的樹,讓地方就會把那裡的圍牆修的矮一些。這是對這棵老樹的尊重。而外國是那種幾何圖案的植物裝飾。

西方人認為是可以征服自然的。所以他們才把地下的東西挖出來。這就是石油天然氣。本來在地下卻非要拿到地面上使用,全球當然會變暖。這類的工業革命只能發生在西方。因為他們是征服自然的。

在乾隆皇帝的時候,西方人已經把那時的槍炮作為贈品。贈送給了清政府。而我們把它放在了倉庫中。我們中國人的文化講究。不殺生。善念。愛每一種小動物。所以也只有在這樣的境界中。才會有熊貓這樣古老的動物存活。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明白一個最簡單的道理。挑起戰爭的都是壞人和惡人。被欺負的往往是善良的人。正如在《西遊記》中,都是妖怪,要吃掉善良的唐僧。沒見唐僧要去吃誰。

我在學習中華文化中,一直認為這是一種智慧。而且這種智慧從來沒有斷流。不要用現在的眼光去鄙視中華文化。因為你還沒有真正讀懂他。正像孔子告訴他的學生。這是一個只活了三個季節的人,你不用給他講冬季。因為他沒到冬季就已經死了。你和他講了,他認為你是在胡說。

總之,最美的中華文化就是一種最美的最智慧的思維方式。所以他永遠不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我在上大學時,坐在季羨林先生的後面聽他講座。講的就是30年河西,30年河東。現在應該是中華文化的世界。

你拿起世界的歷史看一看。真正能夠統治世界的只有思想。希特勒想通過武力,也有人想通過哲學,法律等邏輯思維。這些都做不到。

我並不希望中國能如何如何。因為那只是一個地理名詞。在歷史,所有的地名都會經常發生變化。北京就是北平。北平就是薊州。薊州又是燕國。我希望中華文化能夠普及。因為那才是我們華夏子孫的靈魂。

中國人之所以是中國人,他必須長著一顆中國心,還必須有一箇中華文化的腦袋。否則他不是中國人。軀體上是一個亞洲人而已。這就是文化興才有國興。

作為一名中國人,無論我再忙也有義務來寫這樣的一個問答。傳播一下中華文化的正能量。

這是我在孔子的家,山東曲阜寫的一個龍字。無論字是否寫的好壞,這是我作為一名中國人的中國心。



鐵筆禪心


文化,看不見,摸不著,但又幾乎無時無處不在,與每個人息息相關。

文化到底是什麼?應該說,文化是一個民族在長期的歷史演變中所積累和認同的精神準則,是一個國家的“魂”,是一個民族的“血型”,是給子孫後代留下的精神基因。

中華五千年曆史孕育出了燦若星河的中華文化。天文、地理、人文、飲食、戲劇、書畫等等等等,都囊括其中。但個人認為,最優秀、最具共識、最有代表性的文化內核,主要有以下四個:

一、家國文化。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一曲《國家》唱出了中國人千百年來代代相傳的家國情懷,是對家國思想生動形象的通俗詮釋。中華文化中,家和國的概念是緊緊聯繫在一起的:愛家必須愛國,愛國就要愛家。不論是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歷史呼籲,還是張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人生納喊,還是東林書院“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勸學對聯,還是抗日戰爭“寧死不當亡國奴”的鐵血誓言,等等,無一不演繹著中華兒女深沉的家國之愛。人民日報社原副總編輯梁衡在《愛國的幾個理由》一文中說,愛國不需要理由。就與愛家一樣,既然生在這個國、這個家,就與這個國、這個家有一種天然的“血緣”關係,就要關心這個國、這個家。講得非常到位。

二、孝悌文化。尤其是“孝”,傳統文化最為推崇。人們平常所說的“德”,早期最核心內容即是“孝”,“德”是由“孝”發展而來的。儒家概括的人生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第一位的就是“孝”。為此專門著有《孝經》以育後人,“夫孝者,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本也。”宗聖曾子也說:“幸有三,

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在中國古代,做官首先必須要孝。古人認為,不孝順父母之人,是無德之人,不配做官,更不配做朋友。現在幹部選拔“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當然包括孝。隨著時代發展,現代人看古代“二十四孝”等故事,其中不可避免地存有“愚孝”成分,但孝的本質內核至今沒有變化,父母愛子女、子女愛父母,仍然是天倫之愛。當然,現代社會中人們生活壓力很大,有時忙於工作,不可能天天陪伴父母,但一定要有孝心,做應該做而且能夠做到。

三、仁義文化。《說文》解釋:“仁,親也。”《禮記》:“仁者,人也”。《論語》:“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仁主要指仁愛。仁愛,是儒家道德的核心。孔子把“仁”作為最高的道德準則、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可以說,仁義思想,已經深深地印刻在中國人的骨髓裡。人們常把吏治清明稱作“仁政”,把有節操之人稱作“仁人”,把心地善良稱作有“仁心”,把人品高尚稱作有“大仁大義”。現在魯南一帶,人們常把拜把子稱作“拜仁兄弟”,甚至在評價一個人品差的人時,也常說這個人“不仁義”。義,主要是指仗義。在民間,關羽就是“義”的化身,義薄雲天。“桃園三結義”、“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等等歷史故事廣為流傳,連赤兔馬都為了“義”絕食而死,可以說“義”深入人心。即使現在,如果一個人不義,在社會上就會寸步難行。

四、誠信文化。在中華文化傳統當中,非常講究誠信。歷史上有很多關於誠信的名言,諸如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民無信不立”、“言必信,行必果”、“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巧詐不如拙誠”、“小信誠則大信立”等等,不勝枚舉。也有許多源遠流長的歷史故事,像季布“一諾千金”、商鞅“立木為信”、曾子“殺豬求信”、周幽王“熄火戲諸侯”等等,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當然,中華傳統文化還有很多優秀內核,像“謙受益,滿招損”所表達的謙遜文化,“克勤克儉”所表達的勤儉文化以及“君子慎獨”反映的自律文化等等。限於時間篇幅,在此就再展開論述了。


亞岱觀瀾


你心中最美的中華文華是怎樣的?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由儒、道、釋三家文化成果為主體,而不斷創新演義。

傳統文化有無數經、史、子、集,詩、詞、歌、賦,琴、棋、書、畫。中醫,武術,氣功,戲劇,剪紙,刺繡、瓷器、四大發明等等數不勝數。

每一種文學、藝術都有它的美。但每個人的審美和愛好不同,心中最美便不盡相同。

我心中最美的就是:

①《道德經》

②武術

③氣功

一、《道德經》

《道德經》是當今世界上除了《聖經》之外,發行量最大的書籍。甚至國外有領導人提倡人數一冊《道德經

老子《道德經》將在未來的思想發展史中,越來越發揮重要作用。

《道德經》81章,五千餘字,卻字字珠璣。思想深邃。

《道德經》窮宇宙、天、地之奧妙,幾千年的不同時代,帝皇和不同階層的人都曾為其註解。

魯迅曾說:

中國文化的根底在道家。

二、武術

武術,古稱為手搏,、武藝等。舊中國稱武術為國術。是中國三大國粹之一。

武術以儒、道、釋三家文化為基礎。淵源流長,博大精深。

武術既有防身健體,、延年、禦敵的功能,又有娛樂表演的觀賞價值。

還可以修身養性,陶冶性情,培養吃苦耐勞的品質。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之一。

武術又分內家、外家,它剛柔相濟,動靜皆宜。它有一套完整的科學訓練體系;它即是一種體育,更是一種中華文化遺產。

武術是中國勞動人民,長期社會實踐活動中,不斷積累、豐富起來的,一項寶貴的優秀文化遺產。它歷經幾千年而不衰,有著廣泛的人民基礎。

武術已經完全的融入到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魂,和承載中華兒女基因狗偵破當中。

武術又延伸出武俠小說和武術動作電影和武俠電影兩個產品。

這在其它技藝、文學、藝術中是絕無僅有的現象。

三、氣功

氣功,源自於道家吐納引導之術。古人稱之為“丹道”。中國古代傳統健身、養生、去病、延年的方法。

以調整呼吸,調整身體和調整意識為三調(調息、調身、調息)為手段。

以強身、防病、治病、延年益壽、開發潛能為目的身心鍛鍊方法。


江南義陳志在文武


看到這樣的標題,讓我想起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個由美國人制作的視頻,其標題為

【 美國人眼裡的中國】。時長近50分鐘。還只是上集,那麼肯定至少還有個下集。內容除了介紹了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至今幾十年,中國在,政治,經濟,軍事,科學技術,工業。等等方面,所取得的,令世人矚目的偉大成就以外。還介紹了中國的山川地理,江河流域,以及許多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風俗文化,和自然景觀。如西雙版納的自然保護區。傣族潑水節,龍舟大賽,拜廟會等等。當然除此以外,大部分時間裡,主要還是介紹,佔中國總人口80%以上的大漢民族。及漢民族的風俗傳統。字裡行間中,無不透露著

對中華文明及傳統文化的敬佩和讚美。著實讓我心裡激動和驕傲了好長時間。

作為當今世界頭號霸主,代表著西方先進國家的意識形態和文化價值觀的美國。也能如此細緻客觀公正的評價和讚美中國。

你能不感到驕傲和自豪嗎?

當今世界,曾經的四大文明,已經消失了三個。唯有中華文明依然存在著。延續和傳承著。什麼原因呢?

自古以來,特別是冷兵器時代。經常上演著先進文明被落後文明吊打的場景。在長期遭受外族侵略,及外部文化強大的衝擊之下。那三個所謂的文明,逐漸的斷層,

斷代,最後消失湮滅了。

然而中華民族在歷史上,也曾遭受無數次外族的侵略和外部文化的衝擊。甚至亡國

但並沒滅種,(雖然也曾被大肆屠殺)做了蒙古人的亡國奴。被定為四等人中的最低等人,時間持續了近100年。在近一個世紀的時間裡,中華文明表面上被蒙古人的草原文明所代替。但【中華文明】的“根”,也就是【中華文化】依然存在著延續著,傳承著。這一點從元代許多著名的文人和他們的作品就是最有利的證明。

歷史上還有像:五胡亂華,女真人入關奪取中原政權。但女真人本身就是明朝“建洲衛”的一個部落。不算外族,他們奪取

政權以後,依然沿襲漢人的傳統和漢政權的管理方式。

然而,對中華文明和中華文化衝擊最大的是近代,自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中國的國門。八國聯軍攻佔北京,火燒圓明園。開始燒,殺,搶,掠。這些所謂文明先進的國家。在中國上演一幕幕人間慘劇。其貪婪醜惡的嘴臉。中國人應該永遠銘記在心。

再說西方文化的入侵。雖然早在元朝時期,就有西方傳教士傳入中國,但是真正大規模進入中國,還是從鴉片戰爭開始。

幾乎影響中國社會的各個階層,和各個領域,甚至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一時之間崇洋媚外之風盛行。什麼都是西方的好。

外國的月亮都比中國的圓。甚至有人提出中國應該全盤西化。而中國的文化,風俗,傳統和習慣也一概被否定。這種狀態持續100多年。直到最近十年,國學熱才又慢慢興起。相繼出現一些國學大咖。象南懷瑾,季羨林,饒宗姬,李敖。翟鴻燊,曾仕強,等等。中華文化又重新得以復興。中華文明又重新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說了這麼多,大家可能覺得有點偏離了主題。其實我想強調的是,中華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雖然歷經磨難,屢遭外來文化的衝擊,不但沒有被湮滅,反而不斷的發展壯大。在發展中又不斷的吸收,兼併,同化,融合,外來文化。而不斷豐富著它自身的內涵。我在想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文化?又是因為什麼才能做到這一切的?下面就是我所要說的重點。

《中華文化的基因》:說到基因,自然就要追溯中華文化的源頭文化【易經】

“易經”自古以來就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是中國古代最傑出的一部哲學鉅著。歷經7000多年的歷史,至今經久不衰。奠定了中華文化的重要價值取向。開創了東方文化的特色。可以說中國古代所有的文化。都起自於易理,象天文,曆法,農業,中醫,建

築,兵法,書法,圍棋,音樂,等等...等等。無一不是在易理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就連最初的文字都是由八卦的圖形演化而來的。中國也是最早使用象形文字的國家之一。至於易經到底說的是什麼?那可決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明白的了。由於篇幅的關係,這裡只簡單的說一下它的核心思想。“中和”,易道貴中和,以和為貴,中和的實質性內涵,可以歸結為陰陽協調,剛柔並濟。雙向互補。動態平衡。是事物生生不息,持續發展的內在生機活力,總體上是從陰陽哲學的基本原理引申而來。

《易經》的思想智慧已經滲透到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至今依然是清華大學的校訓。不論是老子的《道德經》,孔孟之道,老莊學說。還是《黃帝內經》,無不和易經有著密切的聯繫。想一想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能擁有如此強大的基因。那麼偉大的中國和他所締造的中華文明。能被包括當今世界霸主,“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所矚目,甚至某些西方國家的羨慕嫉妒恨。也就沒有什麼可奇怪的了。





加9點1


這個問題並不好回答,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答案!

那麼回到中國文化,我們在這裡主要探討中國的主流文化——廣義的漢文化。這裡的廣義是指文化的繼承者包括全體漢人,以及與漢民族融合程度較深的中國各少數民族。他們的文化與主流漢文化再長時間之中互相影響,已經形成了一個不可拆分的文化共同體。可以說,我們有著十分豐富的傳統文化基礎,但是在“現代化”這樣一個議題上,我們還僅僅是個少年。中國文化的現代化開展的並不晚,二十世紀初,我們與日本一樣,接受西方的先進文化,然而由於歷史原因,我們的文化發展出現了一段時間的停滯,沒有好好跟著西方學完(日本人學完畢業了)。結果到了80年代又學了10年,還是沒學完,之後開始長身體(經濟發展),進入青春期,各種激素異常活躍,也靜不下心來再學些什麼。所以在“現代化”這一課上,我們始終沒有結業。不過不用著急,這個世界上在這門課上畢業的到現在為止只有日本,韓國正在苦讀,但比較可喜的是,近些年來,我們開始可以耐住性子,恢復學業了,那麼只要一開始做,便可以期待達成的那一天。“現代化”是一方面,現代化的同時,需要把我們的傳統文化記憶融入其中。可喜的是,漢民族的文化記憶還基本上比較好的保存著,雖然掌握主流話語權的人們有的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只要我們大範圍地意識到這一點,然後加以挖掘、再創造,相信慢慢地,我們會有融合著“華夏魂”的優秀現代文化產品。

中華文化豐富多彩,我心中的內容涉及茶道、花道、古琴、詩詞、書法、繪畫、吟誦、崑曲,手工藝、節日雅聚等傳統文化領域。我認為這是中國人千百年來創造並積澱出的優秀文化,是我們的民族血脈、民族魂,也是中華民族奉獻給全人類的及其珍貴的國寶。

每個人心中都藏著不同中華文化!






國學大講堂曾仕強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這個問題,你心中最美的中華文化是怎樣的?

山要綠起來,人要富起來。為了讓世界更好的瞭解中國,也為了讓中國更好的瞭解世界。也為了充分展示中國人文神韻的豐富文化內容。展示中國方方面面的內容,民間文藝、舞蹈、音樂、美術、書法、雜技、電視、電影、戲劇、曲藝、絵畫等各個領域節目內容。將帶領大家穿越中華大地的時間和空間經緯度;追尋中華文明傳承子安地理、文化歷史的故事;展現中華文明的行進軌跡;在國際化的視野下,表現華夏文明的獨特景觀、風俗、娛樂、審美和思辨。展示中國的、各地的,各民族的燦爛文化遺產。引領觀眾體驗和領悟自然和人文景觀的豐富內涵。在世界範圍內更好的展示中國最精華的民族瑰寶。為世界展示一個最美麗的中國。我眼中的“美麗中國”有四個標準:

1、自然環境美;沒有汙染,空氣清潔,山清水秀。只要消滅汙染源,多植樹即可實現。

2、城市美,佈局合理美觀;目前我國的大部分城市及其居民小區建設的都非常美麗。建議推廣普及電動汽車,並規定禁止高聲連續鳴喇叭,禁止燃放農作物秸稈,禁止在城市燃放高分貝的鞭炮。

3、人民心靈美、行為美;公民勤勞、誠實守信,人人講文明、有禮貌。一方面要加強教育,另一方面要嚴厲打擊賣淫、嫖娼,從重處罰一些不文明的行為。

4、生活美;有全面的社會保障體制,社會公平公正、治安良好,老百姓安居樂業。

希望本次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豫宛抗哥


注意到題中有“最美”的核心提示,那麼她必然是最獨特、最突出、最亮麗,世界其它民族所不具備的文化現象。那就是中國獨有的象形文字和由此而產生的光耀於世界的“書法”和詩、詞。我國獨行於世界的象形文字其一字一音、含義豐富和字形方正美觀不必細說。正是因其文字特點便產生了它的書寫之美,加之書寫工具的毛筆,使之可大可小,不僅單字,更有篆隸楷行草多字體、多書體、多形式及篇章,獨具音樂旋律和表達心境之美的藝術效果,這是任何拼音文字所不能及的;還是因文字字意的內涵和音節、組合等原因也便產生了獨樹一格的詩詞藝術。其表達精練、簡捷,不僅有韻律之美感,更有狀物、言志、舒情含蓋豐富、喻意深廣的獨特優勢和內涵。這又是別的文字和語言所不能相比的。當然中華文化也有醜的東西,那就是幾千年因某些奴化教育至滿清末期面對列強暴露了奴性的一面……。但新中國創建後在毛澤東思想指引下把中華民族最優秀的美德如艱苦奮鬥、不曲不撓、不畏強權、迎難而上、團結奮進的精神充分煥發了出來。此次“抗疫”又一次得到了印證和體現。此也是當前所見的最美!


崑崙139100429


看到這個標題,首先,浮上心頭的便是詩詞。在歷史長河中形成的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於其本身而言便具有了千千萬的

“詩達意,詞傳情”,詩詞二字構成了極美的文案。我認為從最美的詩詞中可以看出古代人民的生活狀況,可以聽出文人雅士的憂愁煩惱,可以品出帝王輝煌的豐功偉績,柴米油鹽、粗茶淡飯、情情愛愛亦可以寄寓其中。詩詞,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結晶,是各種藝術美的相融。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李清照《如夢令》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細細品來,古代詩詞萬萬千,我卻於此首詞一見鍾情。這句話道出了詩畫所不能道,寫出了傷春易春的閨中人複雜的神情。由此,我讀出的是詩人的心情狀況,再聯繫背景,便能知道季節於人們的差異等等。

我覺得李清照的這首詩與現代的藝術細胞相融合後,應該被永遠傳誦下去,建議各位去《經典詠流傳》這套節目上去聽一聽,深刻體會一下詩詞的美。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元稹《離思》

這首詩雖然是悼亡妻子韋叢的詩,但我在詩中讀出了那種絕美的、夫妻相愛的故事,卻天不遂人願,陰陽兩隔。那種夫妻和睦的愛情美卻又夾雜著愛情遺憾的悽美之情。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王昌齡《從軍行》

那種一往無前、英勇抗敵的氣概被揮灑的淋漓盡致,讀出來的還有遠離家鄉的戰士的思鄉念親之情。

等等等等.

由此可見,詩詞包含的文化數不勝數,單首詩詞表達的可能是是人情美、環境美,但詩詞彙聚起來便是一個時代的美——那種沁人心脾的感覺不可言······

陌生人,你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