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中最美的中华文化是怎样的?

拂袖挽歌


中华文化渊源流长,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智慧结晶。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体现了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品质,是中华民族用勤劳、智慧、勇敢的双手创造的宝量的历史遗产,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

中华文化的核心组成是:儒、释、道文化。

儒是指由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理论体系,法重修身、立命、治国、平天下的崇高思想境界,推崇:仁,义,礼,智,信。

释是指古印度乔达摩悉达多创立的佛教又称释教,是引入文化。推崇:因果从善,普渡众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最终的归宿。

道是指老子开创的道家学派。推崇:上善若水,致虚极,守静笃。是高超的智慧层面的养生与处事的学说。

儒、释、道共同的文化特征是:德。是做人的根本和基础。立功、立言、立德是方法论和标准论。

我的回答希望你能喜欢!





雷伯心语


我心目中最美的中华文化是汉字。

相传 三皇五帝时期时期,属于旧石器时代,人类的智力大幅度发展,智慧程度差不多接近了现代人,可以制作出一些比较复杂的工具,也能举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但是,正是人们智力的发展,依靠原来那种简单的结绳记事,已经无法适应和满足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部落首领黄帝看到此情此景后,就命令手下史官去创造文字,于是,“仓颉造字”的故事诞生,汉字也随之诞生。

历经几千年漫长历史,汉字的笔画结构由繁琐到简洁,不断发生着变化,但最本质的东西,也被公认为世上最美好的文字,是因为体现出结构美,音调美,内涵美这三大特征。

结构美就是每一个汉字能在平面空间展现出独特的结构和造型,并且都有固定笔画,能体现出匀称、和谐、美观的特性,这些特征汉字独有,世界上占绝大多数的字母文字则不具备。

正是这些特征,致使汉字衍生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独一无二的视觉艺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书法,世上其它文字则不具备书法特性。

音调美是指汉字的声调丰富多彩,同一个声母和韵母组合起来,有平声,一声,二声,三声,四声总共五种音调,如,ma,妈(一声),麻(二声),马(三声),骂(四声)。

并且,汉字的音调根据韵母可以分为轻音,中音,重音,如,西(xi),先(xian),香(xiang)三字,分别属于轻音,中音和重音。读轻音时,几乎不用张嘴,只用舌头发音,所以声调很轻柔,读重音,嘴张得大,音调从喉咙发出,所以比较洪亮,中音的发音介于轻音和重音之间,是半张嘴发出的,听起来比较悦耳。

汉字的韵母和发音很丰富,所以,对诗词歌赋等韵文体裁的创作,提供了相当大的便利,诗人或作词家完全可以根据个人的表达思想情怀来自由组合语言文字。

内涵美是指每一个汉字都可以表达出具体的涵义和属性,人们看到一个汉字,尤其是会意字,能自然而然联想到它延伸出来的意义。

如睡(shui)字,就可以想到眼睛闭上休息,因为它是典型的会意字,表示身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睡”字本身的涵义是指眼皮下垂,合上眼进入休息状态,即使不懂它的读音和意思,看到它的结构组合,也能猜想出它的大体涵义,汉字的这种独特性也是它的最大魅力之一。




郑好奋发


我们一家人都热爱中华文化。说一些我们自己的心得!我的文章从不搬砖。

中华文化是东方人的象征。东方人认为的天人合一。人要学习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天和道挨得最近。天下的雨不分大树小草部分善人恶人都统一的滋养。人要学习天的精神。 人与万物是相统一的。天下没有一样东西是没有用处的。庄子说,天授其职。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事都有他们自己的使命。从道的眼光看,没有善恶。从自己的眼光看,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

这样的一种思维方式是中华文化最美的地方。因为这里面全是尊重与包容。全是爱与和平。

就连中国人的建筑物也是这样的。我们去故宫看到的建筑物都像一个大大的一字。向人的双臂展开拥抱你。并不像外国的那种高耸的,尖尖的。

我们的园林是一步一景。为了给一棵古老的树,让地方就会把那里的围墙修的矮一些。这是对这棵老树的尊重。而外国是那种几何图案的植物装饰。

西方人认为是可以征服自然的。所以他们才把地下的东西挖出来。这就是石油天然气。本来在地下却非要拿到地面上使用,全球当然会变暖。这类的工业革命只能发生在西方。因为他们是征服自然的。

在乾隆皇帝的时候,西方人已经把那时的枪炮作为赠品。赠送给了清政府。而我们把它放在了仓库中。我们中国人的文化讲究。不杀生。善念。爱每一种小动物。所以也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会有熊猫这样古老的动物存活。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明白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挑起战争的都是坏人和恶人。被欺负的往往是善良的人。正如在《西游记》中,都是妖怪,要吃掉善良的唐僧。没见唐僧要去吃谁。

我在学习中华文化中,一直认为这是一种智慧。而且这种智慧从来没有断流。不要用现在的眼光去鄙视中华文化。因为你还没有真正读懂他。正像孔子告诉他的学生。这是一个只活了三个季节的人,你不用给他讲冬季。因为他没到冬季就已经死了。你和他讲了,他认为你是在胡说。

总之,最美的中华文化就是一种最美的最智慧的思维方式。所以他永远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我在上大学时,坐在季羡林先生的后面听他讲座。讲的就是30年河西,30年河东。现在应该是中华文化的世界。

你拿起世界的历史看一看。真正能够统治世界的只有思想。希特勒想通过武力,也有人想通过哲学,法律等逻辑思维。这些都做不到。

我并不希望中国能如何如何。因为那只是一个地理名词。在历史,所有的地名都会经常发生变化。北京就是北平。北平就是蓟州。蓟州又是燕国。我希望中华文化能够普及。因为那才是我们华夏子孙的灵魂。

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他必须长着一颗中国心,还必须有一个中华文化的脑袋。否则他不是中国人。躯体上是一个亚洲人而已。这就是文化兴才有国兴。

作为一名中国人,无论我再忙也有义务来写这样的一个问答。传播一下中华文化的正能量。

这是我在孔子的家,山东曲阜写的一个龙字。无论字是否写的好坏,这是我作为一名中国人的中国心。



铁笔禅心


文化,看不见,摸不着,但又几乎无时无处不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文化到底是什么?应该说,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所积累和认同的精神准则,是一个国家的“魂”,是一个民族的“血型”,是给子孙后代留下的精神基因。

中华五千年历史孕育出了灿若星河的中华文化。天文、地理、人文、饮食、戏剧、书画等等等等,都囊括其中。但个人认为,最优秀、最具共识、最有代表性的文化内核,主要有以下四个:

一、家国文化。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一曲《国家》唱出了中国人千百年来代代相传的家国情怀,是对家国思想生动形象的通俗诠释。中华文化中,家和国的概念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爱家必须爱国,爱国就要爱家。不论是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呼吁,还是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纳喊,还是东林书院“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劝学对联,还是抗日战争“宁死不当亡国奴”的铁血誓言,等等,无一不演绎着中华儿女深沉的家国之爱。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梁衡在《爱国的几个理由》一文中说,爱国不需要理由。就与爱家一样,既然生在这个国、这个家,就与这个国、这个家有一种天然的“血缘”关系,就要关心这个国、这个家。讲得非常到位。

二、孝悌文化。尤其是“孝”,传统文化最为推崇。人们平常所说的“德”,早期最核心内容即是“孝”,“德”是由“孝”发展而来的。儒家概括的人生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第一位的就是“孝”。为此专门著有《孝经》以育后人,“夫孝者,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本也。”宗圣曾子也说:“幸有三,

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在中国古代,做官首先必须要孝。古人认为,不孝顺父母之人,是无德之人,不配做官,更不配做朋友。现在干部选拔“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当然包括孝。随着时代发展,现代人看古代“二十四孝”等故事,其中不可避免地存有“愚孝”成分,但孝的本质内核至今没有变化,父母爱子女、子女爱父母,仍然是天伦之爱。当然,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压力很大,有时忙于工作,不可能天天陪伴父母,但一定要有孝心,做应该做而且能够做到。

三、仁义文化。《说文》解释:“仁,亲也。”《礼记》:“仁者,人也”。《论语》:“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主要指仁爱。仁爱,是儒家道德的核心。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可以说,仁义思想,已经深深地印刻在中国人的骨髓里。人们常把吏治清明称作“仁政”,把有节操之人称作“仁人”,把心地善良称作有“仁心”,把人品高尚称作有“大仁大义”。现在鲁南一带,人们常把拜把子称作“拜仁兄弟”,甚至在评价一个人品差的人时,也常说这个人“不仁义”。义,主要是指仗义。在民间,关羽就是“义”的化身,义薄云天。“桃园三结义”、“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等等历史故事广为流传,连赤兔马都为了“义”绝食而死,可以说“义”深入人心。即使现在,如果一个人不义,在社会上就会寸步难行。

四、诚信文化。在中华文化传统当中,非常讲究诚信。历史上有很多关于诚信的名言,诸如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民无信不立”、“言必信,行必果”、“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巧诈不如拙诚”、“小信诚则大信立”等等,不胜枚举。也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历史故事,像季布“一诺千金”、商鞅“立木为信”、曾子“杀猪求信”、周幽王“熄火戏诸侯”等等,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当然,中华传统文化还有很多优秀内核,像“谦受益,满招损”所表达的谦逊文化,“克勤克俭”所表达的勤俭文化以及“君子慎独”反映的自律文化等等。限于时间篇幅,在此就再展开论述了。


亚岱观澜


你心中最美的中华文华是怎样的?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由儒、道、释三家文化成果为主体,而不断创新演义。

传统文化有无数经、史、子、集,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中医,武术,气功,戏剧,剪纸,刺绣、瓷器、四大发明等等数不胜数。

每一种文学、艺术都有它的美。但每个人的审美和爱好不同,心中最美便不尽相同。

我心中最美的就是:

①《道德经》

②武术

③气功

一、《道德经》

《道德经》是当今世界上除了《圣经》之外,发行量最大的书籍。甚至国外有领导人提倡人数一册《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将在未来的思想发展史中,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

《道德经》81章,五千余字,却字字珠玑。思想深邃。

《道德经》穷宇宙、天、地之奥妙,几千年的不同时代,帝皇和不同阶层的人都曾为其注解。

鲁迅曾说:

中国文化的根底在道家。

二、武术

武术,古称为手搏,、武艺等。旧中国称武术为国术。是中国三大国粹之一。

武术以儒、道、释三家文化为基础。渊源流长,博大精深。

武术既有防身健体,、延年、御敌的功能,又有娱乐表演的观赏价值。

还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性情,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之一。

武术又分内家、外家,它刚柔相济,动静皆宜。它有一套完整的科学训练体系;它即是一种体育,更是一种中华文化遗产。

武术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优秀文化遗产。它历经几千年而不衰,有着广泛的人民基础。

武术已经完全的融入到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魂,和承载中华儿女基因狗侦破当中。

武术又延伸出武侠小说和武术动作电影和武侠电影两个产品。

这在其它技艺、文学、艺术中是绝无仅有的现象。

三、气功

气功,源自于道家吐纳引导之术。古人称之为“丹道”。中国古代传统健身、养生、去病、延年的方法。

以调整呼吸,调整身体和调整意识为三调(调息、调身、调息)为手段。

以强身、防病、治病、延年益寿、开发潜能为目的身心锻炼方法。


江南义陈志在文武


看到这样的标题,让我想起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由美国人制作的视频,其标题为

【 美国人眼里的中国】。时长近50分钟。还只是上集,那么肯定至少还有个下集。内容除了介绍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至今几十年,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工业。等等方面,所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以外。还介绍了中国的山川地理,江河流域,以及许多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风俗文化,和自然景观。如西双版纳的自然保护区。傣族泼水节,龙舟大赛,拜庙会等等。当然除此以外,大部分时间里,主要还是介绍,占中国总人口80%以上的大汉民族。及汉民族的风俗传统。字里行间中,无不透露着

对中华文明及传统文化的敬佩和赞美。着实让我心里激动和骄傲了好长时间。

作为当今世界头号霸主,代表着西方先进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的美国。也能如此细致客观公正的评价和赞美中国。

你能不感到骄傲和自豪吗?

当今世界,曾经的四大文明,已经消失了三个。唯有中华文明依然存在着。延续和传承着。什么原因呢?

自古以来,特别是冷兵器时代。经常上演着先进文明被落后文明吊打的场景。在长期遭受外族侵略,及外部文化强大的冲击之下。那三个所谓的文明,逐渐的断层,

断代,最后消失湮灭了。

然而中华民族在历史上,也曾遭受无数次外族的侵略和外部文化的冲击。甚至亡国

但并没灭种,(虽然也曾被大肆屠杀)做了蒙古人的亡国奴。被定为四等人中的最低等人,时间持续了近100年。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华文明表面上被蒙古人的草原文明所代替。但【中华文明】的“根”,也就是【中华文化】依然存在着延续着,传承着。这一点从元代许多著名的文人和他们的作品就是最有利的证明。

历史上还有像:五胡乱华,女真人入关夺取中原政权。但女真人本身就是明朝“建洲卫”的一个部落。不算外族,他们夺取

政权以后,依然沿袭汉人的传统和汉政权的管理方式。

然而,对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冲击最大的是近代,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国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开始烧,杀,抢,掠。这些所谓文明先进的国家。在中国上演一幕幕人间惨剧。其贪婪丑恶的嘴脸。中国人应该永远铭记在心。

再说西方文化的入侵。虽然早在元朝时期,就有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但是真正大规模进入中国,还是从鸦片战争开始。

几乎影响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和各个领域,甚至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一时之间崇洋媚外之风盛行。什么都是西方的好。

外国的月亮都比中国的圆。甚至有人提出中国应该全盘西化。而中国的文化,风俗,传统和习惯也一概被否定。这种状态持续100多年。直到最近十年,国学热才又慢慢兴起。相继出现一些国学大咖。象南怀瑾,季羡林,饶宗姬,李敖。翟鸿燊,曾仕强,等等。中华文化又重新得以复兴。中华文明又重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觉得有点偏离了主题。其实我想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历经磨难,屡遭外来文化的冲击,不但没有被湮灭,反而不断的发展壮大。在发展中又不断的吸收,兼并,同化,融合,外来文化。而不断丰富着它自身的内涵。我在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又是因为什么才能做到这一切的?下面就是我所要说的重点。

《中华文化的基因》:说到基因,自然就要追溯中华文化的源头文化【易经】

“易经”自古以来就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一部哲学巨著。历经7000多年的历史,至今经久不衰。奠定了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取向。开创了东方文化的特色。可以说中国古代所有的文化。都起自于易理,象天文,历法,农业,中医,建

筑,兵法,书法,围棋,音乐,等等...等等。无一不是在易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就连最初的文字都是由八卦的图形演化而来的。中国也是最早使用象形文字的国家之一。至于易经到底说的是什么?那可决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明白的了。由于篇幅的关系,这里只简单的说一下它的核心思想。“中和”,易道贵中和,以和为贵,中和的实质性内涵,可以归结为阴阳协调,刚柔并济。双向互补。动态平衡。是事物生生不息,持续发展的内在生机活力,总体上是从阴阳哲学的基本原理引申而来。

《易经》的思想智慧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至今依然是清华大学的校训。不论是老子的《道德经》,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黄帝内经》,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想一想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能拥有如此强大的基因。那么伟大的中国和他所缔造的中华文明。能被包括当今世界霸主,“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所瞩目,甚至某些西方国家的羡慕嫉妒恨。也就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了。





加9点1


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答案!

那么回到中国文化,我们在这里主要探讨中国的主流文化——广义的汉文化。这里的广义是指文化的继承者包括全体汉人,以及与汉民族融合程度较深的中国各少数民族。他们的文化与主流汉文化再长时间之中互相影响,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可拆分的文化共同体。可以说,我们有着十分丰富的传统文化基础,但是在“现代化”这样一个议题上,我们还仅仅是个少年。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开展的并不晚,二十世纪初,我们与日本一样,接受西方的先进文化,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我们的文化发展出现了一段时间的停滞,没有好好跟着西方学完(日本人学完毕业了)。结果到了80年代又学了10年,还是没学完,之后开始长身体(经济发展),进入青春期,各种激素异常活跃,也静不下心来再学些什么。所以在“现代化”这一课上,我们始终没有结业。不过不用着急,这个世界上在这门课上毕业的到现在为止只有日本,韩国正在苦读,但比较可喜的是,近些年来,我们开始可以耐住性子,恢复学业了,那么只要一开始做,便可以期待达成的那一天。“现代化”是一方面,现代化的同时,需要把我们的传统文化记忆融入其中。可喜的是,汉民族的文化记忆还基本上比较好的保存着,虽然掌握主流话语权的人们有的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只要我们大范围地意识到这一点,然后加以挖掘、再创造,相信慢慢地,我们会有融合着“华夏魂”的优秀现代文化产品。

中华文化丰富多彩,我心中的内容涉及茶道、花道、古琴、诗词、书法、绘画、吟诵、昆曲,手工艺、节日雅聚等传统文化领域。我认为这是中国人千百年来创造并积淀出的优秀文化,是我们的民族血脉、民族魂,也是中华民族奉献给全人类的及其珍贵的国宝。

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不同中华文化!






国学大讲堂曾仕强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这个问题,你心中最美的中华文化是怎样的?

山要绿起来,人要富起来。为了让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国,也为了让中国更好的了解世界。也为了充分展示中国人文神韵的丰富文化内容。展示中国方方面面的内容,民间文艺、舞蹈、音乐、美术、书法、杂技、电视、电影、戏剧、曲艺、絵画等各个领域节目内容。将带领大家穿越中华大地的时间和空间经纬度;追寻中华文明传承子安地理、文化历史的故事;展现中华文明的行进轨迹;在国际化的视野下,表现华夏文明的独特景观、风俗、娱乐、审美和思辨。展示中国的、各地的,各民族的灿烂文化遗产。引领观众体验和领悟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丰富内涵。在世界范围内更好的展示中国最精华的民族瑰宝。为世界展示一个最美丽的中国。我眼中的“美丽中国”有四个标准:

1、自然环境美;没有污染,空气清洁,山清水秀。只要消灭污染源,多植树即可实现。

2、城市美,布局合理美观;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城市及其居民小区建设的都非常美丽。建议推广普及电动汽车,并规定禁止高声连续鸣喇叭,禁止燃放农作物秸秆,禁止在城市燃放高分贝的鞭炮。

3、人民心灵美、行为美;公民勤劳、诚实守信,人人讲文明、有礼貌。一方面要加强教育,另一方面要严厉打击卖淫、嫖娼,从重处罚一些不文明的行为。

4、生活美;有全面的社会保障体制,社会公平公正、治安良好,老百姓安居乐业。

希望本次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豫宛抗哥


注意到题中有“最美”的核心提示,那么她必然是最独特、最突出、最亮丽,世界其它民族所不具备的文化现象。那就是中国独有的象形文字和由此而产生的光耀于世界的“书法”和诗、词。我国独行于世界的象形文字其一字一音、含义丰富和字形方正美观不必细说。正是因其文字特点便产生了它的书写之美,加之书写工具的毛笔,使之可大可小,不仅单字,更有篆隶楷行草多字体、多书体、多形式及篇章,独具音乐旋律和表达心境之美的艺术效果,这是任何拼音文字所不能及的;还是因文字字意的内涵和音节、组合等原因也便产生了独树一格的诗词艺术。其表达精练、简捷,不仅有韵律之美感,更有状物、言志、舒情含盖丰富、喻意深广的独特优势和内涵。这又是别的文字和语言所不能相比的。当然中华文化也有丑的东西,那就是几千年因某些奴化教育至满清末期面对列强暴露了奴性的一面……。但新中国创建後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把中华民族最优秀的美德如艰苦奋斗、不曲不挠、不畏强权、迎难而上、团结奋进的精神充分焕发了出来。此次“抗疫”又一次得到了印证和体现。此也是当前所见的最美!


昆仑139100429


看到这个标题,首先,浮上心头的便是诗词。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于其本身而言便具有了千千万的

“诗达意,词传情”,诗词二字构成了极美的文案。我认为从最美的诗词中可以看出古代人民的生活状况,可以听出文人雅士的忧愁烦恼,可以品出帝王辉煌的丰功伟绩,柴米油盐、粗茶淡饭、情情爱爱亦可以寄寓其中。诗词,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是各种艺术美的相融。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细细品来,古代诗词万万千,我却于此首词一见钟情。这句话道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由此,我读出的是诗人的心情状况,再联系背景,便能知道季节于人们的差异等等。

我觉得李清照的这首诗与现代的艺术细胞相融合后,应该被永远传诵下去,建议各位去《经典咏流传》这套节目上去听一听,深刻体会一下诗词的美。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离思》

这首诗虽然是悼亡妻子韦丛的诗,但我在诗中读出了那种绝美的、夫妻相爱的故事,却天不遂人愿,阴阳两隔。那种夫妻和睦的爱情美却又夹杂着爱情遗憾的凄美之情。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那种一往无前、英勇抗敌的气概被挥洒的淋漓尽致,读出来的还有远离家乡的战士的思乡念亲之情。

等等等等.

由此可见,诗词包含的文化数不胜数,单首诗词表达的可能是是人情美、环境美,但诗词汇聚起来便是一个时代的美——那种沁人心脾的感觉不可言······

陌生人,你怎么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