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图文|这张照片命名为《旋律》,如同把想象的风筝交到你手里


原创图文|这张照片命名为《旋律》,如同把想象的风筝交到你手里

重庆·石门大桥

文字+摄影|水笔翔飞


原创图文|这张照片命名为《旋律》,如同把想象的风筝交到你手里



这张照片拍摄于2014年9月,重庆,石门大桥。

如果说旅行随拍的图片算是一种记录,而这张似乎可以称之为“作品”了,或者说靠作品的距离更近一些了。

大面积倾斜的桥索负责视觉冲击,站立的路灯静若处子,骑单车的人动如脱兔。静是世界的一面,动是世界的另一面,动静结合,才是全世界。

而且,还有旋律呢!你听见了吗?

是的,我把桥索当作了琴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是的,那不是桥,那是一座超级大的瑟,虽然够不上华丽,称不上锦瑟。但只要耳随心动,一波一波的旋律就会涌到耳朵里。

而你听见了吗?有多古典,或者有多现代?

因此,这幅作品,我命之《旋律》。

只要你认可我的命名,我心头的念想、联想,也算合拍于你,没有太过无聊或苍白了。

为图片命名,就像起人名、起书名、起篇名一样,就像为电影起名、为雕塑起名、为画作起名一样,是一件伤脑筋的事情。

我读过的书中,喜欢的书名有:直抒胸臆的,比如唐家三少的《为了你,我愿意热爱整个世界》。设下疑问的,比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搁置意象的,比如渡边淳一的《孤舟》。表达情绪的,比如辛夷坞的《原来你还在这里》,等等等等。

总之,一件作品名能给人思想、给人精神、给人力量,使人意会、使人宽阔、使人愉悦,便是不错的、成功的。而我的《旋律》,又类属于哪种?我不归纳了。在这里,我把想象的风筝,交到你手里,你自个儿放飞吧!

其实,旋律,不只是产生于音乐。我以为,凡是有韵律、有节奏的事物所构成的平面或立面,都会使人感到旋律的存在,比如那一级又一级的台阶,比如那一浪又一浪的波涛,比如那一层又一层的梯田。

但凡在生活中,觅到一种非音乐般的旋律,我会因之而兴奋,而彻夜不眠。我愿意把这种旋律当舞伴,和它翩翩起舞;我愿意把这种旋律当彩虹,我痴痴望着它。

就像我拍到的这张照片,无意中邂逅了一种旋律,但它是凝固的,如同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一样。它只提供给我们意象,你能听到什么是什么,能听懂什么是什么。没有标准答案。凡能使你快乐的、感动的、憧憬的,都是美妙的。

收获这美妙的旋律,我的激动不亚于读到一首好诗、一篇好文,不亚于在旧物市场淘到一件宝贝,不亚于自己的文字,在某次比赛中获奖。

那是一个阴天的下午,想拍点东西,又不想跑远了。就在家附近转悠,冥冥中走到沙滨路,冥冥中走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冥冥中有个位置是为我准备的。一抬头便望见石门大桥那形式感很强的桥索,拿相机取景时,弥漫我的不是桥索本身,而是一根一根的桥索所拨出的旋律。观察了一下桥面,时有漫步的行人,时有跑动的自行车。若是前者,显然画面张力不足,就差骑单车的人了。我准备好了,就等机会垂青了。

然后,一切水到渠成。

阴天和大面积的黑色线条,简约到如天然的黑白风格。我干脆一键就处理成了黑白。我真的很喜欢这种简明,我的性格,我的人生亦如此。

2020/3/3

原创图文|这张照片命名为《旋律》,如同把想象的风筝交到你手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