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技巧:父母蹲下来,站在孩子视角,会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与孩子站在同一平台,同一频次交流,会发现不一样的风景。

我家麦兜宝宝刚刚一岁八个月,正是上窜小跳的年龄,每天嘴里依依呀呀。一天,他尝试在大床和小床之间跳跃,跌跌撞撞跨过小床的围栏,又开始拉扯小床旁边的窗帘,然后又爬到大的飘窗上,我躺在大床边,大声阻止他,“快回来,外面漆黑黑的一片,窗边还有风。”

他根本不理我,一个人歪着脑袋,仰着头看着夜空。我的音调又高了,“快回来,你在那干嘛呀”?他仿佛记起来,还有妈妈在呢。


亲子沟通技巧:父母蹲下来,站在孩子视角,会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就冲我依依呀呀喊起来,我依然说,你快过来,来妈妈这里。他又连续翻越小床的栏杆,回到大床上。我刚松一口气,小祖宗可算回来了。

没想到,他竟然拉起我的手,让我也到小床上,又到飘窗边。我嘴里念叨着,你要拉着妈妈去那干嘛呀。

他着急的用手指着,恩恩,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突然看到,一轮满月,挂在寂静的夜空中。原来,宝宝趴在床边是看到了月亮。

这几天,我给他读唐诗,念到李白的《静夜思》,告诉过他,图画中那个圆圆的就是月亮。或许,当他爬到床边,抬头看见了那个圆圆的东东,发现和画中的竟然一样。


亲子沟通技巧:父母蹲下来,站在孩子视角,会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当我们蹲下来,站在孩子的视角,去和孩子沟通时,也会真正看到孩子眼中的世界,是那么美,那么纯。

人活一世,最重要的是有一颗童心。所谓童心,也是赤子之心。无论顺境、逆境,都能保持最大程度地好奇心和兴趣感,抬头望向天空,双脚伸向大地,听鸟叫虫鸣,嗅泥土芬芳,在风雨中奔跑,在阳光下欢笑,无限地亲近自然,追寻生命最初的状态。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开心地笑,放肆地哭,活得尽情尽兴。这是一种梦想,也是一种境界。

想起沈从文先生,后半生遭遇诸多坎坷,有时哭得像个孩子一样,至真至性至诚,令人动容。

亲子沟通技巧:父母蹲下来,站在孩子视角,会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有丰子恺先生认为,“尚未被世尘所蔽的儿童,天生就是艺术家。”他曾写过:儿童对于人生自然,另取一种特殊的态度。他们所见、所感、所思,都与我们不同,是人生自然的另一面

这态度是什么性质的呢?就是对于人生自然的“绝缘”的看法。所谓绝缘,就是对一种事物的时候,解除事物在世间的一切关系、因果,而孤零地观看。

“孩子们为游戏而游戏,手段就是目的,即所谓‘自己目的’,这真是艺术的!他们不计利害,不分人我;即所谓‘无我’,这真是宗教的!””

人拥有一颗童心多么珍贵,多么难得啊!童心常在,是对自己最好的期许。

亲子沟通技巧:父母蹲下来,站在孩子视角,会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