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鬥冠軍張偉麗,幾句話打臉無數人:越無知的人越喜歡給人下定義


格鬥冠軍張偉麗,幾句話打臉無數人:越無知的人越喜歡給人下定義

1

北京時間3月8日,也正是在國際勞動婦女節,UFC選手張偉麗,在八角籠裡,迎戰波蘭選手喬安娜。

喬安娜曾衛冕過5次UFC草量級金腰帶,絕非是一個能夠輕易應付的對手,這場比賽也打得異常慘烈,雙方打完整整5局。

格鬥冠軍張偉麗,幾句話打臉無數人:越無知的人越喜歡給人下定義

最終,張偉麗以48:47、47:48和48:47的點數分歧,判定獲勝,衛冕成功。

此前喬安娜拿中國疫情調侃,對張偉麗喋喋不休、咄咄逼人。

其強勢傲慢的姿態,令許多人不滿。

張偉麗的獲勝,不僅意義重大,還十分解氣,這也是為什麼微博、朋友圈一片沸騰的原因之一。

就像有人說的:“張偉麗用拳頭教會了喬安娜如何做人,如何尊重別人”,她用實力打敗嘲諷與偏見。

回顧她此前的生活,我們會發現,她一直都在與偏見戰鬥

在一次採訪中,張偉麗回應了網絡上一些人對她的看法。

看到張偉麗從事這項運動,一些人是這麼說的:

格鬥冠軍張偉麗,幾句話打臉無數人:越無知的人越喜歡給人下定義

記者說:“90%的是怕被打。”

張偉麗說:“做她男朋友就會被打,就這種心態,我覺得特別可笑,你知道嗎?很多這種,我就覺得他們太不自信了。”

格鬥冠軍張偉麗,幾句話打臉無數人:越無知的人越喜歡給人下定義

最後,張偉麗還用一句頗幽默的話打臉了這些言論:

我們打別人是要錢的,你給錢了嗎,還想捱打?

正如她所說,這種言論,歸根結底還是源於偏見。

沒人有權利定義你“應該是什麼樣”。

這只是一個職業,是她的一部分,並不代表她的全部


2

事實上,除了綜合格鬥選手,在張偉麗的人生中,也的確存在過各種各樣的角色。

張偉麗從小練習武術,小學畢業進入專業學校學習散打,15歲成為河北省青少年冠軍,順利進入江蘇省隊。

17歲時,因突如其來的腰傷,讓她無緣賽場,不得不將夢想擱置。

為了餬口,她來到北京,做過幼兒園的體育老師,也當過酒店前臺和保鏢,穿梭在各行各業,讓自己生存下去。

2010年,張偉麗輾轉幾份工作,最終到了一家健身房,當她看到擂臺,就決定留在那:

“一走進那個健身房,我看到了裡面的拳擊擂臺,我想站到那上面去。”

格鬥冠軍張偉麗,幾句話打臉無數人:越無知的人越喜歡給人下定義

在前臺工作的她,後來轉成了銷售,期間認識了中國最早的綜合格鬥運動員之一吳昊天,和一些格鬥老師,利用工作之餘開始格鬥練習。

就這樣,她得以將珍藏已久的夢想重新拿出,重新開始做自己想做的事。

她說:“我非常知道我想要的是什麼,不管幹啥,你首先得有取捨,你想獲得什麼,肯定有一些你要失去。你不可能什麼都得到。

人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條是必須走的,一條是想走的,你要把必須走的路走漂亮了,才可以走想走的路。”

格鬥冠軍張偉麗,幾句話打臉無數人:越無知的人越喜歡給人下定義

從運動員到酒店前臺、幼兒園老師、保鏢……

她的經歷,足以證明,每個人可以勝任很多工作,可以有很多面。

一時的失敗不代表失去所有,你可以放下過去做個全新的自己,也可以另闢蹊徑去重新挑戰。

她的經歷,就像她所說的,她的人生不想被定義,也不曾被定義


3

同樣是3月8號,辛芷蕾微博發出的一條香水廣告文案,引起不小的爭議。

格鬥冠軍張偉麗,幾句話打臉無數人:越無知的人越喜歡給人下定義

“不會用香水的女人沒有未來”?

一個女性的未來,需要靠“會不會用香水”來決定?

如此荒謬,難免許多人覺得被冒犯,這不單單是一種刻板印象,更是對女性的不尊重。

香水的標籤,與女性就應該相夫教子、多少多少歲之後就沒人要……諸如此類的標籤大抵相同。

這些外部的條條框框,明目張膽地將他人刻畫成它認為的樣子,對他人的人生指手畫腳。

然而,這些條條框框,經得起推敲嗎?

正如精讀君的終身成長詞典詞條《300:刻板印象》所說:刻板印象,源於本能,源於認知資源的稀缺。

我們對事物的認知,常來自於過去的經歷,可是我們的經歷都太有限、視野都太窄了,所以才會出現這些刻板印象、偏見。

所以,我們會發現,那些見識更廣的人,刻板印象更少;那些特別偏激的人,往往視野很窄

走出去自己的圈子以外,見識更大的世界,並時刻保持好奇心。

見到更大的世界之後,你就會調整自己的認知,不去隨意定義他人,也不被他人所定義。

當我們遇到那些“你應該怎樣”時,也無需陷入自我懷疑,要相信自己足夠好,沒必要按照別人的期望生活。

正如《脆弱的力量》裡所說,世上有很多阻礙著你我的“應該怎麼做”,它們在吶喊:

你本就應該關心怎樣賺錢,而不是尋找什麼意義。

你長大了應該成為某某,每個人都想實現這個目標。

……

若想克服對“應該做的事情”的執迷,我們必須反思:什麼事情屬於“應該做的事情”?誰說的?為什麼?

要記得,我們不需要過被人定義的人生。

有段話,我認為很適合張偉麗,同時也想與大家共勉:

“不要詢問世界需要什麼。

問問什麼事情可以令你激情飛揚,然後付諸行動。

因為世界需要激情飛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