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世界里的食肉动物对食草动物的生存有什么好处?为什么?

心中199081440


表面上看,食肉动物以食草动物为食,几乎每一种食草动物都有一个或者多个天敌,比如非洲大草原上的瞪羚的天敌就有猎豹、鬣狗、非洲野犬、狮子、花豹等超过5种。而且食草动物的多寡直接会影响到食肉动物的数量。

那么,作为捕猎者,食肉动物对食草动物有什么好处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食肉动物对食草动物的作用一:控制数量

众所周知,在食物链中,能量的传递呈递减状态,也就是说,在食物链的上下级关系中,低级的动物获取能量的方式比较的简单,比如牛吃草,只需要低头,而食肉动物作为食物链上级的动物对能量的获取相对比较的难。因此,在自然界中同一区域内,食草动物的数量是要远大于食肉动物的数量的。

而且一般情况下,食肉动物的繁殖能力以及成活率大都比较的低,比如狮子平均3年生育一次(包含妊娠期的3-4个月、哺乳期的6个月以及抚养幼崽到2岁左右,在这期间,雌狮是没有发情期的,这也是为什么“狮王”更替时,新狮王要杀死老狮王幼崽的原因),而它一次仅可以剩下2-4只幼崽,除去天生有缺陷的,这些健康的小狮子能长大的几率也不足50%(野生状态下),因为小雄狮在2岁后会被驱逐出狮群独自生活,在捕猎时,容易受伤死亡,而小雌狮在2岁后也要练习捕猎,其中也存在着很大的受伤几率。

而食草动物则不同,虽然大多数食草动物的繁殖能力不算强,比如非洲水牛仅仅是妊娠期就长达11.5个月,但是,食草动物的数量基数比较的大,因此,它们的数量其实是呈上涨趋势的。

此时,食肉动物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食肉动物在捕猎时,很少会选择壮年的食草动物来捕杀,通常它们会选择食草动物的幼崽或者老弱病残来捕杀,这样能够大大的降低自己受伤的几率。而食肉动物捕杀食草动物幼崽的行为是最常见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食草动物的数量。

而限制区域内食草动物的数量更能够维持生态的平衡,因为过多的食草动物会造成大量的植被被破坏,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的平衡。

食肉动物对食草动物的好处二:保持食草动物基因的优越性

任何地区的食草动物都有天敌,它们是形色各异的食肉动物,而正是因为天敌的存在,让食草动物必须要时刻的警惕,比如羚羊,正是因为食肉动物的觊觎,所以它们要不断的奔跑,以保持自己的高速奔跑能力。

加入区域内食肉动物因为某些因素消失或者数量急剧减少的话,食草动物就会失去活力,它们不需要时刻警惕,也不需要奔跑来保命,那么时间长了,这些食草动物的能力必然下降。这就使得食草动物的基因越来越差,最后,即使没有其他动物的捕杀,它们最终也会被大自然淘汰。

总结

虽然从表面上看,食肉动物对食草动物的威胁很大,但是,食草动物的生存同样也离不开食肉动物,正是因为食肉动物的存在,它们的各项能力才得以进化,而且食肉动物控制食草动物的数量,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减少了食草动物对植被的过度消费。

因此,总的来说,食肉动物对食草动物的利还是大于弊的。


猎奇动物社


食草动物与食肉动物是共生关系,缺一不可,没了食肉动物食草动物也活不久。食肉动物对食草动物的捕杀,不仅能控制食草动物种群的数量,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提高了食草动物的质量。一旦没有食肉动物控制数量,随着食草动物数量的增加,食物必然会产生不足,没有食物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条件,另外食肉动物捕食对象一般为老弱病残,没有食肉动物剔除病患,病患只会越传越多,所以食肉动物对食草动物的生存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Mr骚狐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食肉动物与食草动物处在一个“营养级联”的上下级关系中。

在这种关系中,因为捕食者的存在,使得该区域内食草动物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即潜在危险与生命随时都可能遭遇威胁的不确定性。它们在进食或者饮水的时候,再也没有了往日的那般悠闲与慵懒,而是变得小心翼翼、紧张兮兮,从而迫使得它们的活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而捕食者所能够捕到的猎物,通常都是食草动物群体中的老弱病残,这样的话,那些最强健的基因就可以得到延续,从而使得整个种群处于良性循环的发展状态。

顶级捕食者对于整个生态环境的平衡与重塑

最经典的案例,就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里狼与鹿的关系。

19世纪初,黄石公园邻近的农民们因为担心自己的牲畜会被公园内的狼群捕杀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担忧。当时在各种压力之下,公园的护林员们开始组织大规模的灭狼行动。至20年代末,公园里的最后一群狼被消灭了。

接下来的几年,人们慢慢开始发现,由于狼群的灭绝,食草动物的数量开始急剧增加,公园内的好几处草场被啃得光秃秃的,河流与水源区岸边的空旷地带更为严重,鲜嫩的青草消失了,新生的树苗也难逃被啃的命运。土地开始变得慢慢贫瘠,鸟类的种群数量也随之下降。河狸也受到了生存的威胁,因为它们最喜爱的沿岸的柳树与杨树的枝芽,早已被因为数量爆发而变得饥肠辘辘的食草动物们啃食殆尽。

由于缺乏植被的保护,再加上大水频发,河岸开始变得疏松,土壤迅速被流水冲刷侵蚀,河床开始被洪水急流冲得弯弯曲曲,从而发生了河流改道的现象。而在下游的平原田野,河流改道的现象变得更加频繁。

从最初的狼群灭绝,及至后来的自然地貌的明显改变,这种因为“营养级联”效应所造成的联动效应,对应了另一个生物学名词:“营养崩塌”。

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黄石公园重新引入狼群,食草动物的数量得到有效的控制,种群的基因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最终黄石公园的森林又慢慢恢复了曾经的荒野气质与生命活力。

这种“营养级联”的链级关系,一旦发生了断裂或者失衡,大自然便会以极端的方式去“惩罚”和“报复”曾经造成这种损伤的幕后主使(其实就是人类)。

这也是我们必须要保护自然环境与野生动物的一个重要原因。

结论

因此说,在整个宏观自然的视角下,食肉动物不但优化了食草动物的遗传基因,还起到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郊野的瓦尔登


食肉动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与生产者即绿色植物和食草动物构成了食物链,加上分解者,为生态系统提供了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三者缺一不可。单看食肉动物,它们存在的意义就是控制食草动物的数量,防止食草动物食用过多的草和树叶,造成生产者减少,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食肉动物的存在对提高食草动物种群质量也有一定意义,食肉动物捕食的多是幼崽和年老的动物,或者生病的动物,这样能提高种群质量也有帮助。典型的例子是美国凯巴伯森林的居民曾为了保护鹿而大肆猎杀狼,导致的结果是鹿群暂时数量上升,之后由于食物不足而又减少,森林也被破坏,吃不饱的鹿抵抗力下降,瘟疫也随之爆发,最后幸存的鹿比原先的数量还要少。可见,食肉动物也是生态系统中缺一不可的要点。


风华君


涉及到食物链维系出来的生物生态平衡问题。

草——>食草动物——>食肉动物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为维持其本身的生命活动,必须以其他生物为食物的这种由食物联结起来的链锁关系,实际上是太阳能从一种生物转到另一种生物的关系,也即物质能量通过食物链的方式流动和转换。

一个食物链一般包括3—5个环节:一个植物, 一个以植物为食料的动物和一个或更多的肉食动物。食物链不同环节的生物其数量相对恒定,以保持自然平衡。


鸟言夷面


肉食动物的存在一定程度的控制了草食动物的数量、对于总体的态环境有好处


菠萝蜜TT


两者缺一不可,既然大自然这么个选择,就必然有它存在的道理。食草的,食肉的都有它存在的道理,一方面控制种群的数量以及生态的平衡。

当两者中缺少一方时,就会出现严重的生态平衡断裂,两者是大自然的共生关系,互相有对方的作用!


我愿化作那道光


好处很多,食肉动物的粪便是草原的天然肥料,能使植物生长繁茂,食草动能吃到满口而肥美的植物草料,这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动物死后尸体腐烂,由微生物分解后更是天然的肥料,食草动物吃了肥美的植物,有利于食草动物的生长生存。倘若沒有食肉动物,就沒有食草动物,这就是自然规律,平衡的生态。自然界动物和植物一旦失去平衡,就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别只看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其实就是在平衡自然界。


孙立6500828881


如果没有食肉动物,尽是食草动物,那地球上早就没有草了


183585225


生理上让它们更强壮。

生态上控制她们数量。

心态上让她们有危机感。

最后,如果没有食肉动物,当两群羊为了争一块草地打起来的时候,必然会有一群变成食肉的。一是把草让出来,二是处理掉羊的尸体。

所以,你看看,第一个食肉动物也是被逼出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