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寫了18篇詩文,湯顯祖如此厚愛羅浮山

明朝萬曆十九年(1591年),時任南京禮部祠祭司主事,呈上一篇《論輔臣科臣疏》,不僅彈劾權臣,揭露他們貪贓枉法、以權謀私的罪行,還對萬曆皇帝登基近二十年的政治作了一番點評與抨擊。

5天寫了18篇詩文,湯顯祖如此厚愛羅浮山

陳列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湯顯祖畫像

疏文一出,萬曆皇帝明神宗自然勃然大怒,一道聖旨就把上疏之人放逐到了廣東雷州半島的徐聞縣,貶為典史。

一般來說,官員被貶去偏遠的嶺南,多是心情鬱悶的。但這位上疏的官員,反倒還挺高興。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湯顯祖,後世人稱“東方莎士比亞”!

湯顯祖感到開心的是,這次嶺南之行,他心心念唸的羅浮之夢終於有機會實現了!

【離奇】 被貶嶺南成了“圓夢之旅”

因《論輔臣科臣疏》被貶官廣東徐聞,湯顯祖當年九月初從家鄉江西臨川出發,至月底翻越梅嶺進入廣東,再從保昌(今南雄)走水路,途經曲江(期間登岸往遊南華寺)、乳源、英德、翁源、清遠、三水、佛山等地,十月初七小雪前後到達廣州。

在廣州盤桓二十餘日後,湯顯祖先赴東莞,然後前往惠州羅浮山“朝聖”,至十一月初七從羅浮山下來乘船赴澳門,剛好一個月。最終才過陽江後從海路前往徐聞就職。

5天寫了18篇詩文,湯顯祖如此厚愛羅浮山

雲霧瀰漫的羅浮山

古時文人被貶嶺南,大多是不情不願且懼怕愁苦的,可湯顯祖截然不同。因揭發權臣被貶,對於文士來說,不僅在明朝,在歷朝歷代都是一件榮耀的事,會天下揚名,傳為佳話。所以在上疏之前,湯顯祖已經考慮到了後果。因此被貶的詔令下來,他欣然接受。

同時,身為江西臨川人的湯顯祖,對嶺南的地理風貌,本來就有親近之感,甚至還有所期待:“吾平生夢浮丘、羅浮、擎雷、大蓬、葛洪丹井、馬伏波銅柱而不可得,得假一尉,了此夙願,何必減陸賈使南粵哉!”

在湯顯祖看來,這次能去嶺南,比西漢初年陸賈出使南越被奉為上賓還爽快,因為他把它當成了“圓夢之旅”!

5天寫了18篇詩文,湯顯祖如此厚愛羅浮山

羅浮山上,葛洪始創的道觀

當然,這時候的嶺南,條件比韓愈、蘇軾時代好多了,他沒什麼好怕的。

明代的廣東,與唐宋時期相比,經濟文化已經有了長足發展,即使是更為偏遠的徐聞,在當時也已被視為“善地”。而且徐聞縣令熊敏還是湯顯祖的江西老鄉,湯顯祖的兒女親家劉應秋早已為他聯絡安排好,可以說他已經無後顧之憂了。

【探因 】家世淵源深受道教影響

湯顯祖對羅浮山的嚮往,與他自身的家世和信仰有關。他的祖父湯懋昭信奉道教,對他的教育中難免有道教因素。並且,他的祖母也篤信道教,這對幼年的湯顯祖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另外,他的第一位老師徐良傅,曾因得罪權臣被革職為民,一生潦倒,以授徒維持生計,他也鼓勵湯顯祖信道。

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湯顯祖,對道教熟悉、瞭解,更有莫名的親近感。

5天寫了18篇詩文,湯顯祖如此厚愛羅浮山

湯顯祖從小就受道教影響

道教對湯顯祖的影響,從他留下的詩文中可見一斑。他年輕時寫過好幾首與祖父的涉道詩。萬曆三年(1575年)他出版的第一本詩集《紅泉逸草》75首詩中,有11首涉及仙道。

他早年的信仰,令他特別嚮往羅浮山。

羅浮山早在秦朝時期就已有仙道蹤跡,晉朝葛洪之後,由於葛仙翁與道教的影響力,使得羅浮山成為天下名山。因此在年少時的湯顯祖心裡,羅浮山一直是“仙山”一樣的存在。能去遊覽羅浮山,是他心心念唸的事。

5天寫了18篇詩文,湯顯祖如此厚愛羅浮山

葛洪隱居羅浮山行醫修道

另外還有一個因素。湯顯祖的至交好友祁衍曾在羅浮山居住多年。就此一點,湯顯祖也一直想去一趟羅浮山。

【激情】 5天寫下18篇(首)詩文

終於到達羅浮山,我們難以想象當時湯顯祖的心情。不過作為文人,有感而發時就會留下詩文,這是他們心境狀況的自然流露。

5天寫了18篇詩文,湯顯祖如此厚愛羅浮山

羅浮山

中山大學博士周松芳曾做過統計,在湯顯祖登上羅浮山的短短5天時間裡,他寫下了17首詩歌和一篇長賦!

據說湯顯祖到廣州時還生了一場病,當時他爬羅浮山時,病還沒完全好。但心中的聖山近在咫尺,他已經迫不及待!

他在10月的最後一天傍晚時分到達了羅浮山下的朱明洞入口。等不及了!稍事休息後,他就連夜進山了。到了飛雲頂,他連夜寫下了2200字的《遊羅浮山賦》,詳細記述了他前往羅浮山之路上的所見所聞,包括山色風景、人文故事等。

5天寫了18篇詩文,湯顯祖如此厚愛羅浮山

湯顯祖奮筆寫羅浮 漫畫/杜卉

【學者訪談】

周松芳:羅浮之行深刻影響了湯顯祖的戲劇創作

(周松芳,文學博士,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湯顯祖藉著被貶徐聞,開啟了他的嶺南之行。在這趟行程中,前往羅浮山似乎是他“早有預謀”的重要計劃。而這趟“圓夢之旅”,對他後來的文學創作產生了不小的影響。有學者認為,《牡丹亭》中“柳夢梅”這個人物形象,就與湯顯祖的這趟嶺南之行有關,也與羅浮山有關。對此,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周松芳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正是嶺南之行催生了《牡丹亭》的創作。

羅浮山頂寫就《羅浮山賦》

羊城晚報:湯顯祖因遭貶而開啟嶺南之行,這趟行程他有何收穫?給廣東留下了什麼?

周松芳:湯顯祖不僅是享有“東方莎士比亞”之譽的偉大戲劇家,也是著名詩人。他被貶嶺南的時間不長,居留徐聞的時間加上路上的時間,也不過一年多一點,但卻留下了151首詩歌,還有不少文章。

5天寫了18篇詩文,湯顯祖如此厚愛羅浮山

世界文學史上,湯顯祖和莎士比亞比肩

尤其是《廣城二首》、《下飛雲頂》及《羅浮山賦》,堪稱史上吟詠廣州和羅浮的最佳詩篇。如詠廣州的《廣城二首》之一:“臨江喧萬井,立地湧千艘。氣脈雄如此,由來是廣州。”準確寫出了廣州作為港口和商業城市的城市特質和繁華市貌。他登上羅浮山時寫了《下飛雲頂》一詩:“絕嶺能清嘯,下山愁欲絕。千山一回首,雲氣是羅浮。”他寫這首詩的頭天晚上,夜宿飛雲頂,激動不已,一揮而就完成了長達2200字的《羅浮山賦》。

《牡丹亭》人物原型來自嶺南

羊城晚報:湯顯祖是江西人,但他的代表作《牡丹亭》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柳夢梅卻是個來自嶺南的才子,這是為什麼?

周松芳:湯顯祖雖然是江西人,但他對嶺南人很熟悉。他有許多嶺南故交,單是與他同年中進士的就有六位嶺南籍人士;詩文所見,他在南京任上也結交了不少嶺南籍朋友,如官至光祿寺卿、後來編纂了萬曆《廣東通志》的郭棐、“南園後五子”之一的著名詩人歐大任,以及前兵部尚書翁萬達之子等等。

5天寫了18篇詩文,湯顯祖如此厚愛羅浮山

羅浮山不高,環境清幽

在這種交往中,湯顯祖深深感受到遠離朝廷的嶺南士子,無論科舉還是做官都很吃虧,以致“瘴嶺人材多伏驥”,雖然深懷同情,也是十分無奈。通過與他們的交往,都或多或少影響到《牡丹亭》人物的塑造,但最具原型特徵的,非他中進士出仕之前相交的摯友——東莞人祁衍曾莫屬。

羊城晚報:說祁衍曾是“柳夢梅”的人物原型,有怎樣的依據?

周松芳:湯顯祖的好朋友祁衍曾是個至情至性、豪放不羈的人。他23歲才開始努力讀書考科舉,萬曆四年(1576年)即中舉,進士卻老是考不上。即便如此,他還四處遊山玩水。有一次在遊福建武夷山、江西廬山白鹿洞後,困於南昌,作文乞食。因文采突出,吸引了湯顯祖的注意,而湯顯祖就是喜歡至情至性的人,最終二人成了一生的好友。

5天寫了18篇詩文,湯顯祖如此厚愛羅浮山

《牡丹亭》是中國四大古典名劇之一 漫畫/杜卉

祁衍曾不僅對朋友至情至性,對女人尤其至情至性。湯顯祖有詩說他:“男兒生不遇風塵,酒婦人中頓此身。一擲蛾眉能百萬,看君似是有心人。”《牡丹亭》所塑造的柳夢梅,就是個至情至性的人,他因痴情於杜麗娘,不懼殺頭之罪為其掘墓還魂之舉,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可惜的是,祁衍曾在湯顯祖南貶前一年因病去世。湯顯祖為此悲傷不已,屢屢形於辭章。因此,以祁衍曾作為柳夢梅原型之一,是合情合理合邏輯的。

5天寫了18篇詩文,湯顯祖如此厚愛羅浮山

湯顯祖名劇《牡丹亭》

繞道羅浮山就是為了“圓夢”

羊城晚報:從湯顯祖的嶺南之行線路看:江西臨川-廣東韶關-清遠-佛山-廣州,他的被貶之地是徐聞,原本應該繼續南行,而他卻從廣州去了惠州羅浮山,然後再南行,這中間兜了好大一個彎。他這樣做,就是為了圓他的羅浮山之夢吧?

周松芳:這次嶺南之行,湯顯祖最希望了卻的心願,除了遊覽羅浮山之外,還有一個,源於前文所提的那位至交好友——祁衍曾。

祁衍曾就曾生活在羅浮山裡,湯顯祖以前嚮往羅浮山,這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只可惜,祁衍曾在世的時候,湯顯祖一直沒等來前往羅浮山探望朋友的機會。這次湯顯祖藉助徐聞之行繞道羅浮山,終於得償所願。遺憾的是,祁衍曾就在湯顯祖貶謫嶺南的前一年因病去世了,二人未曾在羅浮山得見。

5天寫了18篇詩文,湯顯祖如此厚愛羅浮山

為紀念湯顯祖而發行的郵票

於是這次前往羅浮山之前,湯顯祖先到東莞看望了祁衍曾的遺孤,這也是他羅浮山之行的重要內容,是用行動對亡友的追懷。

“柳夢梅”之名也與羅浮山有關

羊城晚報:湯顯祖在羅浮山逗留不過五日,羅浮之行給湯顯祖及其後來的戲劇創作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周松芳:說《牡丹亭》與湯顯祖的羅浮山之行有關,還有一個證據,就是關於梅花的意象。湯顯祖愛梅花,而羅浮山正以梅花著稱,入山口即有梅花村。“人多以藝梅為生。牛羊之所踐踏皆梅也。冬春之際,以落梅醅酒,於村南麻姑酒田賣之”(屈大均《廣東新語》)。宋時蘇東坡被貶惠州,也曾一連寫過三首詠梅花的詩。

5天寫了18篇詩文,湯顯祖如此厚愛羅浮山

羅浮山給了湯顯祖梅花美人的意象

湯顯祖當時在羅浮山蝴蝶洞避雨,留有詩句雲:“洞中避風雨,夢蝶愁飛舉。美人溼不來,暗與梅花語。”《出朱明觀》一詩中也說:“消息梅花月,歸舟興不忘。”

早年湯所作與祁衍曾有關的詩歌,也曾多次提到“梅”這一意象,可以說,梅花是湯顯祖關於好友、關於羅浮山最深的印象,梅中有夢,夢裡有梅。後來《牡丹亭》的主人公定名“柳夢梅”,多少與此有關。

湯顯祖在羅浮山上所作《望羅浮夜發》雲:“披衣天門外,幽篁聽山鬼。”夢中與美人相會和人鬼之戀的意趣,此時或許已進入湯顯祖頭腦。

5天寫了18篇詩文,湯顯祖如此厚愛羅浮山

羅浮山是道教名山,被譽為“嶺南第一山”

而早在《牡丹亭》誕生之前,已經有了話本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小說故事就發生在廣東南雄。湯顯祖逗留大庾嶺之時,也瞭解到了《夷堅志》中關於人鬼相戀的故事。這些故事,加上此番在羅浮山的梅花美人、幽篁山鬼帶給他的印象,無疑都為湯顯祖日後創作《牡丹亭》及其他戲劇作品奠定了基礎。

【文脈檔案】湯顯祖與《牡丹亭》

湯顯祖(1550-1616年),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明代戲劇家、文學家,祖籍江西臨川,被譽為“東方的莎士比亞”。湯顯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戲曲創作為最,其戲劇作品《紫釵記》《南柯記》《牡丹亭》和《邯鄲記》合稱“臨川四夢”,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

《牡丹亭》全稱《牡丹亭還魂記》。該劇描寫了官家千金杜麗娘對夢中書生柳夢梅傾心相愛,竟傷情而死,化為魂魄尋找現實中的愛人,人鬼相戀,最後起死回生,終於與柳夢梅永結同心的故事。該劇是中國戲曲史上傑出的作品之一,與《西廂記》《竇娥冤》《長生殿》(一說《西廂記》《桃花扇》《長生殿》)合稱中國四大古典戲劇。

5天寫了18篇詩文,湯顯祖如此厚愛羅浮山

《牡丹亭》劇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