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曾举贤刘伯温,为朱元璋打下大片江山,为何后世很少人知道他

一代天骄,只识弯弓射大雕。成吉思汗的铁蹄踏遍了整个亚欧大陆,也没有阻挡覆灭的命运,浩浩荡荡的红巾军打开了反抗的序幕。

南方以朱元璋为首的农民队伍,很快就要拿下汉家的江山。鄱阳湖的那一场血战之后,97年的蒙古部落最终退回了草原,一个崭新的朝代就要出现在炎黄行走过的大地上。钟山风雨,王旗变换,历史的车轮就在毁灭和重生之间不断前进,生死交替中各自演绎不同的人生。

此人曾举贤刘伯温,为朱元璋打下大片江山,为何后世很少人知道他

江南子弟多才俊,朱元璋麾下,多是皎如玉树的俊杰人物。只有他,面如黑铁,膀大腰圆,莽莽苍苍,恰似梁山的黑李逵;也只有他,力能扛鼎,粗中有细,犹如当阳的猛张飞。

这一位壮士自朱元璋起事以来,便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威名赫赫,战功卓著。他跟随朱元璋渡长江、取皖南、过浙江、守金华,一路所向披靡,攻无不取,战无不胜。元军闻之无不胆颤心惊,百姓闻之无不欢欣雀跃,这是一个战神的存在。

此人曾举贤刘伯温,为朱元璋打下大片江山,为何后世很少人知道他

来将何人?泗州胡大海也。此人虽然目不识丁,但智勇双全,为当时名将。朱元璋部队时有烧杀行为,屡掠妇女,为百姓不堪。

然他治军严厉,所到之处,百姓箪食壶浆,迎来送往,亲如鱼水。他傲骨虚心,折节下士,名士刘基、宋濂、叶琛等大明肱骨皆是由他引荐。

早期阵营有了他,朱元璋如虎添翼,取吴越之地,抗元军之雄,如反掌观纹。内有贤臣谋士,外有良将猛帅,朱家大军如何不胜?

此人曾举贤刘伯温,为朱元璋打下大片江山,为何后世很少人知道他

纵观胡大海一生,可谓战功赫赫。滁州之时,初遇即为先锋,大破敌军,首战即升为右翼统军元帅。破宁国,守徽州,迎战元兵十万,大退敌军,乘胜追击,自昱岭关始,建德止。一路之上,元军仓皇逃窜,义军士气大振。

杨完者卷土重来,于淳安短兵交接,再战再胜,屡次告捷,降敌军三万余,占据建德。初生牛犊,便猛如狮虎,克兰溪,取婺州,猛士无双,犹如翼德在世。

此人曾举贤刘伯温,为朱元璋打下大片江山,为何后世很少人知道他

击败元军之后,胡大海在诸暨首败张士诚,而后移兵绍兴,再败张士诚。宁越两地,重中之重,胡大海坐镇两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张士诚部下吕珍围诸暨,胡大海降之。而后率兵奔赴处州,取处州。于信州对战陈友谅,弹尽粮绝,几近崩溃,仍坚守此地,寸土不让。

闽楚要塞,不可轻视,信州得以攻克,陈友谅军撤退。抗元军,灭张士诚,战陈友谅,胡大海一路高歌猛进,东南诸地,尽皆收入囊中。

此人曾举贤刘伯温,为朱元璋打下大片江山,为何后世很少人知道他

自明祖渡江,夺东南千里之境,友谅士诚皆为所诛,北定中原,南图闽粤,胡大海鞍前马后,效命疆场。戎马一生的他最终还没有等到勋策,便马革裹尸,横死钱塘。严州苗将蒋英等三人来降,胡大海念其骁勇,留在麾下。

至正二十二年,三人在军中密谋,假意请胡大海观弩,蒋英以锤击打胡大海,正中脑门,当场殒命。其后,军中哗变,胡大海原部下纷纷被杀,次子胡关住也在其内。而后严州部队,随蒋英投奔张士诚。

此人曾举贤刘伯温,为朱元璋打下大片江山,为何后世很少人知道他

一代名将,没有战死沙场,却毙命于小人之手,实在是令人扼腕。东讨西伐,南征北战。抗元军、收吴越、整部队、荐贤臣,胡大海的一生可歌可泣。

这个其貌不扬的忠勇之士,这个用兵如神的天才战士,这个礼贤下士的肱骨之臣,以一种谁也意料不到的方式被杀。

这是历史的偶然,还是历史的必然?云长如此,翼德如此,胡大海亦然,一路过关斩将,临到了却大意失了荆州,不得善终。

此人曾举贤刘伯温,为朱元璋打下大片江山,为何后世很少人知道他

李文忠随后攻下杭州,朱元璋以蒋英人头祭奠胡大海,告慰他的在天之灵。其后,皇觉寺的这个小沙弥最终完成了一统大业,明朝正式立国,国号洪武。洪武初年,胡大海被追赠越国公,位列功臣庙第七,配享太庙,永受香火。

一将功成万骨枯,大明的基石正是由这一具具的白骨铺垫而成,洪武皇帝在高高的金銮殿上,能否想起这个惨死的冤魂?不得善终的胡大海,是否后悔戎马倥偬?如若胡大海不死,能否学得张良范蠡,青山小舟度此余生?还是韩信彭越,鸟尽弓藏兔死狗烹?非斯人也,毋妄言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