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過“疫情課”,大眾“食譜”是時候告別“舌尖上的野味”了

上過“疫情課”,大眾“食譜”是時候告別“舌尖上的野味”了

“膽大包天,吃野味都吃出這麼大疫情,這家飯店還敢頂風作業,必須嚴肅查處!”近日,南通市市場監管部門在通州區金沙街道進鮮港村44組某餐廳現場查獲疑似“大雁”“野雞”半成品,冷庫內有疑似野生動物凍品21只。

不獨如此,疫情期間,江蘇先後查處6起違規宰殺、交易野生動物案例。多方信息顯示,今春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和蔓延,可能與食用野生動物有關,病從口入再次為以“會吃”自豪的國人上了嚴肅一課。記者專題調查發現,隨著疫情陰霾逐漸散去,“吃什麼”“怎麼吃”成為人們最為關注的熱門話題,傳統大眾“食譜”正發生變化。

“野味”變味,“招牌菜”砸招牌

3月6日,週末,海安市區一家小餐館內,店員們正忙著擦拭門窗桌椅。當天,海安官方發佈《通告》,准予餐飲單位在嚴格落實防控措施的前提下,自主決定恢復堂食服務。

開門大吉,本是喜事。但餐館老闆常貴平卻高興不起來。常貴平坦言,店裡過去主打野雞、野鴨、野兔、野鳥等特色野味,“但現在野味不能賣了,當務之急是要自創新菜單,想法子把餐館重新開張起來。”雖然接了不少外賣訂單,但生意已不及往年的四分之一。

“誰還敢吃野生動物,不要命了!”野味成了人人談之色變的“毒源”。網友列出“十大不能吃的高危野生動物”榜單,包括蝙蝠、果子狸、穿山甲、巴西龜、猴子、老鼠、刺蝟、狐狸、黃鼠狼、蛇等,無一不是人們日常菜單中的“盤中餐”。

上過“疫情課”,大眾“食譜”是時候告別“舌尖上的野味”了

有研究表明,約80%的人類新發傳染病與野生動物有關。中華預防醫學會食品衛生分會副主任委員張立實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2003年的“非典”、2012年的中東呼吸綜合徵以及這次新冠肺炎病毒都來源於野生動物。

曾經最吸引食客的特色野味招牌菜,如今成了砸招牌菜。餐館開張前,常貴平老老實實重新制定了一份新菜單,口水蛇、油炸麻雀、烤兔子等與野生動物有關的菜品統統被拿掉,徹底告別“野味”,取而代之的是筍尖肉片、香椿雞蛋、豌豆湯等時令家常菜。“再做野味,飯店關門事小,弄不好還要吃官司。”

常貴平所說的吃官司,是因為最近各地密集出臺相關規章,紛紛對違規交易野生動物“亮劍”,倒逼“野味”從餐飲店菜譜中下架。近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決定》,從法律層面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2月18日,福建立法通過15條決定,向濫食野生動物陋習說“不”;2月25日,深圳發佈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條例徵求意見稿,狗、蛇、田雞、甲魚等動物或將禁止列入大眾“菜單”……

記者調查瞭解到,江蘇各地正就此展開“亮劍”執法。泰州、蘇州、南通等地市場監管部門查處6起商家違規交易野生動物案件。“現在每天派出2200人次外出執法。”南通市市場監管局局長倪建明介紹,疫情以來,該市強化對307家農(集)貿市場、5家花鳥魚蟲市場、活禽經營店鋪、餐館等重點場所執法檢查,全面禁止野生動物交易經營行為。

擼串要小心 外賣成熱賣

“好想和朋友們痛痛快快擼個串、吃頓火鍋。”陳燕是一名95後大學生,在家宅了一個多月,實在有點憋不住。上週末,她本想約三五好友聚一聚,卻都被婉拒。中國人喜歡以“吃”會友,如今卻遭遇尷尬。

春夏之交,時令美味爭相上市,城市中大排檔、美食街備好各種新鮮食材,迎接各路食客進場一飽口福。但當記者走進虹橋路夜市——南通市區有名的大排檔,這條一年四季滿溢煙火氣息的美食街顯得格外冷清。

“大多數店在觀望。”在虹橋路夜市經營餐館的冒志鵬告訴記者,大排檔靠的是人氣,現在堂食還沒恢復,生意自然好不起來。疫情過去後,夜市生意能否恢復如初?冒志鵬對此不抱樂觀態度,“現在不管能吃的、不能吃的野味,老百姓都敬而遠之,比如龍蝦,今年銷量很可能下滑。”

上過“疫情課”,大眾“食譜”是時候告別“舌尖上的野味”了

中國人以會吃聞名。民間流傳這樣一句話:除了天上飛的飛機火箭、地上跑的汽車火車、水裡遊的輪船潛艇不吃,沒有中國人不吃的——此話雖然誇張,但國人“吃”得狂野不羈由此可見一斑。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恰恰是“吃出來”,不少人開始反思。“重要客戶遠道而來,排場小了、招待不好,面子上總覺得過不去。”因為工作關係,南通市民方強平日裡應酬接待不少,山珍海味什麼新奇吃什麼,但現在他怕了。“別說吃野生動物,光是一大桌子人聚餐也成了高風險行為。”

堂食聚餐受限,餐飲業面臨危機。上週六中午,記者走進南通市濱江公園一家大型飯店,後廚廚師們不在裝盤,而是忙著裝盒打包。疫情爆發後,南通各大星級酒店放下身段加入“外賣”行列。據瞭解,僅上週南通市區新上線美團外賣平臺商戶就達120多家。

餐飲業的現狀一定程度折射出大眾飲食結構、飲食習慣的轉變。“這場疫情給我上了一課,野生動物不能再吃了。”方強介紹,現在不能大擺宴席聚餐,他每天三餐都在家吃,自己下廚掌勺、研究家常菜譜,不僅吃得健康,而且吃得放心。

“吃健康”,但營養食譜不能離譜

“您買的有機蔬菜到了,麻煩儘快來取一下。”10日,南通市區益興名流府小區入口處地面鋪滿了快件包裹,快遞“小哥”致電居民前來取件。“最近,買衣服、買化妝品的少了,買食品、買生鮮的多了。”順豐快遞員汪洋告訴記者,特別是有機食品的送貨比例明顯提高。

疫情發生後,南通市通州區志友家庭農場農產品銷量較往年翻番。“有機蔬菜、水果價格雖然比普通農產品高,但很搶手,一上架就賣空。”農場主吳建華忙得不亦樂乎,每天前來諮詢參觀、訂購有機食品的客戶絡繹不絕。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飯店的菜大多口味偏重,食材也未必新鮮,既不健康,也不安全。”南通市民朱克梅平時飲食比較講究,相比下館子、吃外賣,她更傾向自己動手,尤其在選購食材方面,更青睞有機食品,“有機食品更加靠譜,吃得安全,才能吃出健康。”

上過“疫情課”,大眾“食譜”是時候告別“舌尖上的野味”了

在南通一些大型超市,記者調查發現,不光有機農產品供不應求,一些高檔純淨水甚至出現脫銷情況。“很多人都是挑大瓶裝,一箱一箱地買。”南通市區中南城歐尚超市售貨員菊騰飛告訴記者,平時銷量不多的百歲山、依雲等價格較高的大牌純淨水現在極為搶手,超市不得不專門開通在線搶購渠道,限量出售。

“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不知道吃什麼好。”在超市選購純淨水的市民趙女士略顯焦慮。因為疫情的關係,她現在飲食很謹慎,喝水、做飯只用純淨水,食材都是有機、無公害食品,每月在吃喝方面的花費飆升至數千元。

健康飲食不能走向另一個極端。“有機食品有其優點,價格也相對較高。”南通市婦幼保健院膳食專家秦玲說,“包括自來水在內,通過正規渠道購買的普通食品都是安全有保障的,完全可以滿足人體日常所需營養,沒有必要非得購買有機食品、喝高價純淨,崇尚健康飲食也應理性消費。”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這場疫情給人們的餐飲習慣上了生動一課。”南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系副主任沈毅認為,若要避免重蹈新冠肺炎疫情的覆轍,每個人都要做到“管住嘴”,拒絕食用非法野生動物,才能關上自然界病毒向人類傳播的“大門”。

(信息來源:交匯點 記者 陳 明 賁 騰 見習記者 俞聖彤 嚴 磊;圖片來源網絡)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社融媒體中心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