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品牌美特斯邦威的A股定增往事:再融資鬆綁救得了它嗎?

國民品牌美特斯邦威的A股定增往事:再融資鬆綁救得了它嗎?

“再融資”政策鬆綁半月有餘,市場活躍度驟升。根據choice數據統計,在新政落地後截至3月9日收盤的16個交易日裡,共有146家上市公司新發、修改或終止定增方案,項目涉及總募資額已達2100億元。

而公開資料顯示,過去兩年,A股定增實際募資規模年均在7000億元左右。

美邦服飾(002269.SZ)便是其中之一。2月下旬,其就一起募資金額13億元的定增項目進行了修改,按照新規,對發行價9折變8折、發行對象10名變35名,股票鎖定期1年變半年(且不受現有減持規則限制)等細則進行了變更,希望通過降低進入門檻和價格等,贏得更多資金青睞。

實際上,這家因周杰倫代言“不走尋常路”而曾一度風靡全國的休閒服裝品牌,早在上輪政策寬鬆期就拋出過一份募集金額高達90億元的天量定增方案,目標為發展自有電商平臺,打通日益被互聯網扼喉的渠道命脈。當時,美邦總市值不過200多億,定增金額等於再造半家上市公司,一時市場譁然。

這份金額空前的集資一年後便宣告“破產”,而在發力電商期間,美邦主營業務由巔峰期百億營收縮水到60億,依靠騰挪資產調節利潤,才避免因連續兩年虧損被ST,同時,資產負債率由40%上升到60%。

2017年,美邦創始人周成建公開宣佈,重新迴歸服裝品牌主業。

如今,其最新的再融資方案,募資規模已縮小到13億元,同時標的項目也從線上迴歸品牌形象升級、門店建設改造和償還銀行貸款。

機構普遍認為,依託於此前嚴監管下A股市場的逐步規範和投資者的日趨理性,儘管目前對準入門檻和減持鬆綁,讓“買不進,賣不出”的狀況得到大幅改善,但投資熱情回暖下,“只有好公司和好項目才能融到錢”也已經成為業內共識。

市場風險偏好轉變下,政策的“鬆綁”能否成為美邦解開困局的萬能鑰匙,答案也許並不樂觀。

0億天量定增臺前幕後

美邦上一次嘗試定增是在四年多前。

彼時,從2014年“新國九條”開始,一系列鼓勵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和增發融資的政策出臺,根據國盛證券研究院數據,2014年至2016年,A股累計完成定增規模3.83萬億,而此前8年總共才完成2.14萬億。於是,2015年7月,美邦服飾順勢拋出一份90億元的天量定增方案。

美特斯邦威經歷過輝煌。憑藉上游代工、下游加盟的主打品牌模式,這家由溫州商人周成建創立於1995年的休閒服裝品牌在新世紀初期享譽全國,當紅明星郭富城和周杰倫都曾為其代言,那句“不走尋常路”的廣告詞更是家喻戶曉。

2008年美邦服飾上市,2011年營收規模達百億。次年,47歲的周成建以170億元身家位列福布斯內地富豪榜第19位,達到人生巔峰,美邦像它的偶像代言人一樣紅遍大江南北。

但巔峰背後,也正是電商大舉衝擊線下零售的開始。實際上,周成建是最早一批在O2O戰場上主動出擊的服企老闆,早在上市伊始,美邦服飾便設立電商公司,2010年,其自有電商平臺“邦購網”上線。

這次“觸網”僅用一年時間便宣告失敗。2011年9月,美邦服飾公告表示,由於投資巨大、前期財務風險不可控,為保證公司整體業績,決定停止運營“邦購網”並將其轉到大股東周成建名下,美邦服飾前後為其投入資金6000萬。

“邦購網”是美邦在渠道大變革中為自己打造的線上陣地,在轉到大股東名下後,儘管其仍舊以關聯交易方式銷售自家產品,但財報顯示,2012年和2013年採購金額從5億元下降到了2.6億元,縮水近半;而“大本營”美邦服飾整體業績也開始持續下行,2015年,美邦門店由2012年巔峰期的5220家下降至3700家,縮水30%。

2013年,伴隨4G網絡和智能手機的普及,還未從PC端緩過神來的美邦服飾又站到了移動互聯網風口。當年10月,周成建以無償轉讓域名方式將“邦購網”再度歸入上市公司,同時開始重新佈局電商體系。

不同的是,融資環境的改善,讓之前宣稱因開發線上渠道導致財務風險過大的美邦服飾有了更多底氣,90億定增由此產生。

根據預案,這筆募集資金中的60億元將用於美邦O2O全渠道平臺構建,其他則用於建設“智造”產業供應鏈平臺和互聯網大數據雲平臺中心。

即便在當時的融資環境下,90億也刷新了上市服企再融資紀錄。根據choice數據,2015年A股共發佈定增預案1469起,按募資上限計算,90億元可以排進前50位;排名靠前的方案均來自金融、地產、製造等重資金行業。

隨後資本市場發生變化,當年年底,美邦服飾將融資額下調為42億元。

“有範”下線,老闆“下野”

一切在2016年末戛然而止。當年12月,美邦服飾發佈公告,決定終止這起掙扎了一年多的定增方案,原因為資本市場整體情況、監管政策要求、融資環境以及公司業務發展等諸多因素導致。

2016年,A股完成再融資規模超過1.6萬億,達到歷史巔峰,但在同年9月,證監會對包括借殼在內的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進行修訂,開始明確透露出監管收緊的訊號,融資和減持新規在翌年相繼出臺。2017年,A股融資規模斷崖式下跌至萬億以內,2019年下降至不到7000億元。

但這並非是讓美邦服飾“電商夢”破滅的主因。

在美邦服飾那份恢弘的定增計劃中,其於2014年5月開始籌備並在次年5月上線的移動端電商平臺“有範”APP,是整個O2O體系的核心部分。

“有範”作為平臺級產品,主打年輕時尚潮牌。2015年6月和2016年3月,“有範”連續冠名當紅綜藝節目《奇葩說》的第二季和第三季,具體冠名費並未公開。但根據財報,美邦廣告費用在2015年由5000萬元上漲到1.2億。

不惜“血本”轉型的美邦是否收到了預期的效果?問卷調查平臺wendax在《奇葩說》第二季熱播時,一度認為有半數《奇葩說》觀眾正在考慮下載“有範”,而有20%觀眾已經下載,但在第三季播出後,卻有媒體根據友盟指數質疑其總下載量不到100萬。

終極答案很快在2017年8月揭曉:“有範”APP以內部調整為由停運下線,在大部分商品為直銷自有品牌的情況下,這款平臺級APP未能跨越與科班電商間的鴻溝,而美特斯邦威也未能通過“有範”成為年輕人追捧的潮牌。

周成建也在同一時間對媒體公開反思道:“雖然這一系列嘗試為美邦現在基於大數據的精益化管理奠定了強大的技術基礎,但有些探索,現在回過頭來看,可能還是超出了做一個卓越的品牌經營者的範疇,也給公司的業績帶來了一些壓力。”

在2016年底終止定增計劃的同時,美邦服飾在當年將子公司上海美邦企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9.82億元出售給大股東周成建。此前一個財年其鉅虧4個多億,這筆交易在賬面上產生的5億多元投資受益,讓美邦當年利潤勉強回正,免於因連續兩年虧損被ST。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6年年初,美邦服飾發佈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周成建失聯。外界猜測或與“徐翔案”有關,但未得到公司證實。此後,據《中國經營報》報道,2014年9月和2015年4月,周成建兩次向徐翔大量減持股票套現,並接受後者通過發佈高送轉消息刺激股價的建議。期間,美邦股價由不到4元/股上漲到超過10元/股,徐翔則通過反覆買賣美邦股票獲利超過10億。彼時,距離上市公司發佈定增預案僅3個月,天量增發與翻雲覆雨的股價一同醞釀。

保殼成功後,2016年11月,周成建退居幕後,將1986年出生的女兒胡佳佳推到了美邦服飾董事長和總裁的位置上。從2015年7月定增方案公佈至今,美邦股價由10元/股下跌至2元/股左右,市值由250億元縮水至不足60億。

迴歸理性,美邦需要新故事

2018年9月,A股融資規模跌至谷底,同年四季度,定增配套融資和融資間隔時間首先開始鬆動,新一輪政策寬鬆期呼之欲出。2019年1月,美邦服飾順勢捲土重來。

與前次相比,此時股價已經“腳斬”的美邦胃口大減,募資金額僅為15億元,電商平臺也已徹底不見蹤影。公告稱,其中約12億元用於包括品牌形象升級、新舊門店建設改造以及零售大數據平臺改進等在內的升級轉型項目,3億元用於償還銀行貸款。2019年年中,美邦將募資金額進一步下調至13億元,其中用於償還債務金額不變。

2019年三季報顯示,美邦服飾賬面貨幣資金3.7億元,短期借款高達12億元。周成建本人則通過華服投資持有上市公司51%股份,胡佳佳直接持有9%股份,根據最新公告,父女倆股權質押率分別為70%和40%。

choice數據顯示,其質押以來股價累計跌幅超過20%,而在今年上半年,周成建父女到期的質押融資額達5.4億元。償債壓力下,求“資”若渴。

實際上,據《稜鏡》統計,包括美邦服飾在內,在再融資新規發佈後有所動作的146家公司中,有28家公司募資用途中包含償還銀行貸款或債務。

對美邦來說,新鮮資金“輸血”現在已經不僅在於發展,更關乎生存。因此,在再融資新政落地後,美邦服飾按照新規對發行價9折變8折、發行對象10名變35名,股票鎖定期1年變半年等多項細則進行了變更,以期贏得更多資金青睞。

平安證券數據顯示,2018年解禁的增發股票收益率中位數出現負值,19年降至-13.5%,大部分再融資項目虧損。國盛證券研究所認為,前期政策調整對定增收益打壓、讓變現難度增大,使得參與定增的投資者結構進一步優化,注重投資價值分析、風險控制的投資機構將持續發展,實現優勝劣汰;同時,價格博弈逐步迴歸理性,一級市場定增的資金結構明顯調整,參與報價投資機構數量也明顯下降。

此前的定增亂象已被遏制,未來只有主業發展優秀的企業和優質項目,才能在市場上融到錢,“問題”公司難有空間,這已經成為業內共識。

2019年前三季度,美邦服飾淨利潤再度虧損2.5億元。因此,新一輪的定增計劃,對於基本面不佳的美邦來說,融資難度並沒有降低。

實際上,市場競爭激烈的傳統服企從來不是融資界的寵兒。數據顯示,在上一輪定增潮中,傳媒、生物醫藥、地產和電子等行業募資規模位居前列,而在本輪寬鬆後有所動作的146家公司中,同樣有半數以上來自於TMT、地產和生物醫藥相關行業。

從前臺隱退後,周成建並沒有消失,反思轉型、迴歸主業,成為他的公開場合講出的新命題。當然,他也需要新故事。就在疫情期間的2月底,周成建發表員工公開信表示,疫情導致線下門店危機,但為線上帶來機遇,2月份美邦在線上已發展數萬“零售合夥人”、數十萬單交易和數百萬件商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