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的字怎么看怎么不好看,高手指点一下,到底好在哪?

春莫去


看到书法外形不好看,就接受不了,认为书法不好,有时是对的。因为有些外形不好看的书法就是赝品,就像这两张米芾的书法。

那么王献之《中秋帖》好看吗?如果认为好看,这其实是米芾临的王献之中秋帖,说明米芾的字还是好看的。图1,米芾真迹。

这里牵涉到一个怎样看待外形不好看的书法,这里面有两个问题要注意:

一是有的外形不好看的书法确实有问题,可能是赝品,也可能是写得很差,艺术性不够书法的涂鸦。

二是艺术个性极强,艺术性极高的书法。如颜真卿《祭侄稿》和杨凝式的一些书法,外形都不太好看。

清代美学家刘熙载在《艺概》里谈书法,把书法学习过程分为二个阶段:先是不工求工,工了以后,又要工求不工。并说高级阶段的不工是工之极也。

这就给人们欣赏和鉴定书法出了个大难题:

怎样区分未入门的不工和工之极的不工?

也就是怎样区分丑书和傅山所说的“宁丑毋媚”的有艺术性丑书?图2,傅山真迹。

当然只能说以笔法和造诣来区别,别无他法。

书法学习和研究之路,任重道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