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誠信網絡 共建信用中國

“人無信不可,民無信不立,國無信不威。”自古以來,我國就高度重視誠信建設,把誠信作為評判一個人、一個集體是否值得信賴的首要標準。當下,進入互聯網時代,網絡誠信成為國家誠信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關乎社會的長治久安,更關係到每個人的生命與安全。因此,要堅持打造誠信網絡,共建信用中國。

慎獨,以之於自我的道德提升自律。自進入互聯網時代以來,網絡空間逐漸成為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人們在互聯網的海洋中,隨時隨地可以觸及、傳遞各個方面的信息,同時也在無時無刻地受各種虛假、欺詐信息的干擾。各類違法內容在網上甚囂塵上,歸根結底在於發佈者道德素養低下,誠信缺失,枉顧法律綱紀,只為個人私利或一時快感在網上散佈不負責任的內容。因此,要想打造誠信網絡,每一位公民自身,在網絡環境下要先對自己進行嚴厲約束,努力提高道德水平,提升自律意識,做到慎獨,這樣才能營造良好網絡空間,讓互聯網真正造福人類。

慎權,以之於權力的機制強化約束。慎權,就是政府要慎用自己手中的權力,它不僅是一種責任心、一種作風,更是一種能力,要能做到見微知著,防患於未然。當前,互聯網中各種網絡謠言、虛假廣告、虛假交易等網絡不誠信現象大量存在,相關部門以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執法權等為藉口,對網上的違法行為置之不理,讓廣大民眾深受其害,對互聯網逐漸失去信任。政府作為社會管理者,其治理理念和手段必須是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這是一種要求,更是職責所在。政府需要不斷完善權力機制,強化約束,做到慎權,根據實際整治違法行為,方能提升民眾對互聯網的信任感,打造誠信網絡,促進整個社會的信用建設。

慎微,以之於細節的技術完善保障。從QQ、微信、微博等熱門聊天工具的興起,到快手、抖音、火山等短視頻播放平臺的火熱,再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5G技術的普及,各種互聯網產品的湧現不僅讓生活變得更智能,也對網絡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網絡賭博、色情網站、木馬鏈接、售賣假貨等通過虛假的表象吸引民眾點擊,不僅讓很多人遭受財產損失,甚至引發人身傷害。杜絕網絡上虛假失信行為的泛濫,需要政府部門聯合網絡平臺,提升網絡管理的技術水平,運用超前的技術手段,強化對網絡不良內容的監督、追查和屏蔽等,才能真正讓失信違法行為被扼殺在搖籃中,建設誠信網絡,提升民眾信用意識。

網絡誠信建設,人人都是參與者,也都是受益者。從個人來說,要做虛假信息的堅決抵制者,不斷提升安全防範意識,讓失信違法內容無孔可入;從平臺來說,要做技術保障的運營維護者,不斷提高網絡技術水平,讓不良負面信息成為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從政府來說,要做權力使用的督促約束者,持續提高部門人員的治理能力和水平,對於網絡亂象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提高失信成本。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打造誠信網絡,建設信用中國。


打造誠信網絡 共建信用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