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龍生九子,各有所長,有何寓意?為何沒有一個兒子是龍呢?

龍生九子是一種傳說,九子並不是龍真的生了九個兒子,而是說龍的兒子多。九是虛數,不是實指。對於到底生了哪九個兒子,一直都沒有明確,到了明朝才開始出現各種不同的說法。由於這九個兒子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所以一直沒有定論,我們就取一種比較通行的說法。

俗語:龍生九子,各有所長,有何寓意?為何沒有一個兒子是龍呢?


龍生九子分別是:老大囚牛,喜音樂,蹲立於琴頭;老二睚眥,嗜殺喜鬥,刻鏤於刀環、劍柄吞口;老三嘲風,形似獸,平生好險又好望,殿臺角上的走獸是它的遺像,也有人一直認為它是有著龍脈的鳳;四子蒲牢,受擊就大聲吼叫,充作洪鐘提樑的獸鈕,助其鳴聲遠揚。

還有,五子狻猊,形如獅,喜煙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現在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六子霸下,又名贔屓,似龜有齒,喜歡負重,是碑下龜;七子狴犴,形似虎,好訟,獄門或官衙正堂兩側有其像;八子負屓,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老九螭吻,又名鴟尾或鴟吻,口潤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兩端的吞脊獸,取其滅火消災。

這九種動物有的好音樂,有的好殺戮,有的好坐,有的好吼,有的好負重,有的好望遠,等等,各不相同。從這九種動物的喜好可以看出他們的性格也是各不相同的,這其實就是一種比喻或者是象徵。

俗語:龍生九子,各有所長,有何寓意?為何沒有一個兒子是龍呢?


在封建社會,龍是皇權的象徵,皇帝要穿龍袍,九條龍,而且龍的爪子是五個指頭的。其他人是不能穿的,最多穿蟒袍,蟒是四個指頭的,可見皇帝的高貴和不同凡俗。但是皇帝的兒子是很多的,這是因為他的後宮有很多的嬪妃采女供他,所以他能生很多兒子。至於公主就不說了,因為她們都要出嫁,按照傳統禮法出嫁了就是別人家的人了。

這麼多的皇子,不可能個個都是出類拔萃的政治家,當然其中肯定有不成器的或者是一些歪才怪才,於是老百姓就把這種現象和龍生九子附會起來,暗指皇帝的子孫不成器。這種說法產生的明代就是個很奇葩的朝代,出了很多奇葩皇帝。

比如說木匠皇帝朱由校,這個人十分有意思,自己的生活用具都是親自打製,堪稱自力更生的典範。還有個好吃的皇帝朱高熾,在位十個月,吃死了,吃得太胖連走路都得宦官攙扶,結果脂肪堆積太多一命嗚呼了。

除了明朝,在其他朝代還有一些不成才的皇帝,比如說晉懷帝,這廝喜歡殺豬,還要操刀賣肉,天長日久不用稱,用手一掂就絲毫不差。在中國歷史上,生在帝王家最後當上皇帝,而又有作為的很少,這些人的光榮事蹟簡直讓人笑掉大牙。

俗語:龍生九子,各有所長,有何寓意?為何沒有一個兒子是龍呢?


讓老百姓透過厚厚的脂粉,看到了封建統治者的醜惡腐朽的本來面目,於是將這種醜惡的社會現象附會為龍生九子各個不同,但是沒有一個成龍的。

後來隨著時代的進步,這種說法也演變成對於一些著名人物不肖子孫的說法。提到某位名人和他不成器的子女時往往也說“龍生九子各有所長”,間接的成了對名人後代逐漸墮落的一種惋惜和批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