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级数学课堂,注重互动还是满堂灌?

孙西鱼


无论教哪个年级还是哪个学科的教师都不能“满堂灌”。

“满堂灌”是教师无能的表现。

满堂灌,首先说明教师本身的知识储备不足。因为知识储备不足,教书时,拉夫凑数,把与教材知识相关不大的知识凑进课堂里去了,导致时间不足,不得不满堂灌。

其次、教师课前没有精心准备,也就是没有备好课。上课时,不分主次,不抓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浪费了时间,于是满堂灌。

第三、教师有时功利心太重,一心想出成绩、快出成绩,想把相关知识一下子倒给学生,把知识涉及的方方面面都讲过遍。于是满堂灌。殊不知,欲速则不达,做任何事都有一个过程。

第四、教师有时可能为了在学生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发挥过当而超时,因而满堂灌。

满堂灌的问题在一下几个方面:

其一、满堂灌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回旋的余地,也没有留下记忆训练、复习巩固的时间。学过的知识会很快遗忘,形成的技能很快变得生疏。有时,像没学一样。

其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目的可能相去甚远。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到知识与掌握技能。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把学生扔到一边昏昏欲睡,久而久之,课堂就成了“催眠中心”。我记得20年前,我当班主任,我班的学生评价班上满堂灌的物理教师是“伟大的催眠师”。

其三、教师满堂灌必然导致“拖堂”。“拖堂”就是教师在课堂里讲不完,下课时占用学生的课余十分钟。直到现在,我经常发现教师拖堂。有人以为拖堂是教师责任心强的表现,其实,还是教师无能的表现。不但无能,还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反感。想想看,课余10分钟有什么意义?课余10分钟,学生要上厕所;要走出教室活动活动,消除上课时的紧张情绪;要为下节课做准备。如果耽搁了这宝贵的10分钟,学生下节课可能迟到,迟到了,要挨罚;上节课的紧张情绪没有消除,直接影响下节课的上课效果;下节课没有准备好,可能又要挨批评。

我小时读书,只要老师拖堂,我就在心里开骂了。曾经与我共班的一位化学教师,上课前半段与学生开玩笑,讲故事。一到下课时,课上不完就拖堂,时间久了,学生都很头痛。

一个合格的教师,上一节课,再怎么紧迫,讲课不能超过30分钟,剩下的15分钟一定要留给学生。学生在这15分钟内、甚至20分钟内,思考,提问,做作业。休息一下也可以。

教师一堂课讲课应在20至30分钟之间。课前,教师必须精心准备,将所授知识去粗取精,化繁为简。我教了近40年书,发现,教书就是教师把复杂的知识简化后、再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教师千万不能故作高深,把简单的知识变难,那样只会坑学生。

至于上课“互动”,那是一定要的。但不能为“互动”而“互动”,“互动”不是一种表演,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自然产生的东西。

至于上六年级年级数学课,也是和上面讲的一样。六年级,是小学毕业年级;得数学又是得天下。此时,时间紧迫,又是黄金学科。但无论怎样,每堂课都要自然互动,一定要留下空余时间给学生训练。我读高中时,数学刘老师,每堂数学课总是从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入。非常吸引人,一堂课,刘老师也从不讲满,总留有余地让我们训练。我当班主任时,我们班的数学乐老师,每进入一个数学章节,她就讲一个相关的数学家的故事。还重点讲过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的故事。搞得我们班的很多学生立志要当数学家,一有空,学生都在钻研数学。乐老师也从来不搞“满堂灌”。


奉乡云


你好,我是@小爱老师,关于你问“六年级数学课堂注重互动还是满堂灌”,我从下面进行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很多老师就怕孩子听不懂,拼命地讲,讲得过多。越到高年级,学生说话的机会就越少了,到了六年级,很多老师进行“满堂灌”了。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把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相活动”。

我认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多采用互动的形式,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气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互动。

第一,师生互动。师生互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所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它是师生各自人际关系中的一种特殊的、主要的形式。师生互动包括情感互动,行为互动,认知互动。为什么现在的线上教学不如课堂教学?就是没有师生之间进行互动,这就是现在网络教学的弊端。同一堂课、同一个内容,为什么有的老师去上,学生爱听,课堂气氛活跃,课后作业正确率高;而有的老师去上,课上死气沉沉,老师满堂灌,不管学生懂不懂,课后作业一团糟。原因就是后者在课堂上没有很好的把握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第二,生生互动。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改革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为它具有优势互补的好处。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优等生的才能得到发挥,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学生不仅学到了新的数学知识,还同时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通过生生互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尤其让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生生互动合作中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强了自主学习意识,把学习看成一种乐趣,从而不再害怕数学。

结束语: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课堂教学互动的两种最主要形式,能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我们在课堂上要多使用互动的形式,在六年级的数学课堂上更要多使用这种形式。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小爱老师讲数学


填鸭式硬灌不适合数学,数学是重视思考的学科,教学也不是老师的独角戏,需要及时的互动和反馈。我是王老师,专注于小学数学,分享解题策略,推广趣味数学,提供家庭辅导建议,欢迎大家的关注!小学有6年的时间跨度,孩子也经历不同的认知阶段,五年级是知识量的峰值,六年级虽趋于缓和,但知识更加深化,内容愈发拓宽。老师要越来越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所以不但要注重知识的教授,也要引导孩子学习中多去运用归纳和转化的数学思维方法,这些都是通过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来影响的。以下详解,供参考!

六年级下册数学

以人教版为例,六年级下册知识结构树如下图示。

数概念发展趋于成熟,完成从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数域拓展,计算的考察重点为综合性的混合运算,特别是分数的速算与巧算技巧,相应题型难度加大。应用题也是以更为综合复杂的各类分数应用题为主。

空间与图形方面,体积表面积也是比较综合的知识,小学几何概念是波浪式向上发展趋势,要鼓励孩子们多去思考为什么,多去讨论,这样才能经历思考的过程。

作为老师,不但要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是引导孩子经历从头到尾的思考过程,教与学必须目标统一,才能体现教学成果。数学其实有很多互动形式,可设置课堂检测,发言讨论,数学活动等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是分不开的,正是通过观察学生的反馈情况来判断概念的掌握水平,这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

特别提出的比例思想可以说是小学数学的压轴内容,在知识点基础上升华和拓展,进行数学思想的渗透,这样深层次影响孩子的数学思维培养。比例思想是我们古代数学的精髓,可以拓展到很多题型,起到巧解的效果。

行程问题中的比例应用

几何模型基础都是比例模型

希望对题主有所启发,从知识、方法到数学思想,数学老师应该去想更多,帮助孩子提升数学实力和综合素养,以上!

学习更多好玩有趣的数学学习方法


一学堂王老师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六年级相对其他小学年级比较特殊,毕竟是毕业班知识点比较多,课堂要求老师讲的内容也会比较多,但是这样也不能决定课堂教学要满堂灌,互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首先,针对六年级孩子的因材施教,六年级孩子是毕业班,也正是处于青春期早期,但是现在社会的发展和影响,很多孩子青春期提前,对于事物的新鲜度没有那么高,那么在讲课的时候老师的幽默风趣也是很重要的,要想让孩子听懂肯定需要有互动,了解孩子对于当前问题是否已掌握,及时提问数学方面比较弱的宝贝。通过互动,很多疑点可以当堂消化的。

其次,六年级知识点点多,也要注意时间的把握,知识点讲解多长时间,互动多长时间,都要提前做好预测,这在备课的时候就要考虑好课堂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我一直认为孩子上课的兴趣很重要,只要把兴趣提高上去,很少有学不会的知识。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加油^0^~




小小辛老师来了


学好数学,乐享一生。嗨咯,我是小数婷婷老师,专注分享小学数学知识。

根据你的问题,我给你分享一下我个人的观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哦!

首先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重要阶段,但是我个人的课堂还是习惯推崇互动为主的,虽然学习是很紧张的,越是这种情况越要互动多一点,不然在紧张的状态下,学生的学习效果很不想。再说了,现在的孩子你越,满堂灌,对孩子的成绩不一定会提升上去,所以身为老师我们要从多方面的角度去考量孩子的心理。所以我最后给你的建议就是互动为主,满堂灌为辅。


婷婷姓张


我觉得不光是六年级,任何一个年级都不适合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首先低年级孩子本来专注力就差,一味的讲解,没有互动,心思早已远离了课堂。高年级的孩子虽然自制力稍微强一点了,但是枯燥乏味的灌输式课堂也提不起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所以高效的学习课堂离不开和学生的互动。互动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我们有时会在讲课前,就学习内容提出一些问题,只让学生回答而不公布答案,让他们从课堂中找出答案,这样学生的兴趣有了,自然就听的认真,学习效果也会很好。另一方面,课堂上的互动也可以了解学生对所授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知道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地方没有听明白,需要重点讲解,来提高我们的课堂效果。

总之,要想提高课堂效果,就要开动脑筋,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各种各样的互动方式。


简单快乐4943


任何时候,满堂灌都是不可取的。那感觉好像是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没有课堂气氛,没有师生交流,没有反馈评价,很难想象这样的课堂能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最基本的教学目标能不能达成都很令人质疑。教育要以人为本,不考虑学生感受的课堂肯定是失败的。

六年级的数学难度更大了,综合性也更强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疑惑。这时候如果教师能够创设情境,营造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能够交流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质疑,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能够积极评价,激励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收获...这样充满活力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才是学生真正喜爱的课堂。



云水禅心cyh


六年级的数学课堂当然最应该注重的就是互动。只有积极的师生互动,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学生才会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则应成为课程开发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把学生变成“主角”后,他们就会被调动起探究问题的热情,从而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知识也会掌握得更牢固。

当问题被他们自己解决时,那满满的成就感,就会催生出他们更多的学习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才最好的老师,所以现在的课堂一定得是一个积极互动的课堂!

教师也要积极转变观念和角色,从“演奏家”变成“指挥家”,从“讲师”变成“导师”,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靖丽丹淑


当然需要互动式,沟通式情感交流了。毕竟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很不好,容易分心,思想不集中,要引起他们的兴趣,参与到课堂,不然听起来他们也累,老师讲起来也累,学习效果也不会太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