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出生在平凡家庭,你有沒有抱怨過父母?

魅文字


有抱怨的,但是隻是在心裡,不敢說出口。

年輕時,沒有抱怨過,覺得父母說的都是對的,自己不惹父母生氣,操心,順著父母就是對的。

等到年齡大了以後,兒女也長大了,在培養兒女成才的路上,想到當年的父母,看著自己的艱辛,這時候父母已去世多年,自己在心裡默默地評判著,當年父母在為人父母,兒女成才的路上,做的對與否。

兒女的成才,和父母有著莫大的關係,是父母的遠見,父母的閱歷,對社會的認知決定的。兒女是站在父母肩上的,父母的遠見,決定著對孩子的培養程度,決定著孩子能走多遠,其實有的父母,在生活中是合格的,在孩子的前途上,是不合格的,在農村有好多有天賦的人,因為沒有良好的家庭條件,沒有成才,如果是生在有知識有遠見的家庭,孩子的命運就可能是另一種情況。

所以,對照父母當年的行為,自己盡力避免犯同樣的錯誤,在兒女成才的路上,給孩子盡力提供更多的幫助。

有時候,遠見和金錢沒關係,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TT社會問答達人


從未抱怨。父母給我們生命,又把我們撫養成人,已經很是不易,有什麼理由去抱怨呢?

其實,我分享一下我的家庭情況吧,我家裡有三個孩子,我是老二。有一個姐姐,還有一個弟弟。一般對於農村家庭來說,老二是不太吃香的。有時候幹活還要被說。我小時候不但沒有姐姐的乖巧,也沒有弟弟的寵愛,唯獨比較倔犟。有些事情一旦不合我意,就要鬧。因為這事沒少捱揍。後來慢慢長大以後,性子才收斂很多。

家裡是做小生意的,天天都要忙,我上大學的時候,第一次一個人出遠門,沒有父母陪同。是跟著閨蜜兩人一起走的。後來畢業工作,回家的時間更少了,只有假期才回去。現在越來越覺得對不起父母,陪伴他們的時間太少。

對爸媽,更多的是感恩。


sunny小秦


抱怨?

不存在的!

我無比感謝我的父母。

雖然他們都是普通的工薪階層,一直居住在小城鎮,文化程度也不高。

但我出生下來,四肢健全,不算聰明,但智力正常。

沒有傾國傾城容貌,但也沒有歪瓜裂棗,算是中人之姿。

家庭並不富裕,小時候玩具洋娃娃都沒有,玩泥巴玻璃球長大。

但是,我能幸運地讀書上學,父母比較重視我的教育,也尊重我自己的選擇。

我的原生家庭在小縣城,而我從小縣城出來的時候,去大城市念大學工作。

剛開始,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與大城市成長的同學之間的差距,無論是生活條件還是視野思想。

感覺自己又土又low。

我們大學沒畢業的時候,有同學就在武漢買了房,群光那一片,當然是父母出錢。

可我那時還覺得,拿什麼買房?

我父母一輩子的工資,也許不夠在武漢買一套房。

但後來,我忽然想明白了。

平凡的家庭,父母用最大的努力在支持我。

我已經依靠它,從小縣城走到了二線城市。

而我的父母,也是依靠他們自己,從小村莊走到了縣城。

在這個家中,一代一代人越來越好,即使平凡,也會慢慢積少成多。


南風情感


我剛參加工作時也抱怨過父母,抱怨父母沒有本事,也沒有門路,幫我找一個好一些的工作,或者有認識幾個貴人,提攜一下我,教我走上升官之路;或者有雄厚的資本,可以作為我創業的基石。要創業,一窮二白;要鑽入上層,無人引薦,看來我註定要平凡窩囊一生了。

但是自從我有了孩子之後,我發現我以前的抱怨是多麼的無情和自私!“懷裡抱兒孫,才知父母恩。”我做為孩子的父親,對於改變家庭現狀,出了全力,但也沒有改變多少。我,一個平凡人,又能為孩子創造多麼好的學習和生活條件呢?我能不能像我的父母當年那樣全心全意地撫養孩子呢?

父親為了我們幾個孩子,拖著重病的身體,竭盡所能的操勞。他不到四十五歲,頭髮全白了,身體削瘦不堪,牙也差不多掉光了,稍微天一涼,咳嗽個不停;母親一年四季,風裡雨裡,泥裡水裡,揹著土熨斗、畫粉、剪子、針線,四里八鄉地奔波,給人做裁縫活、玩針線,討生活,在人家家裡沒有做完的話,拿回家繼續連夜做。我小時候晚上睡覺時,母親經常坐在"東方紅"縫紉機前,給人趕製新衣。我睡夢中能聽見縫紉機斷斷續續地響。有時候醒來,母親累得趴在縫紉機上睡著了……

父母奉獻出了畢生的精力和智慧,把我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我小時候每次生病發高燒,母親都要擔驚受怕。最嚴重的一次,是二十多天高燒不退。母親看遍周圍的所有醫院,不見好轉,無奈之下,找民間的一個老中醫。剛開始他也不收,母親說:“死馬當活馬醫吧,出了事我不尋你。”

母親為了取悅於老中醫一家人,給他們幹農活兒、洗衣、做飯、賣菜,整整兩個星期。在這期間,老中醫被母親的誠意感動了,開始給我推拿按摩,連續數天,我上吐下瀉。老中醫始終不斷地為我全身推拿按摩,特別是背部,我的高燒慢慢退了,想吃飯了,母親懸著的心才像一塊沉重的大石頭一樣落了地。

父母的養育之恩,我沒齒難忘!而我又會不會是孩子眼中無能的父親?

所以,我只能停止抱怨,反思自己,力求奮發有為。雖然也可能註定自己一生碌碌無為,但也要像父母一樣,為我的孩子儘可能地創造更好的生活,為孩子未來的發展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

也許我的孩子會像我當年抱怨我的父母一樣抱怨我,但我至少要全力以赴,拼搏進取,做到無怨無悔。盡我最大可能地將孩子培養成為一個知恩圖報的人!






鍾子美


一些出生平凡的人在生活不如意的時候,總是把失敗的根源歸咎自已的父母。怪父母不給自已俊朗的相貌,怨父母沒有萬貫家財,恨父母沒有隻手遮天的權勢。這是不對的,是很不負責任的自卑。我出生在平凡家庭,從來沒有抱怨過父母。對他們,我只有感恩。

一.感恩他們給我生命。

父母把我帶到這世界,使我見識了許多美妙的事物,經歷許多人世間酸甜苦辣,明白了生命的意義所在。沒有生命的依託,一切都是虛妄。

二.感恩他們教會我勞動。

很小的時候,父母就讓我幫做家務。掃地做飯,挑水洗衣,餵雞打穀。勞動使我知道生活的不易,也使我獲得生存的技能和獨立的品質。勞動,影響我的一生。

三.感恩他們教我做人道理。

父母從小就教導我做人要誠實,尊重長輩,愛護弟妹,人窮志不窮,付出才有收穫。他們以一個凡人並不深遠的見識用樸素的言詞傳遞給我的道理,讓我受用一生。

我的父母沒給我出眾的相貌,萬貫的家財,威武的權力。但他們生我養我,教會我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我感恩他們。


無名的浪跡人


俗話說兒不嫌母醜,出生在一個平凡的家庭不能抱怨父母,父母把我們辛辛苦苦的養大成人,我們就感恩戴德了。我也是出生在一個很普通的家庭,父親在十九歲就參加了抗日戰爭,日本投降以後又參加瞭解放戰爭,在戰場上廝殺了八年,並且戰功赫赫,全國解放以後回到家為了過自己的小日子辭去了國家給安排的工作,不幸的是,我爸和我媽結婚以後只過了七年,我媽就去世了,就留下了我們三姐妹,我的兩個姐姐是我媽帶過來的和我是同母異父,我當時才六歲剛剛記事,我爸帶著我們三姐妹日子過得特別苦,吃了上頓沒下頓,實在熬不過去了就去民政局請求幫助,每次都是從民政局拿回百八十元,我爸就很高興了,在七幾年一百元錢就能支撐大半年,我從上小學到高中畢業全都是國家給的助學金,家裡根本就沒錢供我上學,那個時候我爸在生產隊一年掙的公分一天就幾分錢,還不夠一年吃糧錢,記得小時候沒少吃麥麩子的味道現在還記憶猶新,我媽去世時才四十七歲,我爸和我媽是同年,我媽去世以後有很多人給我爸提媒的,我爸怕我們姐妹仨受後媽的氣一直都沒有再婚,直到把我們姐妹仨養大成人。這就是一個很平凡的父親,一個很平凡的家庭,我不但沒有沒有抱怨過反而我一直都覺得我的父親很偉大很偉大!



用戶蘭玫


從我記事一來我父母就已經是中老年人了,可是我們家總吵鬧不休,原因就是我大哥大嫂嫌棄父母沒能力給他們富有的生活,我哥大我十幾歲,當時我就想,父母都這麼老了,每天沒日沒夜的工作,而哥嫂這麼年輕為什麼要在這抱怨年老的父母,從那以後我好像變得乖了,一心想著等我有錢了我不讓他們受哥嫂的氣,很欣慰我實現了我的願望,希望父母在天堂也快樂幸福[祈禱][祈禱][祈禱]






菁菁11495


我抱怨過。確實是因為出生在平凡家庭,從而出現許多抱怨。

其實,抱怨的根本是比較,和別人比較。我曾經就抱怨過父母學歷不高,為什麼別的父母上大學,你們只是高中;我抱怨過父母為什麼賺的錢那麼少;我抱怨過為什麼不在我小時候都培養我興趣;我抱怨過為什麼不在我小時候就幫助我保護眼睛;我抱怨過為什麼我智商這麼低。我們一旦在某一方面不如別人,或者羨慕別人,就要把這種不如的原因歸結給父母,假如我有個好的父母,就會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其實,你錯了,我也錯了。平凡是很多人的命運,父母給我們的已經是平凡中的優越,他們把最好的愛都給了我們,當我們長大了,也成為了父母,你是否能真正做到教育孩子,你是否能給孩子優越的生活條件,你也說不準。父母是第一次當孩子,我們是第一次做孩子,我們都是第一次,所以,互相體諒,互相鼓勵。我們雖然出身平凡,但有著善良的內心和做人的正直,父母教會我們如何愛一個人,如何做人,我們不渺小,不自卑。之後努力學習,努力成長,父母已經給了我們基石,剩下的就靠我們自己建造,我們在之後也要努力做一個成功的父母,一代一代的教育觀念流傳下來,相信之後家庭教育更好。

我們有著平凡的父母,卻收穫了最不平凡的愛。


小糖的小美好


為什麼要抱怨呢?父母給予我生命,撫養我長大,付出了多少心血。雖然出生在平凡家庭,但是,除了物質上的東西,我什麼都沒有缺,成長中一直有父母的呵護和陪伴,尤其是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年代,父母傾其所有供我讀書,省吃儉用為我買好吃的好穿的,讓我感受到濃濃的親情和無盡的愛,我是健康、快樂的。還有,在平凡的家庭中,讓我更能感受到父母的艱辛和不易,讓我更能懂得烏鴉反哺、羊羔跪乳的道理,讓我有更堅定的意志努力學習,闖出一片天地……平凡中見偉大,“愛”才是最彌足珍貴的東西!





花仙子何老師


出生在平凡家庭這件事,在人生中某些階段確實讓人很不甘,深深的遺憾,無力又沮喪。比如擇業和擇偶,非常明顯的被甄選對比,而你對此又無能為力。不是你的責任,當然也絕不是父母的責任,抱怨他們有什麼用呢?難道大家心裡不是充滿一樣同病相憐的慈悲嗎?反過來,如果你最近去過接觸過巴基斯坦啊尼泊爾啊印度的一些平民家庭,你的幸福感會不會油然而生呢?

我出生在七十年代農村的多子女家庭,家裡孩子多,個個都是熱血上進。父親除了種地還唱唱樣板戲。

大姐姐人長得美,唱歌很出色,參加過青歌賽的省賽。我不知道平凡的出身有沒有阻礙她理想的實現,我只知道她愛上一個人,卻因為平凡的家庭出身不得不放棄,回鄉下唸了箇中專,成為村裡小學校的音樂老師。

我的二姐姐長得小巧伶俐,精明善謀,卻在十二三歲,小學升初中,剛剛發了課本,就輟學了。並不是成績差,她的成績在班級十名左右,因為後面還有隻差一歲的我和只差三歲的弟弟。二姐姐輟學會把菜園子的青菜拿到集市上賣,也會幫襯農活,最主要是省了一年差不多四十多塊的學雜費。

我自己小時候很擅長讀書,大概十歲前還被認為有天賦異能的兒童。自己心裡也有些為天地立心繼往聖絕學的胡思亂想,是的,除了偶爾的幾次語文,我參加的所有考試全部滿分。但是,家庭的貧乏讓人別無選擇。

我也只能讀一箇中專,非常痛心不甘,然而家庭已經竭盡全力,又有什麼可抱怨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