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还记得我们小学课本里的那些美食吗?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呢?

超爱橙子的


印象最深的就是孔乙己吃的茴香豆,总觉得吃豆吃得那么香甜,肯定很好吃,但是自己能吃到这个美食的话,就不如书中描绘得那么有滋有味了。杨朔的《荔枝蜜》让小编爱上了荔枝蜜。从化的荔枝树多得像汪洋大海,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忘记早晚,有时还趁着月色采花酿蜜。荔枝蜜的特点是成色纯,养分多。住在温泉的人多半喜欢吃这种蜜,滋养精神。热心肠的同志为我也弄到两瓶。一开瓶子塞儿,就是那么一股甜香;调上半杯一喝,甜香里带着股清气,很有点鲜荔枝味儿。喝着这样的好蜜,你会觉得生活都是甜的呢。不知道是不是小编买的荔枝蜜不正宗,反正是没尝出荔枝的味道来。阳春面这个应该很多人都有印象吧!日本的栗良平写的《一碗阳春面》感动了好多人。听到喊声的老板,抬头瞥了他们三人一眼,应声道,“好——咧!阳春面一碗——”案板上早就准备好的,堆成一座座小山似的面条,一堆是一人份,老板抓起一堆面,继而又加了半堆,一起放到锅里。老板娘立刻领悟到,这是丈夫特意多给这母子三人的。热腾腾香喷喷的阳春面放到桌上,母子三人立即围着这碗面,头碰头地吃了起来。“真好吃啊!”哥哥说。“妈妈也吃呀。”弟弟夹了一筷面,送到妈妈的口中。没有浇头的阳春面,滋味全在汤里,蕴藏着的是人性光辉。杨桃《画杨桃》这篇课文大家不知还有没有印象,反正小编就是因为这课文才知道还有杨桃这么一种水果的。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的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过小编后来亲自买了杨桃来吃,发现虽然造型独特,但不是很合胃口。鱼汤《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让小编非常感动,老班长设法让受伤的战士们吃上鱼喝上鱼汤,自己却只是偷偷啃鱼骨头,一天,老班长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尽管没加作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光。以后,老班长尽可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把我们安顿好,就带着鱼钩出去了。第二天,他总能端着热气腾腾的鲜鱼野菜汤给我们吃。我们虽然还是一天一天衰弱下去,比起光吃草根野菜来毕竟好多啦。可是老班长自己呢,我从来没见他吃过一点儿鱼。所以说,天天能吃上美味佳肴的我们是多么幸福啊。蘑菇炖羊腿碧野的《天山景物记》是非常经典的课文,里面描写了许多美食,其中的蘑菇炖羊腿给小编的印象最为深刻。“把刚摘下来的新鲜蘑菇在溪水边洗净,不要油,不要盐,光白煮来吃就有一股特别鲜甜的味道,再加上一条野羊腿,那就又鲜甜又浓香”简单的文字却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真是太赞了


蓝色云裳


说句实话对于这个问题我不知道该怎么去回到,因为对于小学课本中的美食我实在没有什么太深的回忆,想了许久还是没有回忆出一丝一缕

与其冥思苦想倒不如我分享一下那些能让此时回想到那思思念念的童年的味道。

①雪糕,哪种带着夹心咬一口能拉出好长,一口下去外壳很脆夹心软糯,虽不华丽但确实夏日不可或缺的解暑解馋利器。小时候跟着父母去地里劳作,那大太阳仿佛要把人烤焦一般。忍受骄阳心里最盼望的就是走街串巷买雪糕的人,骑着自行车后座驼着一个白色的木箱子,里面用棉被包着的都是雪糕,远远看见买雪糕的来了都要赶紧跑着去问父母带钱了没有。那场景那雪糕吃的叫一个香甜美味。

②每次逢集(农村没隔固定的几天才会有的集市,衣食住行各种千奇百怪形形色色全都涵盖其中。)老街一角的水煎包。一毛钱一个,每次逢集都要吵着跟大人一起去,其实就是想去吃水煎包,买上一块钱的在手机提溜着一边走一边看一边吃,都不舍的大口大口的咬。水煎包吃完集也赶完了,心满意足踏上回家的路。虽然每隔几天就会吃上一回,但每次依然还是小心翼翼,好像再也吃不到的一样,怎么都没个够。

不知啊朋友们看了我说的有没有勾起一丝童年的回忆。虽然我有很多东西现在依然可以吃的到,但确全然没了那种不舍与难以割舍的留恋。也许是味道变了,也许是现在的生活条件优越了,亦或是我们都已长大成人,慢慢变老。那种味道只能存在在我们无知烂漫的小时候。总之一切都是那么真实存在却有渐渐的离我们远去。

我们那再也回不去的童年!!!







陈安徒生童话


首先,本人,女,第一次接触辣条时间2002年,既往有16年吃辣条史,平均1包一天,现因各种因素有了减少,有轻微戒断症状。以我这么多年的吃货史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发言权,并且作为江西老表的我,在对辣的理解上,有独特的见解。或许说到吃辣,大家会第一个会想到成都,我想到重庆四川那边。但是我要告诉各位的是,不仅在四川,在湖南,在江西这边的人也是非常能吃辣的,因为当地的特殊地理环境影响湿气比较重,所以当地的菜系都会放些辣椒来综合环境的湿气。

我对辣的理解是,辣是菜肴必须存在的元素。但是我反对那些特辣,超辣,变态,辣,这些你辣度为标榜的各种产品。我觉得优秀的那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然后让你有想吃的欲望。就是你明明觉得它有些辣,但是你却还是想吃它。

说了这么多,可能大家有意见相左的,也有意见相同的。意见相左的,大家就可以忽略这下面的文字,意见相同的话可以在往下面看。

第一个推荐的是我小时候比较喜欢吃的一款霸王牛筋,话说我在成长这几个阶段吃到了几种不同口味了,霸王牛筋,虽然包装是一样的,但是它里面的味道却千差万别。我觉得在最开始五年级的时候,我接触到了霸王牛筋,那种时候是让人欲罢不能的辣 吃完之后会带着一种酥麻酥麻的感觉,你吃完之后你感觉你嘴唇皮是在跳动,但是它的辣属于甜辣,不是那种烧心烧胃的辣。这款辣条我也很久没有吃过,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它是由小作坊生产,但是它陪伴过我的童年,给了我一副铁打的肠胃,我还是把它贡献出来给大家欣赏一下。我不知道它现在的味道是怎么样,我姑且把他最经典的图片放出来,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购买。



刮风这天h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荠菜了!

隐约记得,张洁的《挖荠菜》不是必修课文,但是,我把这篇文章读了又读,许多句子我甚至至今都能背诵:“最好吃的是荠菜。把它下在玉米糊糊里,再放上点盐花,真是无上的美味啊!……嫩生生的荠菜,在微风中挥动它们绿色的手掌,招呼我,欢迎我。”而每次看到张洁描写她的孩子带着“懒洋洋的微笑漫不经心”地挑起几根她“用精盐、麻油、味精、白糖精心调配好的荠菜”的时候,我都很愤怒:你不爱吃,给我吃也好啊!

遗憾的是,至今我都没有见到过嫩生生的荠菜到底是什么样子。只是在超市的冷冻柜台里看到“荠菜猪肉馅”这几个字的时候,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扑过去,抢一袋在手里,同时脑海里浮现出“鲜美”两个字,便开始流口水了。




垂涎欲滴美食


你好,我是城南小羊,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接下来我会从,课本中有哪些美食,和印象最深的美食这两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课本中美食

一、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汪曾祺的《端午的咸鸭蛋》啦,文章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 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鸭蛋被这位大师描述的活色生香,看着文字都是垂涎三尺了,至今都是印象深刻,后来专门买了些回来,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二、第二个就是朱自清笔下《背影》中的橘子啦,文中原话这样描述“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很形象生动描述了父爱,当时虽然看不懂,但是印象很深刻,自然就记住了橘子,现在来说,橘子很多种,有“丑八怪”、金桔等都是很香甜可口的,好吃到让人停不下来的感觉。

三、还有比如桂花糕香甜可口,社戏中水煮豆,林冲牛肉冷酒等都是可以引发本人一段段学生时代美好回忆。

印象最深的

这些美食中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咸鸭蛋,因为,我第一次吃的时候,有种淡淡的香味,还有沙沙的口感,让我至今都记得,真的是流油的美味,简单又好吃。

以上就是我记得的课本中美食,印象最深的美食,和一些看法,最后谢谢这个问题让我又回忆起儿时的美好。


城南小羊


红军老班长给的鱼塘,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尽管没加佐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光。

  以后,老班长尽可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把我们安顿好,就带着鱼钩出去了。第二天,他总能端着热气腾腾的鲜鱼野菜汤给我们吃。 读这篇课文,长征之艰辛看得我小小的心头好苦,相当长一段时间对家里的针都很珍惜。文字早已模糊,炊事班长煮鱼汤给大家喝,自己吃鱼骨头的故事直到现在还让我感动。



牛白白521


我第一反应是白洋淀里满满的荷花,因为我生长在平原,很少有池塘养莲,学到那篇文章时,我还没吃过莲子。

又读到诗里的那句诗“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一下子勾起了馋虫!

我吃过走街串巷卖的菱角,一毛钱两个,熟的,剥开就能吃。我们经常是买两个,咬开一头,开始剥皮,捌到一半露出白白的肉,就开始吃,然后慢慢滴把剩下的另一半,边咬掉皮边吃。留着另一个放兜里,有时是过阵吃,有时是第二天吃。

我想象不出莲子是什么样,那时我也没见过莲子的图片,想象着莲子的味道可能就是菱角的味道!

后来见到过很多次荷花,都不是秋季,也没吃到。

那年那月,正秋季,和朋友溜达某小区里,穿过木桥,桥下流水潺潺,浮着几朵睡莲,那是我第一次见到睡莲的模样,惊讶它干嘛缺了一小块!

莫非无意中暗喻了生活总是缺憾的吧!

朋友吟诵了《青春之歌》: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

心里想着,那时节如果在白洋淀,应该是满湖都是莲蓬了吧!

想象如果边划船,边采莲蓬

,边剥着吃,多好……

后来很多次,走在木桥上,或走在池塘边,或走在荷花边,或见到睡莲,那一幕都会在脑中重现……


杨风凌


那一定是高邮鸭蛋了。

用筷子一扎,呲的冒油。想想都是流口水的。

我们这里把鸭蛋叫做青皮,小时候听这名字不理解,后来想想,其实很形象的,青色的蛋壳嘛。

以前中学的校门口,有一个老奶奶挑着担卖青皮,说是高邮鸭蛋,每天下午四五点就卖光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高邮鸭蛋(毕竟小城离高邮也不近呀),但流油的咸鸭蛋,总是会格外好吃。

现在家里也会腌鸭蛋,厚厚的红泥拌上盐,裹在鸭蛋上,经过两场雨,就差不多能吃了。依稀记得家里的鸭蛋也是会冒油的,单单在鸭蛋的一头磕破皮,用筷子一点一点把蛋黄挑出来,吃的久了,懂的先把鸭蛋用日光照一照,分辨一下蛋黄离那头近。


木子李大郎


《大森林的主人》其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你照看火堆,我去打些野味来。’猎人说着,转到树背后就不见了。只听见树林里响了几枪,我还没有捡到多少干柴,他已经回来了。几只松鸡挂在他腰上,摇摇晃晃的。‘我们做晚饭吧。’他说。他把火堆移到一边,用刀子在刚才烧火的地上挖了个洞。我把松鸡拔了毛,掏了内脏。猎人又找来几片大树叶,放进洞里,盖上薄薄的一层土,然后在上面又烧起一堆火。等我们把衣服烘干,松鸡也烧好了,扒开洞,就闻到一股香味,我们两大吃起来,我觉得从来没吃过这么鲜美的东西。”

现在应该不允许捕杀野生动物了,就让这童年的美好永远留在记忆里[玫瑰]


简单自然随心


说起小学课文的美食,我印象最深刻是《我爱故乡的杨梅》~摘一个放在嘴里,舌尖碰那杨梅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你轻轻地咬一口,就可以看到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染满了鲜红的汁水。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叫人越吃越爱吃,记得那课本上还配了插图 看着那硕大的杨梅,当时,我真的口水都要出来了,,哈哈,对这文章记忆犹新呀!还有闰土家乡的西瓜,也让人舌味顿起呀,大大的西瓜肯定会好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