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志願者胡斯桓:和父母一起並肩戰“疫”48天,髒活、累活都幹過

90後志願者胡斯桓:和父母一起並肩戰“疫”48天,髒活、累活都幹過

3月12日上午11點,武漢下起了濛濛細雨。武昌區水果湖街武重社區20餘名下沉黨員及志願者,冒雨搬運一車10噸重的愛心蔬菜。90後志願者胡斯桓一家三口都參與其中卸貨、分裝。忙活了近4個小時後,順利將蔬菜送達武重社區復地小區、楚漢新居、中北路中學宿舍以及茶港社區武大工學部。胡斯桓的髮梢凝結著一顆顆汗珠,雨水、汗水夾雜著浸溼了衣物,渾身上下都沾滿了泥。

“沒事沒事,我已經習慣了。”下午3點半,胡斯桓一邊迅速吃著午飯,一邊感慨道:“今天是我與爸媽一起持續戰鬥在防疫一線的第48天,期間什麼髒活、累活都幹過,早已適應了。”

胡斯桓一家三口居住在復地東湖國際,疫情面前,他們在大年初一決定全體出動,向社區請纓做志願者,協助社區黨員志願者先鋒隊隊長周良棟同志開展抗“疫”志願服務工作。同時,還將家裡開設的四層樓茶藝社免費提供給社區,用作社區志願者站點及防疫物資存放的臨時倉庫。

90后志愿者胡斯桓:和父母一起并肩战“疫”48天,脏活、累活都干过

從參與社區消毒消殺、協助小區封閉管理、門崗值守、體溫測量、信息彙總,再到社區團購物資的採買分發、愛心菜搬運、給困難老人購藥送菜……社區防疫服務工作的每一道“關口”,幾乎都有胡斯桓一家三口忙碌的身影。

除了做具體的志願服務工作外,胡斯桓還當起了老黨員周良棟同志的得力“助手”,負責統計數據、電話接線、開具通行證明、文書及組建管理社區黨員志願者先鋒隊等繁瑣事務。在胡斯桓與周良棟等志願者的發動下,目前武重社區黨員志願者先鋒隊成員已近300人,為社區疫情防控充實了力量。

胡斯桓表示,這段時間以來,從早上七點忙到晚上十點是常態,有時凌晨一兩點才能躺下休息。“其實之前我很注重個人形象打扮,但疫情防控工作十分緊張,最忙的時候連續四天沒能洗澡洗頭,甚至還被媒體鏡頭抓拍到了忙碌時頭髮胡亂飛舞的照片。”28歲的胡斯桓笑著調侃道,“已經顧不了那麼多了,戰時狀態的疫情防控不是時裝走秀。”

2月15日,武漢飄雪,為一線醫護人員提供的570箱愛心營養物資抵達武重社區臨時倉庫門口,胡斯桓與其他三名志願者一起浴雪奮戰。

同行的志願者中,有兩名是女性,胡斯桓與另一名男志願者主動挑最重的活兒,對方在車上卸貨,他就負責接過物資,一箱箱地搬進臨時倉庫。嫌身上穿著的羽絨服“礙事”,不方便搬貨,胡斯桓索性直接脫掉外套,僅穿一件短袖,在風雪中來回穿梭,光他一人就搬運了400餘箱物資。

90后志愿者胡斯桓:和父母一起并肩战“疫”48天,脏活、累活都干过

“在大雪中搬東西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兒,需要意志力。好幾次感覺呼吸不上來時,我就不停地鼓勵自己,再堅持一會兒,很快就搬完了。”胡斯桓表示,當天從上午11點一直忙到下午3點多,愛心營養物資全部入庫後,才吃午飯。第二天,忍著腿軟和腰疼繼續上崗,上門為居民“跑腿”送菜。

“我體質好,扛得住體力活!”防疫期間,社區一有搬貨、卸貨等任務時,胡斯桓都主動參與,多次與下沉黨員、志願者們一起搬運愛心蔬菜和物資,及時送達所需醫院和社區居民手中。

2月20日上午,復地東湖國際三期2名外國友人因家裡食物儲備不夠,企圖私自外出購買生活物資,被小區門口值守的保安與志願者“攔截”。雙方由於語言溝通不暢,小區保安難以說服這2名外國友人,胡斯桓與周良棟聞訊後,立即趕赴小區門口。

90后志愿者胡斯桓:和父母一起并肩战“疫”48天,脏活、累活都干过

有著近9年海外留學經歷的胡斯桓,比較瞭解外國人的生活習性及思維方式,他用流利的英文與外國友人溝通,耐心安撫他們的焦躁情緒,最終成功勸說滯留在武漢的外國人居家不外出。“當天下午,我同值班的同志們上門給外國友人送上了他們所需要的意麵、礦泉水等物資。”胡斯桓表示,為讓外國友人更有“安全感”,他與對方互相添加微信,叮囑他們有任何需求都可以隨時聯繫他。另外,社區也配備了專門的網格員、志願者對口保障外籍友人的生活需求。

近日,保障社區居民生活物資充足是志願服務工作重點。胡斯桓與父母聽從志願者先鋒隊的分工安排,持續奔赴在戰“疫”一線,擔起保供任務。“一家三口出動,其實我們心裡也有壓力,但是我們就想為武漢出點力,沒想太多。”胡斯桓說。

融媒體記者:塗潔

通訊員:袁宇傑 鍾麗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