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吃梨的典故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345度,一般於公曆3月5日—6日交節。驚蟄,陽氣上升、氣溫回暖、春雷乍動、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

驚蟄吃梨的典故

那麼驚蟄這天吃梨到底是怎麼由來的呢?傳說文明海內的晉商渠家,先祖渠濟是上黨長子縣人,明代洪武初年,帶著信、義兩個兒子,用上黨的潞麻與梨換祁縣的粗布、紅棗,往返兩地從中贏取利潤,日子久了有了積蓄,在祁縣定居下來。雍正年間,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驚蟄之日,他的父親拿出梨讓他吃後說,先祖販梨創業,歷經艱辛定居祁縣,今日驚蟄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讓你不忘先祖,努力創業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經商致富,將開設的字號取名“長源厚”。

在我國北方,驚蟄有吃梨的傳統。民間有種說法“驚蟄吃了梨,一年都精神”。是因為驚蟄這節氣萬物復甦,乍暖還寒,因氣候比較乾燥,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感冒咳嗽。吃梨有“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臟之陰”的效果,令五臟和平以增強體質抵禦病菌的侵襲。梨可以蒸、煮水、榨汁或生食。

驚蟄吃梨的典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