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上“虎符”就可以調兵遣將嗎?

中國古代的帝王為了強化皇權的統治地位,一般都會想方設法的將兵權牢牢的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但如果一旦有戰事發生,皇帝也不可能每次都跑到遠離京城戰場調兵遣將,那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這個時候,必須要有一種既能表明帝王身份,又能便於檢查真偽的東西,於是“虎符”這種調兵遣將的信物,便應運而生了。

拿上“虎符”就可以調兵遣將嗎?


由於古人對老虎比較崇拜,認為它是百獸之王,同時在古代神話的神劇中,虎和龍,相依相隨,所以古代的兵符,一般都製作成虎的形狀,稱之為虎符,象徵著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威,虎符最早出現在春秋戰國時代。虎符作為古代皇帝調兵遣將用的兵符,用青銅或者黃金做成的形狀,闢為兩半,一半交給將帥,另一半由皇帝保存,只有兩個虎符同時使用,才可以調兵遣將,皇帝若要調兵遣將的時候,朝廷官員會拿著,帝王所保存的右半個虎符,與地方軍事首長所拿的左半個虎符對合驗證,這稱為“符合”如果虎符的兩半絲毫不差的能夠完全對上,地方官員就會執行皇帝調兵的命令,如果兩半虎符有著明顯的不同,或者沒有辦法嚴絲合縫的對上,地方長官,有權拒絕命令。現在我們所說的符合這個詞兒,就是源自於此。

拿上“虎符”就可以調兵遣將嗎?


那麼是不是隨便一個人拿著虎符就可以調兵遣將的,咱們現在講一講,著名的“魏公子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史記中記載戰國後期,強大的秦國侵犯趙國,戰神白起在長平一戰中大破趙國40萬大軍,重創趙軍主力。一年之後魏國信陵君的夫人是趙國平原君的姊妹,趙國乃求援於魏王及信陵君,魏王打著救趙的旗號,實則是靜觀其變,以靜制動,最終享漁翁得利。趙國後來實在是頂不住了,不斷的派使者去魏國催促援兵,信陵君為了馳援邯鄲,就與魏王夫人如姬密謀,如姬在魏王臥室內竊得虎符,來到將軍的駐軍大營,要求立即發兵救趙,將軍檢查的虎符,兩半邊嚴絲合縫,按說就該執行魏王的命令了,但將軍還是拒絕了信陵君的要求,依然是按兵不動,那為什麼將軍見到了虎符之後,還是不聽調令呢?原來虎符一般要與詔書同時使用,才能調動軍隊,虎符是發兵信號,而詔書則是明確統兵長官的職權和任務,以免造成統兵者濫用權力,同時詔書也是對虎符的一種節制,將軍因為只見到信陵君一人前來調兵不見詔書,就產生了疑慮,懷疑其中有詐,準備奏名為王確定之後才肯出兵。信陵君無奈只好派人殺死了將軍,奪得了兵權之後火速向邯鄲而來,在這時,楚國的春申君,也帶救兵同時趕到,加上趙國的軍隊,三支軍隊奮力抗秦,秦軍節節敗退,邯鄲方才化險為夷。

拿上“虎符”就可以調兵遣將嗎?


可見並不是只要手中拿著虎符就可以調兵的,只有獲得皇帝加蓋璽印的詔書,二者同時在手,虎符才可以真正的發揮調兵遣將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