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死后权利失衡,是导致明朝亡于崇祯之手的一个重要原因

今天我们聊一聊中国史上最硬气的皇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大明皇朝是怎么灭亡的。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皇帝,对于这位皇帝,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有人说他是一位好皇帝,在位期间除奸党勤于国事,有人说他在位期间民不聊生天下大乱,是个亡国之君,褒贬不一。

魏忠贤死后权力失衡,是导致明朝亡于崇祯之手的一个重要原因


明朝的灭亡主要是三个原因,士族窃国、农民起义、外族入侵。那么明朝到底为什么会走到积重难返地步,为何偏偏亡于崇祯之手,崇祯到底做了什么以至如此的?

可以说明朝的灭亡,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于崇祯,崇祯刚刚继位皇帝,正值年轻气盛,被东林党人满朝公卿蛊惑。把明熹宗留给自己的最大政治遗产,大太监魏忠贤铲除了,丧失了一柄利器,以至于士族势力无人可制,最终渐渐失去对朝廷的把控。

在古代太监的权利往往来自皇权,魏忠贤一去实则是崇祯自断一臂,由此天下政权旁落,这一举措大大加快了士家豪族对土地的抢夺兼并。所以后来在李自成带兵包围北京的时候,太监曹化淳就曾说:“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

魏忠贤死后权力失衡,是导致明朝亡于崇祯之手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土地的兼并,老百姓没办法糊口,为求生计只能起义造反。这个时候的崇祯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犯了个政治上的大错,他又犯了第二个错误,他用士人领兵镇压农民起义,结果不但没有多大起色,反而战事焦灼军权旁落。

各军将士只知道跟朝廷要响银,没有响银就不听军令剿匪。而这个时候百姓穷苦国库空虚,偌大个皇朝竟然没钱了?这个是崇祯以往没有想到的,自己有朝一日会陷入如此境地,这个时候才明白为何历任皇帝要养宦官势力为己用,所以这个时候崇祯开始亡羊补牢,重新启用宦官。《春明梦余录》记述:“崇祯二年十一月,以司礼监太监沈良住提督九门及皇城门,以司礼监太监李凤翔总督忠勇营”。

魏忠贤死后权力失衡,是导致明朝亡于崇祯之手的一个重要原因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此时的大明江山已经风雨飘摇,到处都是战火纷飞。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内有世家豪族割据,外有满族清军扣关,政策下达不了,将士调动不易。

明思宗十七年明朝面临亡国之患,崇祯召集内阁大臣时悲叹道:“吾非亡国之君,汝皆亡国之臣。吾待士亦不薄,今日至此,群臣何无一人相从?”

正是由于一错再错,以至于政权军权皆丧,所以才导致大明皇朝毁于崇祯之手。崇祯的失败是在政治上轻信士人,没有很好的平衡朝中势力,加速国内阶级矛盾爆发。在军事上又延续政治上的失误,以至于无力去解决内忧外患。

魏忠贤死后权力失衡,是导致明朝亡于崇祯之手的一个重要原因


起码在亡国那刻,崇祯心里其实已经想明白了,才会说出:“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

无力回天的崇祯最后在景山歪脖树上自缢而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