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秦嶺風雲變幻,看我如何從“鑽山豹”淪為“宅家男”

三十年前剛剛參加工作,那時候十八九歲,精力旺盛,壯志滿懷。八小時之餘的時光全由自己支配,除過打牌跳舞喝酒吹牛大街小巷遊走之外,便是週末或者節假日三五個朋友相約騎上自行車東走臨潼西到咸陽南下秦嶺滿世界瞎逛,那時的車子你大概知道,就是紅旗飛鴿永久之類二六二八加重車,比不得現在動輒數千元的山地越野車,即便那樣,能擁有一輛就會覺得無比尊貴,青年人有的是精神,有的是體力,去秦嶺五六十公里路兩個小時便到,途中根本不用休息,甚至有次帶著單位一漂亮MM一口氣蹬到半山腰氣不喘心不跳(呵呵,動力充足)。然後在山口街道五毛錢喋碗然面,把車子隨便放一老鄉家,便找一峪口順著山民踩出的羊腸小道向目標峰頂進發,餓了啃口乾饃,渴了喝口山泉,一行人逢路便走,遇峰就上,採過野果,逮過野兔,趟過山溪,攀過峭壁,足跡遍及大半個秦嶺北麓,想起來好不自在!


三十年秦嶺風雲變幻,看我如何從“鑽山豹”淪為“宅家男”

這大概就是早期的單車戶外吧,我們那幫人用現在的時髦稱呼就該叫驢友了,呵呵,不知不覺間俺們竟成了戶外運動的鼻祖。

三十年秦嶺風雲變幻,看我如何從“鑽山豹”淪為“宅家男”

到了九十年代中期,西安市民節假日去秦嶺踏青休閒者日益增多,山民們自然看得出其潛在的巨大利益,於是數年間,每個峪口都紛紛樹起了高大的門樓,起上了悅耳的名字,鎦上了輝煌的招牌,進山要收費了!

三十年秦嶺風雲變幻,看我如何從“鑽山豹”淪為“宅家男”

不過最初便宜,三塊兩塊的收,俺們依然是隔三差五聚到一塊。“走,明天爬山去”…… 一呼百應,常常是少則三五成群,多了曾經有過四五十人的壯觀場面,所到之處如大兵過境,引得路人駐足觀望。


三十年秦嶺風雲變幻,看我如何從“鑽山豹”淪為“宅家男”

那時候秦嶺就是我們的樂園,山山水水溝溝坎坎基本都瞭如指掌,知道夏天去灃峪口高冠,秋天去太平峪圭峰山,冬天去抱龍峪黑山岔,最遠時東到王順山,西到過樓觀臺,每個節假日就要往山裡跑,工友們都親切的叫我們“鑽山豹”。

這樣瀟灑的日子過了近十年,我們依然樂此不疲,享盡了大秦嶺帶給西安人民的山水資源的紅利。


三十年秦嶺風雲變幻,看我如何從“鑽山豹”淪為“宅家男”

隨後是“黃金週”應運而生,隨後是環山遊大行其道,慢慢地,山路變成了石階棧道吊橋鐵索,茅舍變成了紅磚碧瓦瓊樓玉宇,溝壑間洋溢起燈紅酒綠腐敗媚俗。景點汙染噪雜人文得失缺了清靈水秀,票價水漲船高三十五十甚至上百……山民們想方設法攫取著都市人或鼓囊或乾癟的腰包。

三十年秦嶺風雲變幻,看我如何從“鑽山豹”淪為“宅家男”

那曾想,以前散漫而愜意的時光竟隨著那幫朋友勞燕紛飛各入圍城而變得越來越遙遠,如今爬山竟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每年三兩次的與山親近竟然得籌劃好幾天,還得藉著陪兒女開闊視野陶冶情趣鍛鍊身體之名,成了名符其實的“宅男”。唉,同樣是那個人、那座山,前後的差別咋就這麼大呢?

這不,好不容易疫散解禁,正計劃帶孩子出去爬個山,不免又發得這麼一番感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