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省通衢--湖北(武汉)走近黄陂区

黄陂区:【Huangpi Disrict、行政代码420116】

中文名称:黄陂区

外文名称:Huangpi District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湖北省武汉市

九省通衢--湖北(武汉)走近黄陂区

黄陂区--隶属湖北省武汉市,地处武汉市北部,湖北省东部偏北;总面积2256.7平方千米,人口113.32万;黄陂区有武汉长江新城起步区、武汉临空副城核心区。

黄陂建制始于北周大象元年(579年)拥有4400年筑城史、1800余年建置史,历史上两为国都,六为州府,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有“无陂不成镇”的深厚文化积淀;拥有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天河北站、长江新城高铁站、武汉新港和武汉北站等交通物流枢纽。5条国道、8条高速、武汉地铁1、2、7、18、20、21号线等经过辖区。

黄陂区有“千年古郡、木兰故里、滨江花都、孝信之城”的美誉,拥有盘龙城文化、木兰文化,二程文化、首义文化四大文化名片。

九省通衢--湖北(武汉)走近黄陂区

商代盘龙城遗址

历史沿革

距今约3万年的旧石器时期,就已有人类在黄陂这片沃土上繁衍生息,长轩岭竹园村东北团山发现有采石场旧石器遗址。

黄陂区古为荆地,春秋属黄,战国归楚,秦人南郡。第一章建置区划汉属江夏郡。今境东北部为西陵县地;西南部为安陆县地。汉末刘表为荆州刺史,使黄祖于县东筑黄城镇(又名西城子,在今六指店区寨上湾)拒吴。

三国时,属魏之荆州和豫州。西南部属荆州江夏郡安陆县;东北部属豫州弋阳郡西陵县。魏又析西陵县西南,即今境域之东南部为石阳县,隶江夏郡。

赤乌四年(232年)弋阳郡一度为吴所有。

晋沿魏制,石阳并人西陵县。晋惠帝永兴二年(305年)安陆县人朱伺为陶侃将,分安陆东界置滠阳县,治所牛湖堡(县南藤子岗附近)今境西南部遂属滠阳县。

南朝宋,属郢州。西南部属江夏郡滠阳县,东北部属西阳郡西陵县。南齐同宋。另置木兰县(属司州安蛮左郡),跨及今境北部。梁时仍分属3县:西陵县隶属未变;滠阳县一度属濠州;

天监十三年(514年)属湘州梁宁郡;木兰县改称梁安县,属光州梁安郡。梁朝后期,江北疆域渐人北朝。西魏改梁安县为梁兴县,属巴州齐安郡。北齐改梁兴县为梁安县,属湘州(改北江州)梁安郡。

陈太建五年(573年)陈伐齐,郢州刺史李综克滠口,滠阳县人陈,隶江夏郡。

北周大象元年夏历11月(579年12月)周伐陈,杞国公宇文亮拔黄城,置黄陂县,治所独家村(今区治所在地),隶司州安昌郡,司州后改为黄州。县名自此始。

隋属黄州。

大业5年(609年)以后隶荆州、永安郡。今县北部仍属木兰县。

唐隶淮南道黄州、齐安郡。

武德3年(620年)省木兰县置堡城县。

武德7年(624年)省堡城县入黄冈。

五代梁、唐时属吴,后属南唐。

宋隶淮南西路黄州、齐安郡。

嘉定三年(1210年)县治迁至今前川街,县尉刘俊曾石龙柱记其事。

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为避元兵,寄治鄂州青山矶(今武汉市青山区附近)。

元隶湖广中书省黄州路,治所迁回今址。

明隶湖广布政使司黄州府。

清隶湖北布政使司(湖北省)黄州府。

雍正7年(1729年)改隶汉阳府。

民国元至3年(1912一1913年)隶鄂东道,民国3年鄂东道改为江汉道,属江汉道。

民国16-21年(1927—1932年)直属省;从民国21年(1932年)起,先后隶湖北省第二、第四行政督察区,黄冈管区。

民国27年(1938年)日本侵略军占领黄陂,10月,治所先后迁研子岗余家螃、石门黄门冲。翌年又迁长堰翁家冲、塔耳岗仙台寺、黄安县吴家凹、三名寺、蔡店萧家湾、刘家山。

民国30年(1941年)又迁冯家楼,旋迁礼山县金鼓、李家冲,民国31年(1942年)迁麻城县张店,翌年又迁礼山县宣化店,民国34年(1945年)迁还县城。

1949年5月黄陂全境解放,隶孝感专区。

1949-1958年武昌县沙口乡划入黄陂;黄陂滠口区金银滩、胡家栋、姑嫂树三村及谌家矶乡、接金乡分别划入东西湖区、江岸区、江汉区。

1959年孝感专区撤销,隶武汉市。

1961年恢复孝感专区,复隶孝感专区。

1983年11月划归武汉市管辖。

1995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城关镇更名为前川镇。

1998年9月1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湖北省黄陂县,设立武汉市黄陂区。

1999年3月28正式挂牌办公;治所前川镇至2004年隶属关系未变。

2001年撤销(环城街道、鲁台街道)并入前川街道;撤销(甘棠铺街道、六指店镇)合并设立六指街道;撤销泡桐店镇,并入李家集镇;撤销土庙镇,并入祁家湾街道;撤销长堰镇,并入王家河镇;撤销研子镇,并入罗汉寺街道、木兰乡;撤销石门乡,并入长轩岭镇;

九省通衢--湖北(武汉)走近黄陂区

行政区划

黄陂区下辖15个街道、1个乡、1个场、2个开发区(77个社区、589个村):

前川街道、武湖街道、滠口街道、天河街道、横店街道、三里桥街道、王家河街道、罗汉寺街道、祁家湾街道、蔡家榨街道、六指街道、李家集街道、长轩岭街道、姚家集街道、蔡店街道、木兰乡、大潭园种场、武汉盘龙城经济开发区(武汉临空经济区)、汉口北商贸物流枢纽区、木兰风景区;

地理】黄陂区位于湖北省东部偏北、武汉市北部;辖区面积2256.7平方千米(占武汉市国土总面积26.68%、湖北省国土总面积的1.22%),常住人口113.32万(占武汉市总人口10%、湖北省总人口1.92%);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4°09′—114°37′北纬30°40′—31°22′之间;前川城区距离武汉市中心26公里;境内北部属大别山南麓西段、中部处在山麓堆积地带、南部属江汉平原长江北岸东段。 地势北高南低,形成西北低山区、东北丘陵区、中部岗状平原区和南部滨湖平原区4级阶梯。低山区和丘陵区占全县总面积的36%,平原区和滨湖区占64%。

地形】黄陂区位于长江中游,大别山南麓,地势北高南低,为江汉平原与鄂东北低山丘陵结合部。大体上是“三分半山,一分半水,五分田“。黄陂区西北部为大别山余脉,属低山丘区,海拔在150~800米,面积占全区的14.8%,有黄陂区最高峰双峰尖(873.7米);东北部为丘陵区,海拔在50~150米,面积占全区21.5%;中部为平原丘岗区,海拔在30—50米,面积占全区47.4%;南部为平原湖区,海拔在30米以下,面积占全区的16.3%。

气候】黄陂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四季分明,年平均无霜期255天。春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凉爽少雨、冬季干燥阴冷。多年均日照时数1917.4小时。多年均降水量在1202毫米,为中南地区降水量较均衡的地区。境内年平均气温为17.3℃。一年中,以12月最低,月平均气温5.4℃;7月最高,日平均气温30.6℃。空气相对湿度年平均75.5%。年降水日数(≥ 0.1 毫米)为141日。

九省通衢--湖北(武汉)走近黄陂区

武汉市黄陂区梅店水库

水文】黄陂区水资源丰富,拥有“百库千渠万塘”之称。有长江、滠水、府河等大小河流31条,河流总流长799.91公里,流域面积3504.3平方公里。工业、农业、生活用水充足。黄陂区有湖泊35个,其中武湖、童家湖、后湖较大,黄陂区湖泊总面积252.64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0.9亿立方米。黄陂区有水库89座;大型水库有梅店水库、院基寺水库、泥河水库、夏家寺水库等7座。总承雨面积573平方公里,总库容量71573万立方米。境内地下水储量3.42亿立方米。

人口】黄陂区户籍总人口113.32万人(其中男性57.99万人,占51.2%、女性55.33万人,占48.8%)非农业人口22.75万人、出生人口14913人(出生率12.81‰)、死亡人口7522人(死亡率6.46‰)人口自然增长率6.35‰;

动物

】水族及爬行类:虾、蚌、螃蟹、鳖、乌龟、泥鳅、鲤鱼、白鳝、黄鳝、鳜鱼、刀鳅、沙鳅、田螺、青蛙、蟾蜍、林蛙、茶花蛇等25种;

20世纪50年代,北部木兰山、棺材山等处常有虎豹出没。现北部低山丘陵区仍有狼、狐、黄鼬、猪獾、狗獾、野猪、野猫、野兔、松鼠、社鼠(山耗 子)、鼹鼠(地拱子)、穿山甲、猴等15种兽类;

禽类:雉鸡(野鸡)、乌鸦、云雀、麻雀、米雀、山麻雀、啄木鸟、燕雀、猫头鹰、燕等16种;

昆虫及其他类:蚂蚁、蟋蟀、澳洲瓢虫、螨蛸、蜘蛛、蚱蜢、粉 蝶、蛱蝶、斑蝶、环蝶、灰蝶、茧蜂等12种;

植物】黄陂区常见树种:马尾松、青冈栎、麻栎、栓皮栎、石栎、槲栎、锥栎、枫香、枫杨、三角枫、鸡爪槭、泡树、黄檀、椴树、黄连木、油桐、梧桐、化香、漆树等36种植物;

野生中药材:桔梗、枸杞、射干、苍术、夏枯等5种

珍稀植物:银杏、水杉等;(木兰山有珍稀古树:木兰花、麻栎、枫杨)

野生草本植物:蕨类、蓼类、狼尾草、知风草、 荩草、黄背、野青、白茅、雀稗、狗牙根、雀麦、野菊、等21种;

水生植物:油草、水车前、大藻、凤眼莲、黄丝草、次藻、慈菇、菖蒲、荸荠、荷等15种;

矿产】黄陂区地层主要由古变质岩组成,具有开采 经济价值的金属矿产资源较贫乏。可资利用的零 星状分布的矿产资源有金矿、铜矿、磷、锰矿。非 金属矿产资源有萤石、白云岩、河沙、红沙、高岭土、石英沙岩、砾卵石、浅粒岩、绿片岩、石英绢云母片岩及花岗岩、辉绿岩、玄武岩、地下水、矿泉水和砖瓦用黏土等20余种。

经济】黄陂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02.49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126.4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25.4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50.5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8:46.3:35.7);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83.53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26亿元,税收收入完成39.54亿元,非税收入18.72亿元,

【教育】黄陂区共有各类学校310所(含幼儿园和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13.33万人;其中幼儿园176所,在校幼儿3.7万人;小学109所,在校学生5.85万人;普通中学37所,在校学生3.38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所,在校学生0.39万人;学前三年教育入学率97.3%,6-11岁人口入学率100%,12-14岁人口入学率100%,6-14岁盲聋哑弱智人口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7.1%。

九省通衢--湖北(武汉)走近黄陂区

武汉海事职业学院

小学(109所):

(前川街道17所)前川第一小学、前川第二小学、前川第三小学、前川第四小学、前川第五小学、 前川第六小学、油岗小学、涂店小学、武湖小学、金星小学、枣林小学、辛店小学、曙光小学、 齐心小学、鲁台小学、塘埠小学、红十月小学;

(祁家湾街道7所)土庙小学、祁家湾小学、寄宿小学、平安小学、田铺小学、红星小学、四黄小学;

(横店街道5所)红旗小学、横店小学、三阳小学、梅冲小学、临空小学

(罗汉街道4所)祝店小学、花石小学、罗汉小学、研子小学;

(滠口街道6所)滠口小学、什湖小学、十里小学、第二小学、红星小学、南湖小学;

(六指街道7所)甘堂小学、六指小学、新华小学、建国小学、骆店小学、甘堂二小、滨湖小学;

(天河街道1所)航空小学;

(王家河街道5所)长堰中心小学、三合小学、建中小学、玉枝小学、中心小学;

(长岭街道5所)石门小学、十颗松小学、长岭小学、杨河小学;

(李家集街道12所)泡桐小学、农合小学、郑店小学、民益小学、金银小学、李集小学、先锋小学、团结小学、爱国小学、农力小学、红卫小学、红旗小学;

(姚集街道6所)姚集小学、车站小学、李集小学、仁和小学、帽子小学、寨山小学;

(蔡家榨街道5所)蔡榨小学、连三楼小学、韩集小学、长岭小学、新生小学;

(武湖街道6所)武湖小学、红村小学、东风小学、沙口小学、高车小学、下畈小学;

(三里桥街道4所)红根小学、三里小学、童门小学、东湖小学;

(蔡店乡9所)源泉小学、土家族小学、郭河小学、刘家山小学、港口小学、蔡店小学、彭城小学、郭岗小学、长岗小学;

(木兰乡5所)塔耳小学、柿子小学、海尔希望小学、建设小学、朝阳小学;

黄陂区大潭原种场大潭小学(大潭原种场1所);

(盘龙城5所)黄陂区二八八小学、盘龙城开发区刘店小学、盘龙城经济开发区第一小学、盘龙城经济开发区第二小学、盘龙城经济开发区第三小学;

中学(25所):实验中学、双凤中学、前川三中、环城中学、三里桥中学、滠口中学、横店中学、长岭中学、天河中学、研子中学、塔耳中学、罗汉中学、武湖中学、蔡店中学、姚集中学、李集中学、泡桐二中、祁家湾中学、五岭中学、甘堂中学、四黄中学、蔡家榨中学、六指中学、王家河中学、长堰中学;

高中(7所):黄陂一中(含黄陂一中盘龙校区)、汉口北高级中学(原黄陂四中、黄陂五中合并)、黄陂二中、黄陂三中、黄陂六中、黄陂七中;

高等教育(6所):武汉文理学院、武汉海事职业学院、国防科技大学武汉校区滠口教学区、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北区、湖北省委党校、空军预警学院黄陂士官学校;

卫生】黄陂区有卫生事业机构861个(医院、卫生院4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3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卫生事业床位数6584张,医院病床4180张。卫生技术人员数5797人;医生2223人、护师、护士2462人。平均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医生2.3人,拥有医院病床6.81张。甲乙类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163.3/10万,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率99.6%。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99.8%,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7.7%。

黄陂区有黄陂区人民医院、黄陂区中医院(武汉市第二中医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盘龙院区等三级医院,区级医院7个学科被确定为省市重点专科。

科研】黄陂区实施科技项目160项,科技成果2项。全年受理专利申请737件,授予专利权385件。发明专利申请180件,发明专利授权53件。完成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2.64亿元,增长74.8%。 黄陂区拥有孵化器8家,高新技术企业89家。

文化】黄陂区组织开展年味黄陂摄影展、第十届群众文化艺术节、纪念建党96周年歌咏比赛、“喜迎十九大·千场社区行”等大中型文艺演出活动48场,服务观众19万余人次。组织开展送戏下乡活动247场,服务观众20余万人次。新建5个图书流动服务点,全年更换图书10000册。加强农家书屋管理,投入资金130余万元,为每个农家书屋新增图书60册。建成百姓舞台52个,累计投资约416万元。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区属电视台1座,电视节目2套。区属广播电台1座,广播节目1套。 组织举办第九届中国武汉木兰山登山节等全民健身活动30余项次,成功协办第二届木兰草原国际风筝邀请赛等赛事活动,参加人数达3万余人次。在市级以上各类体育竞赛中获得金牌41.5枚,银牌8枚,铜牌12枚

举办木兰山登山节、杜鹃花节、木兰旅游文化节、汉交会、武汉赏花节、全国山地户外挑战赛等多项大型活动。

黄陂区现有公园:二龙潭公园、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张公堤城市森林公园、定远公园、双凤公园、滠水公园、武汉府河湿地公园等。

文化场所:黄陂区市民文化中心、二程书院、子贡书院。

武汉市黄陂区图书馆、黄陂一中体育馆、武汉市黄陂区博物馆、明代藩王博物馆、武汉杨楼子湾榨坊博物馆、湖北省现代农业展示中心、武汉壶语堂博物馆等。

宗教活动场所共64处,石观音寺、古潭禅寺、木兰山道观、桃花庙等。

体育领域拥有2016年乒超联赛女团总冠军武汉安心百分百乒乓球俱乐部(主场黄陂一中体育馆)。

交通运输

黄陂处于《全国国土规划总体规划纲要》的首期重点开发和长江经济带的中心地段,与武汉主城七桥相通,三环、四环、外环相互连通,全区高等级公路路网密度位居全省第一。巨龙大道、川龙大道把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天河机场站、武汉新港和武汉北站连成华中物流中心。交通邮电业蓬勃发展。2017年底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018.87公里,其中等级公路4229.04公里,在等级公路中,高速公路176.28公里。2017年全区邮电业务总量10.45亿元。

铁路】天河北站辅助汉口站办理规划的沿江高铁通过作业。规划为沿江高铁(上海-武汉-成都)、福银高铁(银川-武汉-福州)枢纽站。武汉北站为枢纽主要编组站,维持双向三级七场站型,结合运输需求适时建设预留工程。武汉北站为全国办理量第五的路网编组站。也是中部最大的铁路货车集散中心,承担着全国各地的货车中转解编任务。天河机场站已开通通往省内鄂东、鄂西南、鄂西北地区动车,现有列车共34趟。

黄陂南站为沿江高铁途经客运站。

武湖物流深水港为武汉新港重要组成部分,并启动长江沙口,府河滠口、滠水前川港建设。办理货运营业:黄陂站、滠口站、横店站、横店东站、祁家湾站。

公路】黄陂区公路通车里程5018.87公里,其中等级公路4229.04公里;在等级公路中,高速公路176.28公里。全区公交线路108条,营运公共汽(电)车506辆,出租汽车300辆。

黄陂区五条国道交汇:G318、G316、G348(国道)、G42沪蓉高速、G70福银高速公路;

黄陂区8条高速公路互通:京珠、汉孝、汉麻、汉英、汉十、汉施等多条高速公路环绕其中。每平方千米等级公路拥有量位居湖北省各区(县、市)第一。20分钟车程可抵达武汉市中心,1小时车程抵达武汉城市圈,3小时车程到相邻省会,交通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汉口北客运站和黄陂旅游集散中心为黄陂区主要公路客运站。

九省通衢--湖北(武汉)走近黄陂区

武汉天河国际机场

航空】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位于黄陂区天河街道,1995年4月15日正式开航。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是中部地区能够起降空客A380大型飞机的机场。飞行区为4F级,2012年完成旅客吞吐量1398万人次,跨入世界百强。机场实行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2016年,天河机场总通航点111个,其中国际通航点40个。武汉天河机场航空港旅客吞吐量2077.2万人,增长9.7%。国际航线达41条;国内航线达112条。武汉国际航空物流港分别开通了旧金山、巴黎、新加坡、曼谷、普吉岛、静冈等国际航点。

九省通衢--湖北(武汉)走近黄陂区

地铁】黄陂区境内已建成轨道交通路线3条,在建1条。还规划有武汉地铁8号线、14号线、17号线、18号线、20号线、22号线、23号线、25号线和27号线等9条地铁线。

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位于武汉市长江及汉江以北的汉口地区,贯穿东西湖、硚口、江汉、江岸、黄陂五区。共设站29站,由东西湖区经河站至汉口北站。黄陂区内设滠口新城站、汉口北站。

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北起天河机场,南达光谷广场,连接武汉市黄陂区、东西湖区、江汉区、武昌区、洪山区和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在区内设天河机场站、航空总部站、宋家岗站、巨龙大道站、盘龙城站。

武汉轨道交通21号线:由江岸区新荣站经黄陂武湖街道至新洲区阳逻。区内设四站:青龙站、高车站、武湖站、沙口站。

武汉轨道交通7号线是汉口中心区与武昌中心区的直达通道,并沟通北部和南部两大新城组群。7号线二期(武汉地铁前川线),起始于黄陂广场,终点在东西湖区马池路,线路全长34.3km,设站11座。2017年开工。

武汉轨道交通20号线起于洪山区武汉火车站,止于天河机场,线路全长约30.3公里,共设6站。

九省通衢--湖北(武汉)走近黄陂区

风景名胜

黄陂江河交汇,生态环境优美,是独具特色的滨江花城。以黄陂十景和木兰八景组成的中南地区最大的城市生态旅游景区群,拥有:5A级景区1家: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包括木兰山、木兰天池、木兰云雾山、木兰草原四大景区);4A级景区5家(胜天农庄、姚家山、锦里沟、大余湾、清凉寨);3A级景区7家(花海乐园、花香茶谷、木兰湖、木兰玫瑰园、农耕年华、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木兰古门)。黄陂拥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4家(谦森岛庄园、武汉农业生态园、农耕年华、胜天农庄),已建成休闲特色集镇6个,休闲专业村58个,休闲山庄168家,星级农家乐956家,其中五星级农家乐9家,位列全省第一,四星级农庄20余家。从黄陂旅游集散中心实现全区各大景区之间“15分钟可达、2小时串联”的旅游线路贯通。

黄陂区木兰天池杏花、清凉寨中华樱花、木兰云雾山杜鹃花和锦里沟樱花4家入围“武汉赏花地图新花城十景”。配套建成各类宾馆酒店63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2家、三星级4家,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已经具有一次性接待2万名游客食宿的能力。

黄陂十景:天池映峰(木兰天池)、双凤呈祥(双凤亭)、唐韵神狮(僵狮子)、汉北霓虹(汉口北)、滠水凌波、龙腾长城(龙王尖石寨)、奥莱溢彩(武汉百联奥特莱斯广场)、云雾花海(云雾山)、府河春晓、湖畔揽胜(木兰湖)。

拥有木兰湖白鹭湿地自然保护小区、木兰山自然保护区、素山寺自然保护区,木兰花溪湿地、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等5个省、市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木兰西湖湿地、汤仁海、木兰花溪湿地、武汉府河湿地等湿地公园。

九省通衢--湖北(武汉)走近黄陂区

木兰山风景区(★★★★★)--位于武汉市北部,海拔582.1米,国家地质公园(木兰山国家地质公园)木兰山是木兰文化之源,花木兰将军生葬于此,祭祀于此。集宗教、地质、建筑奇观为一身,有木兰殿等七宫八观三十六殿,塑有花木兰“三应身”神像。木兰山神祀制为清朝政府为纪念花木兰所设祭祀区。木兰山有著名的木兰山组歌和烽火木兰山。拥有雄伟壮观的群峦秀峰、木兰山古建筑群的众多道佛泥塑,宫观栉比的木兰山道教丛林、十里槐花、瞬息万变的云海奇景。

九省通衢--湖北(武汉)走近黄陂区

木兰天池(★★★★★)--风景区位于黄陂区北部长轩岭街道,距武汉天河机场55公里。整个景区占地面积9000亩,森林覆盖率达98%。木兰天池是木兰的外婆家、木兰成长地,再现了木兰童年生活的快乐时光。木兰天池是国家森林公园(素山寺国家森林公园)面积1.3平方公里,主要由“浪漫山水”、“高峡人家”和“森林公园”三大主题景园链接成一个南北走向,长达十余公里的森林山水大峡谷。

九省通衢--湖北(武汉)走近黄陂区

云雾山(★★★★★)--享有“西陵胜地、楚北名区、陂西陲障、汉地祖山”美誉的木兰云雾山,地处武汉市黄陂区西北李家集街道内,距武汉市中心65公里,距黄陂城区29公里。以山命名有南海舰队997云雾山舰。木兰云雾山是木兰将军归隐之地,草庐明志,花海知心,拥有花语山,仙人洞及龙王尖石寨。每年元宵灯会,木兰云雾山僵狮子盛行。这里有“十里花山,八里柳溪,一山两教,四季香火”。还有非遗黄陂泥塑、白鹭林。云雾山蕴藏着千万株形态各异的万亩杜鹃花海似绮丽的彩带飘动在青山幽谷之中。云雾山恐龙谷和云雾山冰雕馆又先后开园。

九省通衢--湖北(武汉)走近黄陂区

木兰草原(★★★★★)--位于武汉黄陂区王家河街道;景区距武汉市城区46公里。木兰草原是木兰骑马射箭、演兵练武之地,木兰从军骑马射箭的场景历历在目。木兰草原面积4800亩,融草原风情观光、户外拓展、水上游乐为一体,是华中地区以草原风情为主题的风景区。

九省通衢--湖北(武汉)走近黄陂区

清凉寨(★★★★)--位于蔡店街道西北部刘家山,年平均温度低于武汉市中心城区4-6度,十里中华樱花、映山红、油菜花、茶花花花飘香,推出的攀水瀑布、温泉、滑雪、九龙飞瀑等旅游景点。平均海拔600余米,景区总面积6000余亩,有近2000亩油茶和各类品种的茶花,所在的刘家山村是武汉最美的山村。

九省通衢--湖北(武汉)走近黄陂区

姚家山(★★★★)--位于黄陂区蔡店街道,是武汉抗战第一村。民国30年(1941年)至民国35年(1946年)新四军五师司政两部常设在姚家山,姚家山新五师司政机关旧址作为新五师和鄂豫边区党委机关驻地。周边有双峰尖、西峰尖、茶山等九座山体相峙环绕,四季常绿、冬暖夏凉。姚家山溪谷,樱花、中华白鹃、杜鹃花、杏花、桃花、梨花等山野鲜花眼花缭乱。

九省通衢--湖北(武汉)走近黄陂区

胜天农庄(★★★★)--位于黄陂区王家河街道,有太平天国古城依山就势,以青石干砌而成,城墙高4米左右,占地面积约一万多平方米。灵宫殿与白马寺始建与唐朝,穿插了露营、垂钓,卡丁车,竹筏漂、丛林越野、攀岩、速降、搭绳过涧、水上飞索等许多另类户外活动。

九省通衢--湖北(武汉)走近黄陂区

大余湾(★★★★)--位于武汉黄陂区木兰乡。大余湾共有近40幢房屋为明末清初建筑,石屋石砌,雕梁画栋,有数百年历史,是典型的明清风水建筑格局。该村先祖曾有过“一门三太守,五代四尚书”的历史辉煌。为湖北第一民俗村,作为一个风景秀丽的徽派建筑古老村落大余湾村距今有600多年的历史。大余湾古建筑群是中华耕读文化的典型,保留和继承了古代遗存中那种难得的恬静与淡泊的慢生活模式,花海乐园拥有万亩油菜花、百亩红栀子花,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九省通衢--湖北(武汉)走近黄陂区

锦里沟(★★★★)--位于武汉市黄陂区北部蔡店街道境内。始建于清朝雍正时期。锦里沟由环湖风情体验区、峡谷游览区和寨王文化展示区三个部分组成。游线全长12公里,串联大小景点48处,是武汉市的土苗文化风情旅游区,也是最大的自然山水度假区。篝火晚会,溪流环绕,湖泊、瀑流、峡谷、野花与吊脚楼、风雨桥等土家建筑交相辉映。

九省通衢--湖北(武汉)走近黄陂区

花海乐园(★★★)--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双泉村,占地面积1500余亩,与大余湾毗邻。距武汉市城区40公里。景区是集紫薇花,玫瑰花,薰衣草等组成的七彩梯田花海、户外婚纱摄影基地、木兰古战场马战表演、水上嘉年华等众多娱乐项目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景区。

九省通衢--湖北(武汉)走近黄陂区

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位于黄陂区汉口北物流枢纽区。

九省通衢--湖北(武汉)走近黄陂区

木兰古门(★★★)--位于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的姚家集街道境内,国家AAA级景区,总面积6000亩,距武汉中心城区65公里,属典型的山水石林景区。古门湖位于古门山西麓,湖面约800亩,古门万亩荷花塘,半岛众多。古门山景区内有大小瀑布十多处,其中最长的“三叠瀑”有约百余米,最高的“百丈瀑”约高50米。

九省通衢--湖北(武汉)走近黄陂区

红岗山(★★★)--位于黄陂区蔡家榨街道。

九省通衢--湖北(武汉)走近黄陂区

木兰玫瑰园(★★★)坐落于武汉市黄陂区王家河街道胜天村,是武汉最大规模玫瑰园,种植3000余亩玫瑰花,花色分为红、粉、黄、白、复色五大色系。

九省通衢--湖北(武汉)走近黄陂区

木兰湖(★★★)--位于黄陂区木兰乡,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湖面17平方公里,108个大小湖汊组成57公里的环湖公路蜿蜒曲折,32个大小岛屿星罗棋布。木兰将军自幼操戈习武在此而得名。木兰湖西岸三千米为木兰将军庙,庙前有千年银杏,庙后为木兰墓,始建于唐,明清多修缮。木兰湖鸟岛长年栖息着各种鸟类10余万只。明代藩王博物馆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木兰湖边,成为湖北古民居最密集之地,为湖北省重点文物单位。

九省通衢--湖北(武汉)走近黄陂区

农耕年华(★★★)--位于武湖街道,占地面积3000亩,已建成百果观赏采摘区、藤园彩林浏览区、珍奇动物观赏区、生态湿地游览区等十二个功能区,千亩的桃花景色秀丽,镇、村、塔、桥星罗棋布。

金果园--于黄陂区前川街,面积850亩,四季果园采摘,主要建设内容有恢复桃花庙,面积15亩。

木兰三台山--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王家河街道三台村,占地1.8万亩。三台山得名于三台寺。

木兰花乡--位于黄陂区姚家集街杜堂村,通过各类主题花海展,鸟语林欣赏各类飞禽表演,创造性营造出华中醉美鸟语花香地,四季乡村游的大型综合型旅游景区。

月亮湖--(院基寺水库)位于武汉黄陂区明清古街背后,与木兰湖(夏家寺水库)和梅店水库相呼应,形成“日月星”三湖鼎立之势,该湖蓄水量1.08亿方,已经成为著名的湿地生态旅游区。还有木兰水镇、木兰野村谷、木兰脉地花都、木兰花谷、木兰古道、木兰康谷、武汉铭泰赛车文化旅游小镇、天寨沟、谦森岛庄园、武汉农业生态园、牧童蓝莓、金秋池塘、银杏山庄等景区;

名胜古迹

九省通衢--湖北(武汉)走近黄陂区

盘龙城遗址--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盘龙湖畔;面积约 1.1平方公里。被誉为“华夏文化南方之源,九省通衢武汉之根”。城址兴建年代在公元前15世纪。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商代文化面貌、城市的布局与性质、宫殿的形制及建筑技术,都具有重要的价值。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有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盘龙城遗址博物馆。盘龙古城出土了数百件盘龙城商代青铜器、陶器、玉器、石器和骨器等遗物,兽面纹盉,盘龙城大铜鼎都是中国文物中极为罕见的珍品。其中94厘米长的大玉戈是首批中国64件禁止出国展览文物,国家一级文物。

鲁台山古墓葬群--位于前川街道鲁台山西南,1978年发现,西周与春秋战国墓35座。其中西周墓5座,春秋战国墓30座。这批墓葬群共出土160件铜、玉、陶器,其中青铜器约占二分之一。铜器造型严谨,花纹繁缛。1983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九省通衢--湖北(武汉)走近黄陂区

双凤亭--位于前川街道鲁台社区,始建于北宋。程颢、程颐兄弟人称两程夫子。其祖父任黄陂县令,二程就是在其父任黄陂县尉时所生,黄陂城西偏有草庙巷(今前川街道文教巷程乡坊),是二程故居所在地。南宋时改称双凤亭,取其母梦双凤生二程之意。现存建筑即为当时所置。亭中有石砌方形碑,碑额上刻有双凤朝阳图等。“双凤亭”金字匾额,为1962年重修时郭沫若所题。与程乡坊和二程书院构成黄陂二程重要遗迹

九省通衢--湖北(武汉)走近黄陂区

作京城遗址--属汉代古城址,位于黄陂区李家集街道作京城村。遗址呈不规则“亚”字形,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为140米,残高2—6米,夯筑城垣顶宽约12米,基宽约30米,北、东、南三面有城门遗迹

九省通衢--湖北(武汉)走近黄陂区

龙王尖遗址--龙王尖石寨是明代石寨,又名龙王寨,围城周长12.5千米,圈地1.5余平方公里。龙王尖位于黄陂区李家集街道珍珠岭。寨墙平均高3.5米,全寨共有四大寨门,石寨按九曲八卦阵建造。壮观的山墙基本完整,号称武汉的长城。

省级文物单位还有:中分卫遗址、面前畈遗址、大余湾古民居、吴光浩烈士陵园、铁门坎遗址、木兰山古建筑群、雨霖古建筑群、鸡公程遗址、姚家山新五师司政机关旧址等。

九省通衢--湖北(武汉)走近黄陂区

张西湾遗址--为武汉市迄今发现最早的城址。

马寨城遗址--兴建于战国时期、废弃于三国时代;位于黄陂王家河街道;整体布局精巧合理,城内还有水井、水塘、烽火台等。

大小寨遗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姚集街道大城潭村,大小寨遗址属新石器、周、六朝时期古文化遗址;为古木兰县遗址。

黄陂区还有黄陂宗圣祠、半河桥、圣庙、陈皇墩遗址、程家墩遗址、城门潭遗址、磨元城遗址、铁门坎遗址、神墩岗遗址等市级遗址;

区级遗址:王家河抗日惨案公墓、塔耳岗等;如西城址遗址(即冶城)梁武帝萧衍为南齐刺史时,在六指街道练兵多年,修筑冶城。

未定级遗址有三姑井、黄继光纪念馆、大顶山、西峰尖、伏马山、黄陂花寨、武汉八里畈、黄陂鱼山、长乐园等…

木兰乡大余湾、李集街道泥人王村、王家河街罗家岗村和蔡家榨街蔡官田村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黄陂北部幽静灵野的田园风光、古朴醇厚的乡村文化氛围,“慢生活、漫时光”氛围浓厚。如冯楼村、高顶村、桥头边村、杜家湾、高家湾、李冲村、研子岗、胡家集、蔡店源泉、黄陂曾集等。

罗家岗--位于武汉市黄陂区东北部的王家河街道,村湾内有1655平方米的传统民居;明末时期的古建筑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

蔡官田村--保留了蔡济民故居等民居,该村被称为辛亥革命第一村。

桃花村--位于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道,村以庙为名,桃花庙,即息夫人庙。

黄花涝--为东汉石阳县县治。也是三国时期魏国江夏郡治所。商代沿河古石坡,古码头,清代古墙壁,三国古墓,明末清初居家古屋,古寺院,古教堂,古祠堂等遗迹都保存完好;

著名人物

黄陂区历史文化悠久,世代才人辈出。文脉繁荣,武脉昌盛。

西汉或北魏:木兰(一种说法为:西汉文帝时,黄陂大城潭村木兰姑娘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二种说法为:东晋末年,为了躲避权臣刘裕的迫害,东晋皇室及其部众携带家眷来到北魏,木兰之父于是成为北魏军户;木兰长大后,时值北魏与柔然连年交战,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木兰的故事是以"家国情怀"为核心,以"忠孝勇烈"为基本内容的一种"道德型"民族传统文化的总和。

东汉,助军右校尉冯芳、江夏太守黄祖。

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出生于黄陂城西草庙巷(今前川街道文教巷程乡坊)。

元代江西行省左丞管如德。

元末明初,天完政权丞相倪文俊、明夏政权右丞相万胜、明朝开国将领、济阳郡公丁普郎。

明代文进士21人武进士5人,涌现了明朝楚党领袖黄彦士、黄奇士兄弟,辽东巡抚张涛等。

在清代,黄陂走出73位文进士17位武进士,走出了2名巡抚、2名布政使、3名学政、14位知府、26位知县。巡抚姚缔虞、漕运总督周恒祺、兵部右侍郞胡瑞澜、杨兆亿、川鄂钦差大臣张则川、礼部尚书王泽宏、山东总兵王正起、王尔禄、叶封、绥远将军胡公度、康熙朝武探花韩奕等。“文武三榜眼”曾大观、刘彬士、金国钧。京剧大师谭志道、谭鑫培父子,楚剧大师李百川、江秋屏等。

民国时期,黎元洪两任大总统和三任副总统;人称“黎黄陂”。

上将:蓝天蔚、陈毅、蔡济民、叶蓬;

中将:吴醒汉、胡龙骧、魏之刚、金永炎、赵均腾、应龙翔、齐其森、张弥川、蓝腾蛟、彭善、阮齐、方贤、熊之渭、彭冠军、冯嶷、侯腾、张光智、吴仲行、李欣远、邱鸿钧、罗化平、冯龙、彭启超、彭毓斌等;

少将:邓明道、蔡劭、李参育、彭运生、彭龙甲、鲍志鸿、尹皓月、方竹芳、陈匡济、胡庸、姜宪章、王镇、徐效曾、胡起祥、柳维垣、柳届春、罗文浩、王修明、周长椿、张岳等;

国民政府文职要员:万声扬、陈时、黎澍、刘凤章,李鹏升、李白贞、喻育之、范熙壬、蔡良村、范熙绩、王治孚、潘正道等;

革命烈士:项英、蔡以忱、潘忠汝、吴光浩、刘光烈、楚女、杨学诚、赵义京、郭国言等;

政界:王文元、辜胜阻、阮成发、付志方、冯煦初、韩德乾、许建国、塞风、彭开宙、邓仲儒、熊辉银、丁文斌、白志健、张忠俭、卢绍明、朱则民、李建明、黎昌晋、翁行德、齐政、徐文伯、任士舜、陈春林、黄三平等副部级上干部;

建国初

大将:徐海东

中将:杜义德、陈庆先、韩伟

少将:袁学凯、张广才、熊伯涛、雷震、陈福初、叶超、李大清、方明胜、唐凯、童陆生等14人;

改革开放后

上将:刘冬冬

中将:何道泉、高文远

少将:冯传生,吴年生、袁伟,彭光谦,黄金元,蔡伦斌、余明海、孙柏林、李汉文、冷承槐、张家万、舒国汉、陈长贵、胡述安、谌腊宗、潘运斌等19人;

黄陂人历来崇尚诚信,重规则、守契约。有全国道德模范四人。

感动中国的“信义兄弟”孙东林、孙水林,孝悌兄弟刘培、刘洋,轮椅上的志愿者董明等。

著名陂商:刘革新、肖亚亮、彭世明,董李、陈浩武、马咏华、陈爱清、曹江城、王利芬、陈放、鲁建国、刘国梁、胡宝钢、黄春华、胡英俊、信义兄弟、童增、魏卓夫、刘其兵、周拥军等。

中科院院士:田长霖、陈庆宣、涂光炽、涂治、梁骏吾;

工程院院士:李明、肖培根;叶聪(中国载人深潜领域潜航员专业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中国首席蛟龙号潜航员、中国载人深潜第一人)

大学校长:周焕章、李志祥、吴仁彪、张学祖、彭南生、叶彩文、冯友梅、喻世友、朱学时、李昕、冯广艺、王沚川、蔡秉衡、彭汉庆、柳野青、齐世恩、李锦章、万由祥、赵文正等 ;

著名教授:彭守拙、张良铎、詹正茂、陈晓、萧树铁(清华大学);周世勋(复旦大学);余文胜(交通大学);大王术、王士毅(中国科技大学)刘剑、万卓恒、周裕德、叶永刚,吴世才,张松波、丁四新、刘绪贻、王新洲、万卓恒、夏桂明、余家菊(武汉大学);李天匀、陈庆益、郑俊杰、张介眉、任士焱、陈先红、徐明厚(华中科技大学);

文艺界:

王凯、李泉、陈紫函、谢芳,韩菁清、田克兢(演员);傅中望、李三汉、项金国、陈育村、泥人胡(泥塑雕刻);蒋在谱(剪纸);文学家曾卓、绿原、李劼人、叶倾城、胡炳榴、涂光群、周裕人、涂允檀、陈碧兰、喻德海、刘仁甫,方玄初,裴高才(文学家);万庚育,李井涛,蔡迪安、乐建文、吴惠良、冯今松、罗平安(画家);象棋大师柳大华、乒乓球陈静、刘国正、体操黄力平、跳水童辉、国足蒿俊闵、女篮徐淑玲、田径陈菊英、网球潘兵、赛艇张香娥;

黄陂是湖北省第一台乡、第二侨乡。

华侨:田永谦任台湾省政府主任秘书,儿子前伯克利加州大学校长田长霖是美享誉国际的热物理科学家,入选多家科研院所院士,美国大学首位华人与亚裔大学校长、中科院首批外籍院士。田长焯是世界最大的飞机制造商—美国波音公司的首席工程师,美国著名侨领。

海外大学教授:何传启(美国);任卓翔(巴黎);喻德基(哥伦比亚);万子美(意大利);罗才雁、蔡大生(瑞典)、易凤华(加拿大);蔡红生、彭邦桢(伊利诺阿)、彭邦桢。

台胞:1945年以后,去台黄陂籍人士共2万余人。台湾“行政院长”李焕,陈启天,吴景中,台湾早期保钓人士胡秋原等,台湾中央信托局局长金唯信,台湾国防大学校长侯腾等。教育家艾世勋、余家菊、余传韬;童启祥、童中仪。

历史文化

饮食】黄陂区是著名的的“美食之乡”,楚菜发源地之一。黄陂过早文化十分浓郁;武汉八大名吃中的豆皮、热干面、豆丝、煨汤都源于黄陂。美食:油面、虾鲊、糍粑鱼、六指北湖莲籽、糯米圆子、炸藕夹、肉糕、阴米、武湖银鱼、汽水肉、八卦汤、仟吉西饼等。拥有著名美食街:好吃街。

黄陂三大美食:黄陂三鲜、豆丝、糍粑。黄陂三鲜也叫“黄陂三合”,是武汉市黄陂区民间的传统佳肴,已经流传数百年。三鲜是鱼丸、肉丸、肉糕三样菜的统称。由于三菜中有鱼、丸、糕三字,鱼与余谐音,丸在黄陂话为圆,糕与高同音,人们便赋三鲜以年年有余、家家团圆、步步高升的寓意。

豆丝--营养丰富、口味纯正、口感细腻有劲道,黄陂豆丝由主料大米黄豆配上绿豆、葛粉、山药、荞麦、芦笋等营养保健材料,采用纯手工操作。

糍粑--糍粑是黄陂当地备年货时的必备美食。

荆花蜜--荆花蜜作为四大名蜜之一,黄陂荆蜜源自武汉市黄陂区主要野生植物荆条花,主产地在以山林和丘陵地带为主的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此处荆花花期达36天,比其他地区长约15天,荆蜜果糖含量比一般蜂蜜要高3%。

黄陂糖蒸肉--又称东坡糖蒸肉,在省内外享有盛名。黄陂人民讲究“糖蒸”,每逢年节喜庆饮宴,要做一道香醇色红、象征甜蜜美满、象征甜蜜美满、喜庆祥瑞的佳肴,它就是糖蒸肉,便以此作为待客上菜。

脉地湾萝卜--从明朝开始被列为皇室贡品,味香脆,水分糖分较其他萝卜充足得多。品质最好的栽种“核心区”共约300亩土地,亩产1500公斤左右。

民俗】玩灯是指元宵节前后集“舞狮、舞龙、彩船、鱼灯、蚌壳精”等于一体的一种庙会。牌子锣鼓、黄陂长堰走高、墨龙灯、高跷故事亭子都为黄陂特色灯会形式。全区270个行政村976个自然湾,有龙灯525条、狮子970个、彩船45只。寓示大吉大利、大展宏图。

【僵狮子】僵狮子是一种流行于湖北的武汉黄陂和孝南两地一带元宵节的民俗活动,是一种舞狮的游活动。

方言】黄陂话即武汉市黄陂区方言。属鄂东楚语系统,历史悠久,直白易懂,为武汉市非物质遗产。章太炎认为湖北话接近古夏声,主张以黄陂话为普通话标准音。黄陂话属北方方言的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交界处,兼有两个官话区的特点,有23个声母(包括零声母),41个韵母和6个声调,楚方言词遗存较多,保留了古汉语中古去声的声调特征。

黄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同时,也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6年,黄陂区共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3项、省级7项、市级24项,区级61项。“九佬十八匠”遍布五湖四海,素有“无陂不成镇”之说。

民间文学--木兰传说、曲艺湖北大鼓、和戏曲楚剧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牌子锣鼓、高洪泰铜锣、黄陂泥塑、黄陂榨油技艺、黄陂民间彩词、高跷故事亭子、木兰庙会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曹正兴菜刀、谈炎记水饺、黄陂木版年画、黄陂三鲜、木兰武术、黄陂十景、息夫人传说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木兰传说--源于黄陂区与花木兰将军事迹相关的成体系的民间文学作品。

湖北大鼓--起源于黄陂,是一种流行于鄂东一带的说唱艺术。半个多世纪以来,黄陂陆续走出了王鸣乐、陈谦闻、张明智等几代湖北大鼓传人,把这种曲艺形式传承。2007年,“湖北大鼓”成功入选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楚剧--鄂东一带的花鼓戏,原称黄陂花鼓戏、黄孝花鼓,西路花鼓戏。由民间划莲船等艺术形式演变而成。楚剧重唱工,特别是传统折子戏,多为二唱到底,唱腔用迟腔,优美动听。

九省通衢--湖北(武汉)走近黄陂区

黄陂泥塑--唐贞观年间,泥塑艺人即开始塑制寺庙、观中供奉的神像。汉阳归元寺的五百罗汉和木兰山的神像就是它的传统代表作。

九省通衢--湖北(武汉)走近黄陂区

木兰庙会--每年农历八月初一,是木兰庙会的第一天。木兰庙会是木兰山传统民俗活动,其历史可上溯至南北朝时期,已有1500年历史。

荣誉称号

2016年连续7年位居全省县(区)域综合经济实力前十,连续4年被评为全市综合考评立功单位。评为中国创新创业(双创)百强区第62名,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区第67名。

2016年荣获全国旅游百强区市第39名、“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县(区)”、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名区,中国最美休闲小城、“美丽中国-梦想旅行地”。

2016年,武湖街、前川街、滠口街、横店街、天河街、祁家湾街进入湖北省“百强街镇”行列,其中武湖街道、前川街道进入“十强”。黄陂区获得“湖北省金融信用区”、“全国食品工业强区”称号等称号。

2016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城区和武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区,全国健康促进与教育示范基地,被列为全国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区,获评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国的电商示范区,商务部定点采购贸易跨境电商试点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等称号。

2019年9月,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19年12月6日,入选2019年全国百强区。


黄陂区分解今天就写到这里,下期分解武汉市辖新洲区,喜欢我的视频跟文章可以点赞、关注、转发或者留言,我带你领略湖北各地风土人情。

欢迎评论区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