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门的世界》:想安稳又怕被操控,想自由又怕做局外人,咋办?

“外面的世界比我虚构的世界更不真实,同样充满谎言,同样虚伪。但在我的世界,你不必害怕,我比你更了解你自己。”——《楚门的世界》

那年,高考结束钟声响起后,父亲给了我打了一通电话说:“孩子,我把你的世界还给你了。接下来,你可以去你想去的地方,做你想做的事”。

那一瞬间,我潸然泪下,抽噎着说:“好!谢谢爸”。

我知,这是我的第一份真正成年礼物。从此以后,我拥有一个属于自己小世界。可是,并非所有人能跟我一样幸运,成年以后,就能拥有自己的世界。

彼得威尔执导的《楚门的世界》,主人公楚门也如此。楚门,英文为“true man”。从名字就已暗示这部电影来源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但主人公楚门却活着在一个虚假的世界里。从出生那一刻起,他的一举一动就被摄影网络记录下来,并以24小时全球直播的形式,原汁原味的在观众眼前展示。这听起来,似乎很荒诞可笑,可现实就如此。

用一句话来说:楚门的世界是真又是假的,你我皆是“楚门”,也都不是“楚门”。

可以说,在《楚门的世界》里,我们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影子,这就也不难理解,为何该影片于1998年6月在美国上映以后,次年就能荣获第71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提名等一系列奖项,并且,20多年过去了,该影片其影响力还经久不衰,豆瓣评分高达9.3分,排行TOP14。

《楚门的世界》:想安稳又怕被操控,想自由又怕做局外人,咋办?

这部电影之所以获得高分,不是导演团队吹出来的,也不是”豆瓣鹅”刷出来的,而是因为电影本身的意义之大,含金量之高,实评出来的。所以接下来,我将从按照剧情的主线来分析身为局外人”的楚门被操控人生和意识觉醒,给我们带来的灵魂拷问。

在本文第3部分,我将结合“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奖获奖作家之一”加缪大师的代表作品《局外人》来在浅析“荒诞的虚假“世界中,你我该如何清醒地活着。

01

被操控的人生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你为人所操控,活成别人期待的模样还执迷不悟。

电影开场,导演对所有观众的告白:我们看戏,看厌了虚伪的表情,看厌了花巧的特技,楚门的世界是虚假的,但楚门本人是真的。这场长达30多年的真人秀,没有剧本,没有换场,未必是杰作,但它是一个一生的真实记录。

《楚门的世界》:想安稳又怕被操控,想自由又怕做局外人,咋办?

也就是说,在戏中,除了楚门本人是真的,其他都演员。楚门的世界日月是假的,山河是假的,人际关系也是假的,就连父母、妻子、朋友也全是“冒牌货”。他的出生、成长、恋爱、工作、人生,甚至是死亡等等,一切日常行程与人生的喜怒哀乐,全是被人操纵着,并在全球各地,进行现场直播。

这样看来,与楚门融为一体,不仅仅只有生活在桃花源(大型摄影棚)里的导演团、家人、同事等人,还有世界各地电视前男男女女们。可以说,楚门的生与死,楚门的一举一动,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楚门一朝发生意外或者觉醒了,全部人将会遭殃。

这说明什么呢?

  • 自从电视普及以后,人们就生活在一个娱乐至死的世界里。而人恰好成为媒体,商家所操控的对象。可以说,媒体和商家是导演,我们是演员。用麦克卢汉的名言来说:“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 在媒体和商家的眼里,“不管黑猫还是白猫,能抓住老鼠的猫都是好猫咪”。所以,身为“导演”的他们能为了自己利益而不择手段。而作为观众的我们,最终成为娱乐至死的物种。尼尔·波兹曼说了一句特别对的话:“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这听起来似乎是危言耸听,但是真实世界确实如此。

到这里,很多人就开始批判该影片的导演,认为他没良心,没道德。为了商业利益,他操控着楚门的一生,并把楚门人生当成“玩具”般弄完,实在可耻。

《楚门的世界》:想安稳又怕被操控,想自由又怕做局外人,咋办?

但我看来,剧中导演哈里斯的做法,利大于弊。可以说,楚门这档真人秀,有益于世道人心,对观众和楚门都有裨益的。

为什么呢?

原因有三:

  1. 对社会:这是一个关于“人生上半场”真人真事的实验。可以说,透过楚门的人生,我们能知环境能影响人、塑造人,但不能决定人的一生。所以,在场人生实验的背后,旨在启发各行各业的专家,继续做一些关于人和环境,或是人生的活法等等相关实验。
  2. 对观众:无论是真人秀,还是如今的游戏,短视频等等,以媒介形式所呈现的任何娱乐活动,虽也弊端,但也有利处。这些活动,最大的作用是帮忙观众打磨无聊时间,带来短暂的快乐。叔本华曾说,幸福人生的两大敌人,一是痛苦,二是无聊。也就是说,人一旦能减少痛苦,避免无聊,就能幸福。从这个角度来说,这场真人秀是在说明科技在进步,并在造福人类。
  3. 对楚门来说,导演是在以另外一种形式在教导与陪伴他成长。别忘了,楚门一出生就孤儿。世界孤儿有很多,但少有人能像楚门那样幸运,长大后,有房有车,有母亲有爱妻,有朋友还有一份安稳的,相对不错的工作,甚至是心怀希望,有着一个环游世界的美梦以及找到初恋女友动力。从这个角度来看,导演也不是纯心想要绑架楚门的一生。诚如导演哈里斯所说:“他随时可以走,假如他稍微有些野心,假如他能查出真相。”
《楚门的世界》:想安稳又怕被操控,想自由又怕做局外人,咋办?

综合所述,我认为剧中导演没有做错事。电视,互联网等媒介兴起,也没也什么不好的。父母,身边人“打着为你好”旗号,给我们一臂之力,助我们成长,这些所谓的操作他人的人生, 出发点全是好的,其本身就有一定的意义。

可以说,我们所有努力,也全是为了得到他人的一直认同。考重点学校,进体面的工作单位,娶白富美为妻,嫁给高富帅为夫。然后就是努力得到一个所谓的光鲜亮丽,幸福的人生。人人如此。

用加缪在《局外人》中说的话:“我们活在社会,必须接受传统的价值观,如感情,爱情,事业,金钱等等。如果你觉得自己可以背离这一切,那么无疑就成为社会这个"局"外面的人,最终被社会抛弃。”

确实如此。

为了不被社会所抛弃,为了不被他人所歧视,大多数人是这样活着的。别人说什么,你就信什么;别人做什么,你就去做什么。用心理学的专业名称叫做“社会认同”。你看!

  • 在电影中,全球各地的观众,一方面随大众守在电视面前,全方位无死角的观看楚门的一生。另一方面,他们又跟楚门一样,过着一种被操控,和被社会一致认可的生活。
  • 再来看楚门的妻子,自己也说了“真人表演”是我全部的生活,我的生活不分公私。可以说,除了楚门,是被所有人蒙在鼓里的。而其他人呢!为了得到社会认同,都乐意过着“好看皮囊千篇一律”的生活。

相反,楚门看似不幸,为人所操控,但实际上,相比其他人,他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最后也成功地走出去了。所以,很多人认为楚门是不幸的,但我看来,身为“局外人”的楚门却是幸福。因为他有自己的人生活法。他想为自己而活,也努力在成为一个“有趣的灵魂百里挑一”的人。同时,他还能享受当下安稳的生活。

所以,依我看来,被操控的命运是人之常事,这并没有可怕的。真正可怕的是你为人所操控,活成别人期待的模样,还执迷不悟。诚如70多年前,弗洛姆在《逃避自由》这本书所说的:现代人生活在这样一种错觉之下:他似乎很明白自己的追求,但事实上他追求的,不过是别人期望他去追求的东西罢了。

好了!到这里。我认为人活着,更应该像楚门一样,不断地在走出社会种种圈套。只可惜大多数人一辈子不懂得为自己而活,更为糟糕的还执迷不悟,识别不出社会“迷局”。

所以我想!《楚门的世界》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应该是无论是观看楚门真人秀的电视机前的观众,还是现实中的你我,我们生活的真实世界也如楚门的世界一样“虚假”。我们活着总是被他人利用各种手段操作着。尽管如此,你也无须害怕自己人生为人所操控,别再抱怨人生不自由了,也别再恐惧着我们所有努力,全是活成别人所期待的人生。人人都是如此,没有谁能拥有一个真正绝对自由的人生。

因此,我们要做的是不仅仅像罗曼·罗兰所说的,“真正的英雄,是那些看清了生活的真相,却依然热爱生活的人”,而且是还要面带笑容,和识别社会各种荒诞现象后,与之说声“拜拜”,以此来获取更多属于自己的人生自由权。

02

人生无处不在枷锁,没有错。

错的是你没勇气做一位“局外人”。

人生而不自由。人生无处不在枷锁之中。但这何妨呢?每个人活着都一样不自由。楚门也如此。从出生那一个起,早已注定他是节目的明星。在长达30年间,他的所有言行举止全由他人所操控。

《楚门的世界》:想安稳又怕被操控,想自由又怕做局外人,咋办?

用行为心理学家华生说过的话来说:“如果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保证能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培养成任何一类人,或者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训练成乞丐和盗贼。”

你看!这种看似很厉害,又没道德的行为,剧中导演全做到了。

  • 孩儿时,楚门梦想像麦哲伦一样环游世界。老师却说“探险家们早就走遍了世界,不需要你多此一举”;
  • 为了让楚门断了航海的念头,导演让楚门亲眼看见父亲活活被“淹死”在海中。
  • 为了阻止楚门离开,导演让楚门订不到机票,乘不了汽车;
  • 为了让他乖乖地在桃源岛生活,每当楚门对说想自己离开,妻子却反驳并操笑他。朋友又责怪他不懂得珍惜。更为夸张的是,母亲直接否定他,并说楚门疑神疑鬼的。
  • 为夺取观众眼球,楚门虽然能与女主角顺利结婚,但又出轨爱上了初恋女友秋菊,之后她又被强行带走。
  • 为了帮导演团队赚钱,导演说:“外面的世界的虚假过犹不及,你不能离开,在这里你才是最安全的。”

如此看来,无论是从美国心理学家艾瑞克·伯恩曾提出过人生脚本理论来看,还是罗宾·邓巴提出的人际关系“邓巴数字”理论来看。楚门的人生似乎就此完蛋了。为什么呢?

原因有二:

1.人生脚本是指“潜意识对一生的计划。”也就是说,无论你接下来做了什么,都取决于你的“脚本”。脚本是在孩儿时期,自己在无意识中,早就计划好自己的一生。

2.出于人的本能反应,我们会无意识地观察到的周围人们的思考和行动方式。也就是说,人的一生受人际关系“邓巴数字”影响。心理学家也研究表明:95%的人都爱模仿别人,只有5%的人能首先发起行动。可以说,人的很多行为,受身边5位最为亲密的人,15位好朋友,150位朋友等人所影响。换句话说,你身边有什么人,就容易做出什么决定。

所以,

无论从何种角度来审视楚门的一生,他注定是难以活成真实地活着,并活成自己所期待的模样。用导演的话来说:“我们都会接受,自己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楚门的世界》:想安稳又怕被操控,想自由又怕做局外人,咋办?

在他人看来,从小到大,楚门这就活在一个周围人全是骗子的虚假世界。他不接受也得接受。他没有选择的余地。但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极为荒诞可笑的想法。无可否认,你的父母是谁?你在什么地方何时出生?你身边有什么人,处于什么环境,对人的一生影响很大。但你也别忘了,环境能影响人、塑造人,却不能决定人的一生。用一句话来说,人无定局,由我自己来。

回到电影中,我们再来看看,身于处处都是阴谋之中的楚门,他是怎么做的。

  • 开场时,在家门口,楚门就莫名奇怪地捡到一个摄影头。
  • 工作时,楚门渐渐发现同事们都是在他出现后才开始“工作”。
  • 开车时,无意间听到广播在报道他的行程。
  • 在上班路上,他发现所有的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全是不断重复再现的。
  • 更为夸张的是,在医院时,他发现妻子,竟然不是护士。

于是,在后知后觉中,他发现自己可能陷入一场大阴谋,并告知好友自己的一生身不由己。

《楚门的世界》:想安稳又怕被操控,想自由又怕做局外人,咋办?

问题是楚门真的很不自由吗?

在大家看来,这是毋庸置疑的。楚门的人生无处不在枷锁之中。但我认为他虽身处于枷锁之中,心却是自由的。至少,在各种阻挠下,为了“热爱”二字,他敢于冲出去,追求心动的姑娘和到远方的世界看看。他是这样做的。

  • 先想方设法,不计其代价,躲开摄像头,并带着初恋女友的海报逃出去。
  • 尽管楚门恐惧航海,但他还是冲破心理防御线。一个人开着船,奔向远方。在航行中,遇见导演设计的暴风雨、闪电等灾难,他无所畏惧。
  • 最后,为了把他留下来,导演说:“我比你更清楚你自己。”可楚门回答他:“你永远无法在我脑子里安装摄像头”。

这说明了什么呢?

答案很显然。知道真相以后的楚门,只想做一次自己。反思一下,现实中的你我,是否跟楚门有着一样的遭遇?在工作中,我们厌倦了职场人为了一己之利,而不知手段。在各种饭局中,我们看透了诸多“假面人”,但自己又时常为了迎合他人,伪装自己等等。那为什么我们总是能看清真相,明明知道自己身不由己,却迟迟不逃出呢?

原因也很简单。我们没勇气离开舒适圈,害怕失去安稳的生活。就如鲁迅先生所说的: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总要历一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在现实中,绝大多数人只愿意选择前者。这是人的本性,天生害怕不确定。而楚门却相反。他选择了后者。这就是这部电影最为令我震惊的地方。

哲学家尼采说:“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剧本——不是你父母的续集,不是你子女的前传,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冒险一点, 因为好歹你要失去它。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但这又谁能做到呢?

我想!这就是《楚门的世界》给人们的最大启示。这部电影并不是提示人们要万分小心,你我正处在一个被无处不在枷锁中的“楚门的世界”,而是说尽管你的人生受“人生脚本论”,也会受出生条件的限制,也会受父母的影响,甚至是身边的一人一事一事,但这些都无须害怕。

我们要做的,不是给为自己找借口,而是要自我觉醒,要看透真相,并敢于承认自己不自由,同时要允许自己,找到内在自我动机,并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哪怕最后,活成一个人人不解的“局外人”,都无所畏惧。

《楚门的世界》:想安稳又怕被操控,想自由又怕做局外人,咋办?

03

如何做一位“局外人”,并清醒地活着?

在影片的最后,楚门的船飘到了城市的镜头。天啊!蓝天白云美极了的天空竟然是画的!痛苦挣扎一番之后,楚门沿着天际线,找到了出去的阶梯。

当他准备开离开时,导演最后发话了:楚门,不要离开,在这里,你是超级明星。外面的世界跟我给你的世界一个虚假,在我的世界里,你无须害怕。

楚门回答:假如我再也看不见你了,祝你早安、午安和晚安。然后,他走出了那道小门。

《楚门的世界》:想安稳又怕被操控,想自由又怕做局外人,咋办?

看到这里。有很多人猜测到,楚门去与初恋女友秋菊相会了。也有不少人如这场真人秀的节目观众那样,齐声呼喊:楚门终于摆脱了虚假的世界,回归到真实的现实世界中去,真棒!……

但依我看来,这些说法不全是对的。我认为楚门踏出那一站门以后,意味着他从此过着一种“局外人“的人生。这可喜也可悲。

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加缪在《局外人》中说:“如果社会发现有一些棋子,对于制定的制度并不遵守的时候,就会彻底将之排除棋局外,使其真正沦落成一个局外人,就好像本文的主人公默尔索。”

问题是“祸福相依,世上没有全然不幸的人”。默尔索虽然过着一种清醒的,只想悦纳自己的“局外人”生活,但又遭受社会毒打的“局外人”。他又是如何做的呢?

(1)世界观:与大众心理说“不”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说:“从本质上讲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那些生来离群索居的个体,要么不值得我们关注,要么不是人类。那些不能过公共生活,或者可以自给自足不需要公共生活,因而不参与社会的,要么是兽类,要么是上帝”。

也就是说,由于人的本能反应,我们会有样学样,做相同的事情。用社会心理学的专用名词叫做是“从众”。

  • 社会约定俗成的:“生有所养,老有所依”,这也是一种从众。但是呢!默尔索却把老母亲送进了养老院。在他来说,这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养老院里母亲可找到朋友。
  • 面对母亲的死,默尔索很淡定,不悲不喜,从头到尾没掉一滴眼泪。这看似很荒诞。世间那有不爱儿子的妈妈,那有不在乎母亲的儿子。可是默尔索认为人固有一死。他当下内心不痛苦,没必要哭。后来,他之所以被判死刑,不是因为杀人罪,而是母亲下葬时,他没有哭泣时。他面不改色。

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诸如此类的条条框框,束缚着我们。但我们从不敢跟默尔索一样,说一声“不”。我们不想成为一位叛逆的孩子,所以从小到大只能接受各种教育,我必须这样做、那样说,才是对的,才是好的。故对于自己而言,我必须好好读书,考名牌学校,找体面工作,娶高富帅嫁给白富美等等。可是,我们真的有必要按照习俗,根据规矩,按部就班就过完这一生吗?

一个词:没必要

因为在我看来,别人说的,不一定是对的。即使众人说的话是对的,但他们总结出来的“套路”,也未必适合你。相反,如果你一开始就听从自己,即使最后走错路,也是无怨无悔。可以说,世间最有力量的话,抵不过这三个字:“我愿意”。所以我认为人生无定数,你想怎么玩就怎么出牌,无须按照所谓的“社会规则”来出牌。

(2)人生观:人生苦短,无须当演员,也不该演戏作假。

在电影《楚门的世界》中,导演第一次与楚门对话,想着挽留他继续呆在海景岛:“外面的世界比我虚构的世界更不真实,同样充满谎言,同样虚伪。”而楚门却毅然决然选择离开。

在小说《局外人》中,默尔索重复对多次的话是“我怎么都行”。玛丽想跟他结婚,雷蒙想与他做朋友,老板想让他出国。从表面上,默尔索总是说“我怎么都行”,但心里却有一万个“我不是这样想的。”比如,在法庭上,他说;“我只记得,正当我的律师要继续发言时,一个卖冰淇淋的小贩吹响了喇叭。我的律师说了什么,我只听见一点点。”

这种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总是以别人喜欢的方式表演,却不把自己的想法展示出来。

默尔索也如此。他的随声附和,只想讨好对方,演演戏罢了。但是他与我们的最大区别是无法逃避内心的所思所想。诚如,母亲去世后,身为儿子,他理应当守丧,彻夜不能眠。但他始终只知道自己困,却不因悲伤而掉眼泪。

所以,我想所谓的局外人,本质上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这样的人,虽然不会被社会认同,会辜负众人,但始终是在纳悦自己。用一句来说,人生无定局,由我自己来。我开心就好,去你的七嘴八舌。

(3)行动观:习惯有罪

在监狱中,默尔索需要克制自己的性欲,要戒烟,可是这他很艰难。但他最后却说:“我常想若是有人让我住在一根枯树干里,天天无事可做,只能仰望那一小块天空的变化,最后我也会慢慢习惯。人到最后什么事都会习以为常。”

这与《肖申克的救赎》中的那一堵墙,很相似。我们终将会被“体制化”。我们终有一天会习惯。人人如此。

《楚门的世界》:想安稳又怕被操控,想自由又怕做局外人,咋办?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屡见不鲜。我们习惯像电影中的楚门一样,日复一日用同样的话,与邻居打招呼;同样的上下班路程,不变的工作,与无时不刻守有爱人守护着。可是,这种习以为常的生活,真的是楚门想要的吗?答案很显然,并不是。

我想,这种“习惯麻木”是人之常事。只不过并不是所有人能想楚门一下,敢于断定地走出那扇门。

所以,若我们要做清醒的“局外人”,先要与旧习惯说“拜拜”,然后再建立新的习惯。而不是,用新习惯,掩饰老习惯。用一句话来说,认识习惯有罪。并在做任何决定时,看重在你能舍去什么旧习惯,而不是能得到什么。

总结

这部经典的人生电影,自上映以来就得到了观众们的一致好评。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曾想构建自己独一无二的世界,又一不小心误入歧途,为他人所操控,待在别人的世界,活成对方所期待的模样,还迟迟没发现。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影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你我皆是“楚门”,也都不是“楚门”。

在多次重看《楚门的世界》后,我的心情总是久久未能平复,脑海中有一个画面不停地打转,楚门接下来的人生会怎么样?在反复深思后,我想加缪的《局外人》应该给出了一个最完美的答案了。

最后,愿你被这个世界宠爱着,愿你能做自己心中理性的“局外人”。

《楚门的世界》:想安稳又怕被操控,想自由又怕做局外人,咋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