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太多孩子不care?同样给娃奖励,我建议你这样做……

有个妈妈说:以前我夸宝宝真棒的时候,宝宝很开心,还会给自己鼓掌。后来,说得次数多了,他似乎不是很在意了。

我们应该如何称赞和鼓励宝宝呢?很多宝爸妈有这个疑问,今天随堂妈看看这位妈妈是怎么做的吧!

奖励太多孩子不care?同样给娃奖励,我建议你这样做……

文 | 问题宝宝

奖励太多孩子不care?同样给娃奖励,我建议你这样做……

周末我和好友带着孩子去动物园游玩,两个妈妈带着两个小宝宝玩一整天,我无力再去抱孩子,只能让她自己走着看动物,顺便锻炼她的独立性。

突然好友的孩子不愿意走了,伸着手喊:“妈妈抱抱。”

孩子们的模仿力很强,很快我闺女也扭过身来学着好友孩子的样子伸手求抱。

我和好友开始尝试给孩子们讲道理,请她们自己走,可是成效不大,两个孩子都开始哭闹起来。

这个时候我看到旁边有卖气球的,便借此吸引闺女的注意询问她是否想要?

闺女点点头,我提出要求:“如果你能坚持自己走参观完动物园,不让妈妈抱一下,我就送你一个气球怎么样?”

与此同时,我听到好友对孩子说:“别哭了、别哭了,只要你不哭不闹,妈妈就给你买个新玩具。”

两个孩子因为玩具的诱惑停止了哭闹,看似效果不错。

其实,

我和好友给的“点”完全不一样。

奖励太多孩子不care?同样给娃奖励,我建议你这样做……

简单地说,我给出的是“奖励”,着重点在锻炼她独立走完整段路上,而好友给出的类似“贿赂”,着重点在让孩子不哭不闹上。

这也是最近家长们常咨询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奖励越来越达不到想要的结果?

什么奖励、怎么奖励,孩子才能“见好就收”,做出让家长满意的行为呢?

奖励太多孩子不care?同样给娃奖励,我建议你这样做……

什么时候奖励最有效果?

1. 立即性奖励

这种奖励多用于给孩子培养新的行为习惯时。

孩子们年龄小、理解力差,初期为他们的行为提出要求,让他们依照大人的准则去做,一般孩子们很难接受,这个时候就需要靠奖励来激发动力。

譬如,培养孩子玩完玩具自己收拾这个行为习惯的时候,可以通过奖励来引导。

初期的奖励可以给得及时且多一些,等孩子了解到原来收拾完玩具下次再玩的时候是如此方便,就可以不再给他相应的奖励,他也能维持这个习惯了。

2. 即时性奖励

这种奖励多用于孩子改变某种坏的行为习惯时。

当孩子真的能够摒弃原有的坏习惯,达到家长所要求的好行为时,家长就要迅速地给予他们奖励,以此强化他们的正面行为。

奖励是可以激发孩子内部兴趣的,如果无论孩子表现如何都给奖励,奖励就会相应地削弱孩子的兴趣。

因此,一定要在孩子的好行为之后马上给予肯定和奖励,提高孩子对好行为的重视程度,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奖励的作用。

奖励太多孩子不care?同样给娃奖励,我建议你这样做……

3. 间隔性奖励

这种奖励,是针对于一部分因奖励得过于频繁而失去了原有动力的孩子。

譬如幼儿园奖励小贴片,孩子的所有正面行为都能得到小贴片。

一个表现不错的小朋友一天到晚总是在得小贴片,那么就会降低他对小贴片的敏感度,这个时候间隔性奖励的重要性就突显出来了。

正确的做法是孩子第一天、第二天……能坚持就给予奖励,再往后就以五天、十天……作为间隔循环给予奖励。

让孩子有盼头,但又不会太容易失去信心,用奖励吊着他们的胃口,来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奖励太多孩子不care?同样给娃奖励,我建议你这样做……

如何奖励才能事半功倍?

1. 说明奖励的原因

就像文章开头的例子,两个妈妈奖励的“点”不一样,容易让孩子误会,进而使他的行为偏差更大。

奖励的原因是针对孩子具体的行为,而不是针他的某种情绪,家长必须要把握住这个“点”,否则就会造成相反的效果。

2. 语言奖励的魅力

家长们最常用的奖励是言语上的认可与称赞,以此来鼓励孩子,但在使用这种奖励表扬孩子时,很多家长犯了一个本质性上的错误:

就是运用过于空洞的语言,譬如孩子自己脱下衣服叠好放好,家长简单地表示“宝宝,你真棒”!

其实这种奖励没什么实际意义,孩子不能清楚地知道“棒”具体指是什么。

家长应该有针对性地描述事实来表达

,如“你衣服叠得真整齐”,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奖励的目的,给孩子的行为正强化。

3. 物质奖励的选择

通常家长所用的物质奖励是当时容易得到的,家长是孩子们最亲近的人,也是最能够深入了解孩子喜欢什么的人。

因此家长选择物质奖励时,要选最适宜的激励物,避免孩子对物质奖励过早地麻木、无感。

譬如,奖励喜欢手工制作的孩子一些有趣的手工制作材料;

奖励喜欢绘画的孩子一盒好的彩笔颜料;

奖励喜欢看书的孩子一套内容有意义的绘本等。

奖励太多孩子不care?同样给娃奖励,我建议你这样做……

除此之外,家长要根据孩子彼时的心情和不同时期的喜好灵活的变换奖励物,才能保证孩子的兴趣一直持续高涨,使奖励的效果达到最佳化。

4. 奖励过程比结果重要

在运用奖励时,大部分家长的问题在于过于热衷追求结果,这种意识本身对教育孩子是不利的。

家长想让孩子学习一些数学知识,为了增加孩子的学习兴趣,对孩子说“你把这些数学计算式算出来,我就给你奖励”。

孩子认真地在做,可是难免有失误,结果没有达到“全对”的要求,因此会错失奖励。

这个时候,如果家长觉得心疼孩子又改口“表现不错,同样也给予奖励”,这无形中又给孩子造成“不达标也一样有奖励”的错觉。

一开始应该对孩子提出正确、适宜的要求,如“你能认认真真地学习这些计算方法,仔细地进行运算我就给你奖励”,孩子一样会努力学习,而且还会避免很多弊端。

所以,家长奖励孩子学习后的结果,不如奖励他们的投入。

5. 奖励的灵活应用

孩子的兴致来得快,去得也快,作为家长,要费一些心思把奖励变得丰富多彩,我总结了一些奖励的好方法和大家共勉。

➤ 用剔除孩子厌恶的事物来奖励

譬如,孩子不喜欢早起,奖励孩子今天不用早起可以睡个懒觉。

➤ 奖励孩子一些时间来做他喜欢的事情

譬如,孩子喜欢看电视,那就增加他半小时看电视的时间作为奖励。

➤ 奖励给孩子一些特权

譬如,周末去什么地方游玩,或者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些什么,诸如此类的决定权当作奖励,孩子会欣喜接受。

奖励太多孩子不care?同样给娃奖励,我建议你这样做……

➤ 奖励孩子参与一些平时很少接触的事情

譬如,和妈妈一起为家里人准备午餐,既让孩子有新鲜感还能锻炼他的能力,何乐而不为。

➤ 奖励孩子邀请小朋友来家里做客、开派对

一般是小朋友过生日的时候在家开派对,平时大家能聚在一起开派对的机会少之又少,可以利用某一天相关节日奖励孩子组织小伙伴聚在一起玩耍,孩子们会非常高兴。

此外,还可以让孩子们参与奖励的制定,给他们提出建议和想法的机会,这样做会比家长绞尽脑汁地想奖励的事物更有效果。

总之,不管是何种奖励,只要是能帮孩子建立内在动力的奖励就是好奖励,你还有什么好方法,请和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