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的启示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进入关键时刻。疫情是考验,是警醒,是启示。这是一场关于生命的教育,是一场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是一场对生活方式的重构…所有经历都是成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疫情总会带给人启示与感触。

关于生命的教育。健康是王道,好好爱自己。我想到了中华民族创造的医学科学——中医药。中医药,是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疾病斗争中形成并发展的医学科学,以其独特的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防治观为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做出了卓越贡献,凝结着千年来中华民族健康理念和医者仁术。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西汉至清末中国先后发生321次疫病流行,由于中医的有效预防和治疗,基本都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随着历史的发展,我国近现代的传染病治疗中,中医也是功不可没。与西医从病原微生物的角度认识传染病相比,中医则多从自然界的变化来分析。中医将疾病分为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传染病属于外所因的外感病类,风、寒、暑、湿、燥、火之感染为外感病的外因。自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以来,历代都不乏有有影响的流行病传染著作,为后世的传染病治疗和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诊疗借鉴,如《伤寒论》、《诸病源候论》、《千金方》、《瘟疫论》、《霍乱论》等。中医高度重视个体,认为疾病和人的体质关系密切。根据病人不同情况进行治疗,讲究辩证论治、六经辩证、卫气营血辩证、三焦辩证等理论体系。2003年SARS期间,对103例患者采用中医三焦辩证治疗,结合西医,治愈率达到93.2%。中医强调治未病,未病先防,应采用相应的措施防止致病因素在健康人群中传播,预防疾病发生。预防方法主要包括隔离、消毒、疫苗等方法。这些方法直至今日对预防传染病大多都有效。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创造的医学科学,帮助国人一次又一次转危为安,在传染病防治史上发挥了独特作用。正如东汉张仲景所说,“勤求古训,博彩众方。”

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我读了一个故事,名叫《大自然在说话》。大自然母亲说,我不需要人类,人类却离不开我。如果我繁盛,你们也将繁盛;如果我衰败,你们也会衰败!海洋说,我覆盖了大部分地球,我一直在付出,而你们一直在获取!雨林说,你们获取我的树木作为木材,采集我的植物充当药材,我慷慨大方,但现在这一切一去不返。读罢,我深感,大自然并不需要人类,是人类离不开大自然,我们应该学会感恩大自然,学会与大自然和平相处。保护环境,爱护地球,尊重生命,敬畏自然,拒绝野味。

关于对生活方式的重构。每个人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独立生活能力很重要。有些社交并非必须。学会判断真假,不信谣,不传谣。一切皆有变数,要防患于未然。时间宝贵,摈弃坏习惯,统筹安排好计划,提高生活与工作效率,抓住时光实现梦想。

《四重奏》中说,“你知道比悲伤更令人悲伤的事情是什么吗?比悲伤更令人悲伤的是,空欢喜。”停止拖延幻想,脚踏实地高效努力,别让美好的期待变成空欢喜。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心中怀有热爱,再苦再累也能重燃希望和勇气。

战疫的启示


战疫的启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