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精髓8》

上初中时就知道孔子"五十岁前不读《易经》"。至于为什么不读,年少时理解为读不懂!四十岁后,读了几千册书后发现有些书之所以年少时不能读,不是读不懂,而是参不透。强读,容易产生歧义。

近日,重读彼德.伯克的《知识社会史》,突然发现之前读书的方法不对。三年前读第一遍,将书中"石器时代的结束不是没有石头,而是发现铁"一句,写在扉页,觉得收获此句,足也。闲逛网店,又发现伯克的《制造路易十四》,读后"知道路易十四戴假发是因为秃头,后假发普及香港法律界”也认为涨知识了,自己博学了。

《阅读的精髓8》

现在,用梳理法重读《知识社会史》,发现以前读书猎奇为主,知识整合与融汇贯通能力不足。掩卷深思六点:

一,《知识社会史》写了什么?读后能复述不?

二,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三,书中的哪些知识对自己有益?为什么有益?

四,一本书读完只记住几句,忽略了哪些东西?藏书是为了再读!忽略的内容能再读不?

《阅读的精髓8》


五,读完一本书,反过来看书名与目录。伯克为什么将书名定为《知识社会史》?作者取材标准是什么?再看目录,能在大脑里复述内容不?

六,研究作者。为什么出版社将该书引进国内?还有哪些人的书和该书类同,相近。伯克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剑桥大学教授,善长史学与社会学的沟通。中国谁在这方面有成就?

任何一本书留存下来,是有不可取代的价值。任何一个人流传四方,是有别人身上没有的核心竞争力。四十岁后这样读书,才对得起越来越短的生命与时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