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菊英教授:疫情期間,心內科醫生防護不可鬆懈

錢菊英教授:疫情期間,心內科醫生防護不可鬆懈

自2019年12月以來,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全國上下都在打著一場困難的“新冠攻堅戰”。截至2月28日24時,全國累計確診新冠肺炎患者79389例、累計重症患者7664例、死亡2838例、治癒患者達39049例,疑似病例1418例。

目前全國正處於新冠肺炎防控的關鍵時期。上海市醫師協會針對疫情,制定了詳細的《心血管醫生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控背景下的防護策略》(下稱《防護策略》)指導心血管醫生臨床工作的開展,其中提及了胸痛中心的防控和管理。我們請到了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心內科副主任錢菊英教授,為我們介紹疫情防控的“中山經驗”。

1胸痛中心的疫情防控,中山醫院這樣做!

錢教授首先提到,疫情是變化的,但目前的實踐證明,《防護策略》對湖北省外的心血管醫生參與防疫有重要指導意義。

胸痛中心由於多為急診患者,是否合併COVID-19感染很難及時明確,這為胸痛中心的防護帶來了一定困難。《防護策略》對於胸痛中心的防控管理提出了以下幾點:

  • 胸痛中心應急工作小組的建立。該小組應該由醫務處領導和協調、由心血管救治專家、傳染(呼吸)專家、急診專家組成;
  • 發熱患者的分流。醫院要做好發熱患者的預檢和分診,發熱門診需要單獨分區處理,以降低和控制發熱患者對急診區域(含胸痛中心)的感染風險;
  • 胸痛患者救治診室固定,確保胸痛診室的診治流程(心電圖、心肌壞死標誌物等檢測)與發熱患者無任何交叉。診室需要注意物表消毒,每天定期完成診室的消毒殺菌工作,同時建議胸痛診室配備心電圖機、心肌標誌物POCT,減少患者的交叉流動以降低風險;
  • 要求急診一線人員正確防護。為所有急診一線人員配備醫用外科口罩、手術帽、護目鏡和乳膠手套,並要求人員做好手衛生,必要時加面屏,N95口罩;
  • 所有患者須完善流行病學病史的詢問。即使是緊急的胸痛患者,也要留意患者的流行病學病史,重點是新冠肺炎流行區域和重點區域的居住、旅遊史,確診病人的接觸史,患者本人是否存在發熱、咳嗽、乏力等相關症狀。有以上情況的須根據院內流程進行處理;
  • 對於排除新冠肺炎、確診需要救治的胸痛患者(特別是STEMI)嚴格按照固定的轉運路線轉運,避開發熱患者、疑似/確診患者的診治路線。相關工作人員做好標準防護,患者使用過的設備、儀器、物品按國家規定及時消毒;
  • 接診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時間窗內的STEMI患者,若無溶栓禁忌,推薦急診溶栓治療,原則上不做急診手術,以避免傳染風險,提倡擇期手術。

2若疑似患者需行急診手術,防控該怎麼做呢?

錢教授指出,確診或疑似患者需行急診介入治療時,防護上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 人員防護需達到三級防護標準,特殊物資配備包括:一體式防護服+護目鏡、N95口罩、鞋套、無菌儀器套、空氣淨化器、一次性床單等;
  • 儘量減少不必要人員,室內、室外各一名護士,物品傳遞無接觸進行,避免人員交叉和物品的逆向傳遞;
  • 術中需要的一次性耗材儘量提前預備,減少開門傳遞次數;
  • 導管室內非必須物品提前移出;
  • 操作過程中避免血液、體液飛濺和接觸,儘量減少導管室環境的汙染,汙染需用含氯消毒液消毒擦乾;
  • 所有醫療垃圾均置於雙層醫療垃圾袋內集中處理;
  • 如果有條件,最好負壓導管室完成操作;
  • 請院內感控專家指導好防護服的穿脫順序和區域;
  • 術後導管室、鉛衣等徹底消毒。

錢教授特別提醒,在這樣的高壓力和複雜流程中進行介入操作,會對術者提出極高要求,增加手術難度,科室應仔細評估、平衡利弊,切勿盲目開展介入手術。

時間窗內的患者可以選擇在隔離單間內進行溶栓治療。因為此類患者的轉運、搶救過程中存在的傳染風險增加。

3保護醫護人員,“中山經驗”看這裡!

疫情發生後,上海市提出全市院內防護要實現“醫務人員零感染”的目標。因為除了工作中接觸導致醫務人員被感染風險增高,反過來,醫務人員的感染會導致院內患者聚集性感染的風險,所以,要盡一切可能防止醫務人員感染。中山醫院從醫院管理層面做出了最大努力。

  • 控制傳染源:醫院在入口處對全體人員測量體溫,進行流行病病史採集,對所有疑似發熱患者在院外就實現了分流。只有實現早診斷早隔離,從傳染源上進行控制,才可能控制患者對醫院整體的感染風險;
  • 按崗位風險進行分級防護。對門診醫生在內的高風險一線崗位,中山醫院根據感控科的建議,不同的崗位設立不同的防護級別,保證了人員配備外科口罩/N95口罩、帽子、護目鏡、面屏及乳膠手套等,嚴格要求人員的防護措施;
  • 診室管理做到一人一診室,對所有患者進行流行病學病史調查,診室定時消殺;
  • 從醫院人員管理入手,降低各類員工感染風險。醫院要求,春節後所有回滬員工,復工前必須有14天醫學觀察期,每日報告健康狀況,觀察期結束後方可上崗,上崗後繼續每天全員彙報健康情況,全方位保護醫院人員的健康;
  • 改變就餐方式,通過分發盒飯,避免食堂內聚集;
  • 加強對住院患者和家屬的管理,制訂陪護和探視制度,限制人員流動帶來的感染風險。

只有通過嚴格的執行防疫措施,才可能在醫院這個混雜的環境中最大程度保護醫療工作者和患者的健康安全。中山醫院在疫情期間醫護“零感染”,這也是因為他們的用心與嚴格!

錢菊英教授:疫情期間,心內科醫生防護不可鬆懈

錢教授寄語

目前全國來看,湖北以外地區已經連續多日零增長或僅個位數增長。但全國復工也陸續開始,人群聚集和流動會顯著增加,因此疫情防控仍然面臨壓力不能放鬆。對於各復工單位, 需按要求定時、徹底完成消毒措施,每日對員工的體溫、健康狀況進行記錄和異常上報。

對於各醫療機構,現在還不是掉以輕心的時候。因為疫情的原因,各類擇期手術大量減少,但患者的就醫需求只是被暫時壓抑,線下患者的治療需求在近期會有增加甚至反彈,各家醫院仍要完善和貫徹人員的預防措施及消毒管理,避免聚集性病例的發生。由於心內科患者大多高齡,有高血壓、冠心病或心功能不全的基礎疾病患者,糖尿病比例較高。一旦感染,重症或死亡風險很高,作為專科醫師應保持警覺。

葛均波院士說過,疫情防控的過程中,沒有一個人是旁觀者。任何一個人都有責任履行自己的職責。作為醫生,要為患者的健康負責;作為社會人,也要做好個人防護,減少聚集和不必要的外出。相信如果人人都有防控意識,傳染病最終會被戰勝的。

專家簡介

錢菊英教授:疫情期間,心內科醫生防護不可鬆懈

錢菊英 教授

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現任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心內科副主任。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心血管病臨床醫學中心副主任、心臟介入中心副主任、內科教研室副主任。

歐洲心臟病學會Fellow(FESC)、美國心臟病學院Fellow(FACC)、亞太介入心臟病學會Fellow(FAPSIC)、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常委。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委員、上海醫學會心血管病專科分會主任委員、上海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副會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