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普通话,全都是方言,皇帝们上朝时如何与大臣交流?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地大物博的国家,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方言。虽然现在国家提倡大家说普通话,不过在古代时期还没有形成普通话,不同地区的大臣和皇帝是怎样交流的呢?

比如说汉朝吧,开国皇帝刘邦是沛县人,说的肯定是徐州方言。刘盈是在沛县出生长大的,大约也是会说沛县话的。

古代没有普通话,全都是方言,皇帝们上朝时如何与大臣交流?

但是文帝以后,基本上都是在长安长大的了,那一开口自然就是秦腔了。光武帝刘秀是南阳人,但是东汉的首都却在洛阳。所以后面的皇帝有一个算一个,大概都是洛阳味儿。

清朝的时候,皇子皇孙们从5岁就开始接受残酷的宫廷教育,要接受满、汉、蒙、藏四种御教,要掌握4种语言,而我们现在小学三年级才接触英语,是不是有一种输在起跑线上的感觉。

但是,全国方言千百种,光学会满、汉、蒙、藏也不管用呀,怎么办呢?

古代没有普通话,全都是方言,皇帝们上朝时如何与大臣交流?

大家很早就知道了这个问题,所以就出台了许多的政策,让国家上的各个民族实行“共同语”政策。这样官方语言就有了,但是为了防止官场上的人交流不方便,所以国家就规定,来天朝当官的,就一定要好好学习官话。

虽然官话在大家之间推行了,但是古时候,车马不通,书信不通,也没有今天如此发达的电子设备进行学习,人们没有很好地途径去学习啊,于是大家的方言还是根深蒂固,一时无法改变,口音自然很重。

古代没有普通话,全都是方言,皇帝们上朝时如何与大臣交流?

如果你想参加国家的科举考试,官话不会说,那你就和当官无缘了。如果是新任职的官员或者是要觐见皇帝的外地官员,需要到六部之一的礼部参加演礼,主要内容就是基本的礼仪和官话培训。

因此,要想在官场混下去,混的好,除了四书五经之外,必须学好官话,不然会被人小看的。

但是偶尔遇到“大神级别”的皇帝,也就不用那么麻烦了。康熙就是一个牛人,《清实录·康熙朝实录》中有这样的记载:十三省语音、朕悉通晓、观人察言即可识辨,在现在看来,也是很厉害了。

古代没有普通话,全都是方言,皇帝们上朝时如何与大臣交流?

而明朝李自成就吃过语言的亏,明朝调来辽东的士兵进行镇压,于是自己就听不懂方言,交流困难,所以就是见人就杀。

现在提倡说普通话,这样也是一种文明,有助于人们的交流和文化的传播。虽然大家要学普通话,但是也不能让方言失落了,毕竟都是当地的特色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