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現代西方科技成就


近現代西方科技成就

知識主線

1、科學技術產生形成階段(16~17世紀)

牛頓經典力學

(1)創立:牛頓發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標誌著經典力學體系的創立。

(2)特徵:注重實驗;數學化。

(3)意義:標誌著近代科學的形成;推動了物理學的發展和兩次工業革命的出現;衝擊了宗教神學思想,推動了啟蒙思想的傳播;具有科學預見性(海王星、冥王星)。

2、科學技術迅速發展階段(18~19世紀)

1)生物進化論

(1)誕生:1859年,達爾文《物種起源》出版。

(2)觀點:生物是不斷進化的;生物是不斷變異的;生存競爭和自然選擇是生物界的普遍規律。

(3)意義:是對神學創世說的有力挑戰,打破了造物主造人的神話。

2)兩次工業革命中的科技成就

(1)蒸汽機的發明:1785年瓦特改良的“萬能蒸汽機”運用於紡織業;蒸汽機用於交通運輸:1807年蒸汽輪船、1814年蒸汽機車。

(2)電氣技術的發明:1831年,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隨後發電機和電動機發明;愛迪生髮明電燈等電氣產品。

(3)影響:前者使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世界市場初步形成。後者使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3、科學技術重大突破階段(20世紀以來)

1)相對論和量子理論

(1)相對論:否定了經典力學的絕對時空觀,揭示了時空的本質屬性。

(2)量子理論:揭示了微觀世界的運動規律,使人們的認識深入到新的層次和領域。

2)現代信息技術

(1)1946年,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誕生:1969年互聯網問世。

(2)意義:在社會、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信息化社會開始出現;推動了人類的生產、生活、工作以及學習和思維方式的深刻變化。

(3)消極影響:垃圾信息、網絡犯罪、虛擬社會等新問題。

歸納總結:

近代以來世界科學技術經歷了不斷髮展的歷程。

(1)牛頓創立的經典力學體系,不僅奠定了近代物理學的基礎,而且為整個自然科學的發展進步提供了理論基礎。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引發了一場物理學革命以及科學思維革命,從而開闢了現代科學技術的新局面。

(2)達爾文提出的生物進化論,在科學理論上的貢獻是劃時代的。這一突破性成就使人類對生命的起源和演化作出了理論上的說明,並得了實踐的驗證。

(3)近代技術的進步對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十分明顯。兩次工業革命分別把人類帶入了蒸汽時代和電氣時代,工業結構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促使社會生產力獲得了迅猛的發展。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帶來了一場科技革命,促使了後工業時代的到來,成為全球化時代的技術特徵。

基礎知識

1.經典力學

(1)背景: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文藝復興促進了思想解放;前人科技成就基礎。

(2)標誌: 1687年,牛頓出版《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3)內容: 牛頓力學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

(4)特點:形成以實驗為基礎,以數學為表達形式的力學體系, 即經典力學體系。

(5)意義:標誌著近代自然科學的形成;是人類對自然規律的第一次理論性概括和綜合,是整個物理學和天文學的基礎;為工業革命創造了條件,為啟蒙思想提供科學理論基礎。

2.生物進化論

(1)標誌: 1859 年,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出版。

(2)主要觀點: 優勝劣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

(3)歷史意義:

①挑戰了封建神學的創世說,是19世紀生物學領域的一場劃時代革命;

②促進了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

③對處於民族危亡時期的近代中國思想界產生了巨大影響。

3.蒸汽機的發明和電氣技術的應用(見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

(1)蒸汽時代: 1785 年“萬能蒸汽機”運用於紡織業;蒸汽機運用於交通運輸業; 1807 年富爾頓發明蒸汽輪船;1814年史蒂芬孫發明蒸汽機車。

(2)電氣時代: 1879 年愛迪生髮明電燈;發明和改進了電話、電報、電影等。

(3)影響:

①蒸汽動力和電力的廣泛使用成為推動社會變革的動力,科技轉化為第一 生產力,生產力大幅度提高。

②推動社會結構和世界形勢的改變,資產階級確立對世界的統治,促使世界市場形成。

③豐富了人類的生活,使人們的物質、精神生活豐富多彩,也加快了城市化進程。

4.相對論與量子論

(1)背景: 19世紀,隨著物理學研究的進展,經典力學受到挑戰。

(2)內容:20世紀初,愛因斯坦提出了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修正了經典力學的絕對時空觀,發展了牛頓力學體系。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說,使人類開始從宏觀世界深入到了微觀世界。

(3)地位:相對論和量子論構成了現代物理學的基礎,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

(4)意義:開闊了人們的視野,改變了人們認識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5.現代信息技術

(1)過程:

①1946年,美國研製成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奠定了現代信息技術的基礎。

②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出於“冷戰”的需要,開發信息技術,互聯網產生。

③20世紀90年代以後,互聯網進一步發展為全球信息網。

(2)功能:

提供文件傳輸、電子郵箱、聊天等服務。

(3)影響:

①它在社會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信息化社會開始出現。

②加快了經濟全球化的步伐,改變了傳統產業結構。

③改變了人們工作、生活及社會交往方式。

④給人們特別是青少年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要點釋疑

1.牛頓力學與相對論的關係

(1)牛頓力學反映的是宏觀物體低速運動的客觀規律,相對論反映的是物體高速運動的客觀規律,它否定了牛頓力學的絕對時空觀,深刻揭示了時間和空間的本質屬性。

(2)相對論也發展了牛頓力學,將牛頓力學概括在相對論之中,相對論是對牛頓力學的繼承和發展。

(3)相對論只否定了牛頓的絕對時空觀,沒有否定整個牛頓力學。牛頓力學是相對論力學在低速狀態下的一個特例。牛頓力學是整個力學的基礎,牛頓所創造的概念,至今仍指導著我們的物理學思想。相對論發展了牛頓力學,打破了傳統的絕對時空觀。

2.比較“蒸汽時代”“電氣時代”“信息時代

(1)工業革命前:

動力(能源):人力、畜力等

信息傳輸方式:馬車

(2)“蒸汽時代”

動力(能源):蒸汽機

信息傳輸方式:蒸汽機車、輪船

(3)“電氣時代”

動力(能源):電力、石油

信息傳輸方式:電話、留聲機、飛機、汽車

(4)“信息時代”

動力(能源):原子能(核能)

信息傳輸方式:互聯網

3.近代思想解放與科技進步之間的聯繫

(1)近代思想解放是近代科技產生、發展的條件,二者相互促進、推動。

(2)文藝復興從思想上解放人和人性,形成了人文主義思想的潮流,把人從宗教束縛中解放出來,激發了人們對宇宙、自然和人自身的探究;之後的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為人們思想的解放及近代科學的發展提供了思想條件。

(3)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又為資產階級反封建鬥爭提供了直接的物質條件,推動了思想解放。

4.科學技術發展的因素

(1)經濟: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經濟的發展是其物質基礎(保證有足夠的科教資金投入)。

(2)思想:人們思想觀念的解放,積極探索自然。

(3)政治:政局穩定、政府重視(科研環境)

(4)對外:交流學習,積極引進外來先進科技。

(5)人才:擁有一支優秀的人才(科學家)隊伍。

5.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

(1)對世界

①推動社會生產力空前發展。

②促進了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第三產業比重上升。

③推動世界經濟格局的調整,世界各地的聯繫更加緊密,強化國家資本主義和科技競爭。擴大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經濟差距。

④改變社會生活方式,給人們日常生活帶來巨大的變化。

(2)對中國

①新中國成立後,以獨立的姿態迎接新的技術革命的挑以毛澤東為首的第一代領導人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和“向科學進軍”的號召。面對中蘇關係破裂和帝國主義的封鎖,中國的科學家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中國在原子能、航天技術、分子生物學等領域取得了與世界同步的重大科技成就。

②改革開放以後,中國打開國門,重新追趕世界科技革命的潮流。鄧小平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1995年國家提出“科教興國”的戰略決策。極大地推動了我國的現代化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