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業協會副會長劉亞清:低溫奶產品銷售已恢復84%左右

新京報訊(記者 郭鐵)3月12日,中國奶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亞清在參加中荷奶業發展中心線上直播活動時表示,受疫情影響,2月10日前,一、二線城市各大商超乳品銷量同比下降50%以上。不過隨著疫情防控向好,低溫產品銷售已恢復84%左右,常溫奶恢復約70%。

劉亞清表示,疫情使奶業產業鏈秩序受到衝擊。首先是因為市場需求難釋放,一季度乳品銷售量價齊降。據不完全統計,2月10日前,一、二線城市各大商超乳品銷量同比大多下降50%以上,中國奶業20強企業的銷售額同比下滑53.3%,環比下降67.8%。同時受產品保質期的限制,企業為快速減少積壓,盤活資金流,不得不以買贈、打折等形式開展促銷,刺激消費市場,乳製品價格間接下降。

其次是由於人員和原料供應短缺,部分生產線停工待產,整個乳業的產能縮減。為保障產業鏈最低限的運轉,很多加工企業採取噴粉轉存原奶。截至3月3日,中國奶業20強企業每天噴粉奶量仍高達1.5萬噸,企業負重承壓。

最後是養殖企業受成本上漲和銷售價格下降雙層擠壓。生鮮乳需求下降,收購價格持續走低,據農業農村部監測數據,我國奶業主產省近7周生鮮乳收購價格從每千克3.87元降至3.77元,下降2.6%。另據中國奶業協會對中小牧場的奶價監測,近2個月,生鮮乳收購價平均每千克下降0.3-0.6元不等。同時,飼料成本上漲5%-10%不等,淘汰牛及小公牛無法售出,資金迴流受阻。中小牧場的生存空間進一步縮小。

不過,隨著疫情防控趨勢向好及復工復產政策落實,從2月中旬開始,奶業產業鏈市場秩序逐步恢復。據不完全統計,截至3月8日,低溫產品的銷售恢復達到84%左右;常溫奶恢復比例約在70%左右,奶業總體有序回升。

劉亞清還特別提到了奶業上下游聯動抗“疫”的成果。伊利計劃全年提供50億元資金,從金融、物資、技術多方面馳援牧場渡難關;蒙牛提出“保收購、保供應、保運力、保資金、保運營”五大舉措,3月—5月計劃將30億元資金提前預付奶款,全年預計向奶農提供100億元授信,保障合作牧場經營發展;光明乳業率先承諾 “不拒收一滴奶”;三元、君樂寶、完達山、長富等企業也按照合同約定執行收奶。

新京報記者 郭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