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芬娅谈茶事:人在草木间,品茶品人生(1)


刘芬娅谈茶事:人在草木间,品茶品人生(1)

在日常生活中 能够融入到我骨子里的两种液体,一种是写字画画的墨,另一种就是养性怡情的茶了。

爱上品茶,可能是得益于爱喝茶的父亲自小给予的熏陶吧!在旧时的记忆里,大概称之为小时候的那个年纪吧,晚上写完作业后,博学的爸爸总会给我和弟弟讲一些枯燥学业功课之外的雅趣。品茶,茶经,茶趣,关于茶的故事,便是其中之一。

由是结茶缘,至今相伴随。

中国的汉字很有意思,比如这个“茶”字便是如此。以我对“茶”字的解读,谓之“人在草木间”。如果延展来去品味“茶”字,既有风过草木娑娑响的灵动,又有耕作换衣食的写实,还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野趣。

河南地处中原,便有一款茶列入全国十大名茶之列,信阳毛尖是也。在信阳,家家户户都喜爱喝这个茶。一大清早,男人们手捧茶杯,大半杯的茶叶,碧绿的茶汤,一喝便是一天。

我也喜爱喝信阳毛尖。泡上一杯雨前茶,嫩芽或者嫩叶在水中上下沉浮,轻啜一口,苦味逼人,入喉甘甜,一股像炒熟板栗的香味,入喉头,清香无比。这是信阳毛尖给我的感觉。有一段时间我对信阳毛尖甚钟爱之,曾经每天贪婪于这种感觉中,品味信阳毛尖之妙境。

但信阳毛尖认地认水。在信阳境内用信阳山泉水冲泡的信阳毛尖,无论是茶水之汤色还是口感,都优于、别于在外地冲泡。

刘芬娅谈茶事:人在草木间,品茶品人生(1)


2011年,我师父托一位师兄,给我从广州光孝寺带来了一坨用棕叶包裹着的老茶饼。这坨茶饼从外观包装来看,无非是粽叶上多了岁月的印记。而打开粽叶,茶饼颜色呈深褐色略带暗红的质感。我那时虽然不懂茶,但知道这茶还可以,所以,每有朋友们到家来,我便拿来冲泡做招待之用,给大家品这老茶。在我的意识里,觉得好东西应该大家分享才对。

有一天,家里来了一位旧友,还带来了一位开茶叶店的朋友。我一如既往的给他们冲泡了这坨老茶饼。他们在品茶的间隙,开茶叶店的那位朋友在征得我同意后,拿起这坨老饼茶看了又看,闻了又闻,然后笑着对我说:“刘老师,这饼茶以后不要再用了,留着吧,等到给你儿子娶媳妇儿时,当送给亲家的见面礼”。

我不解的问道:“为什么?”

他笑着答道:“刘老师,这茶贵重,您每切掉一小块茶,就相当于切掉了一个金戒指。”

我不解地笑了笑。

刘芬娅谈茶事:人在草木间,品茶品人生(1)


他看了看我的表情,知道我并不懂茶,遂对我说道:“这是存放了三十来年的老普洱茶。原是生普,在岁月和光阴的浸润下,已经变成熟普了。茶汤如红葡萄酒一样浓烈,香味醇厚。这是我这大半辈子喝过的最好的茶!我是个卖茶的,我不缺茶,但这么好的茶应该收藏,或者遇到懂茶的人才可拿出来品赏。说句不好听的话,一般人喝这茶,真是糟蹋了这么好的东西!”

我一笑置之,没置可否。

知道了这茶的珍贵之后,我便把这坨有些年岁的普洱茶饼当宝贝般收藏着,自此也变得吝啬起来,不再随意拿来做招待只用。后来,去广州见师父,便把这坨老普洱茶饼怎么怎么珍贵,我又如何珍惜珍视之类的话告诉师父听。师父听后淡然的对我说道:“别收藏了,茶,是用来喝的,要懂得慈悲喜舍……”

师父一语,使我顿悟,受益匪浅。回许昌后没过多久,这饼陈年普洱便在世间化为了无形。


刘芬娅谈茶事:人在草木间,品茶品人生(1)

jj精彩贴文回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