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評大豆貿易戰:死了張屠夫不吃混毛豬

山雨欲來風滿樓,當前市場對於中美貿易即將在7月6日大攤牌十分關注,很多市場人士,特別是大豆進口商、壓榨企業及飼料加工企業、養殖企業等對未來國內大豆市場需求如何得到滿足既關心又擔憂。一方面關心是與自已的切身利益相關,另一方面擔憂是怕中美貿易大攤牌後失去了美國大豆的供應。

在我國民間有一則著名的寓言故事——“死了張屠夫,不吃混毛豬”。雖然市場預計中美貿易7月6日大攤牌後市場態勢可能向壞的方向發展,我國會失去一個大豆等農產品的主要進口來源國,但只要我們綜合利用全球農產品市場資源,合理調整國內農業種植結構,長期來看,我國對大豆等農產品的需求是可以得到滿足的,大豆、豆粕、豆油等農產品期現貨價格自年初以來所表現出來的大幅波動態勢,在未來將趨於平穩,國內農產品價格等將回歸到合理價區,且會向有利於農民增收的方向發展。

第一,在國內農產品市場,將主要體現在各個農產品的種植面積、產量、流通量、庫存量等到將趨於均衡,如大豆種植面積與產量將在價格適當上漲的引導下趨於增加,玉米、小麥等農產品當前供應過剩與庫存龐大的現象將消失。

第二,在國際農產品市場,我國進口農產品將趨於多元化。特別是昨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文下調部分亞太國家的大豆進口關稅,並公佈了其他關稅下調的產品清單等將令來自亞太的大豆等農產品增加,有利於滿足國內市場需求。

趣評大豆貿易戰:死了張屠夫不吃混毛豬

據瞭解,我國將自7月1日起將印度、韓國、孟加拉國、老撾和斯里蘭卡大豆進口關稅稅率從3%調降至零。清單還包括化學品、農產品、醫療用品、服裝、鋼鐵和鋁製品,這些產品分別獲得不同程度的關稅稅率下調。

業內專業人士認為,在中美貿易大攤牌的時間日益臨近之際,我們開闢新的供應渠道,雖然在短時間內無法根本解決供應問題,但可以緩解未來國內進口大豆供應緊張的局面。

據期貨日報記者瞭解,去年我國進口大豆總量在9555萬噸左右,主要進口來源國為巴西、美國和阿根廷。其中,去年有5093萬噸大豆來自巴西,佔了中國大豆總進口量的53.3%。美國大豆的比例為34.4%,為2006年以來最低佔比。

實際上近年來,我國不但在東北地區大力鼓勵農民擴種大豆,而且還大量從俄羅斯等國開闢出了新的大豆供應源。據瞭解,近年來,東北三省一區的大豆、高粱、葵花等農作物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產量增幅喜人。與此同時,來自俄羅期等國的大豆、小麥、玉米、油菜籽、葵花籽等已在我國北方地區大量出現,滿洲里等地也新建了油脂加工企業。

另外,從近期國際市場大豆等價格走勢分析,受中美貿易問題久拖不決等影響,CBOT大豆期價持續下滑。而在未來我國找到新的大豆替代供應源之後,預計CBOT大豆等農產品期價繼續下行的概率較高,當價格跌到一定程度後,當前預期的關稅加徵的影響將減弱,屆時市場會進入新的平穩時期。

從近期國內外大豆、豆粕、豆油、菜油、棕櫚油等農產品價格漲跌與中美貿易問題的聯動性分析,中美貿易如何攤牌對農產品價格的影響正在不斷弱化。由於近年來國際市場主要棕櫚油生產國的增產,加上巴西、阿根廷大豆產量持續增長, 美國大豆價格漲跌與產量的增減對國內相關農產品市場的影響已不如以前。而在當前市場風起雲湧之際,廣大期貨投資者可適當地調減交易量與持倉量,待市場發展態勢明朗後才逐步加大投資力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