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是人性本善呢,還是人性本惡?

泗水留情


人性本真,所有的信仰、道德、尊嚴、意義等都是人虛構出來的社會規範。如果一個人從出生就完全與社會脫離,不受任何價值體系的影響,那麼他的唯一行為準則就是本能,而動物的本能往往是自私的,以自身的利益、安全和慾望為優先,所以在善惡之間更接近於惡。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每個人在社會化的過程中要學會分享與奉獻,剋制自己的慾望,尊重他人的利益,培養家國情懷重視他人和集體的生命財產安全,這些要麼是與本能相違背的,要麼是強化本能中善的部分。為什麼教育程度越高的人犯罪率越低?因為人性中的惡大於善。


Lazylazyer


想討論這個問題,不如去看93年的國際大專辯論會的決賽。我只記得反方在最後陳述中四辯蔣建昌說了一句話: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要用它來尋找光明!一下給我驚到了,這TM是人能想出來的話嗎?後來才知道是顧城的一句詩。

一晃二十多年過去,我也從一介少年熬成了中年大叔,但當時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




阿多巴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吧,以前我認為是性本善,畢竟孩子出生的時候什麼也不懂,看過一本書之後我對性本善保有一絲懷疑,孩子出生的時候什麼都不懂,但是當孩子在母親懷裡的時候,會搶媽媽手裡得東西,哥哥來找媽媽的時候,孩子也會推開哥哥,這個不是大概是人性的本質吧!


三斤肉餡


我認為人性本無善惡,但人性是向善的,後天的教育環境決定了人的善惡。比如,狼孩,生而為人卻被狼養大,具備了狼的屬性。如果在父母身邊長大,他應該是個健康好少年。

人類的文明可以說是一部向善的歷史。孔子說“仁”,孟子稱“善”。佛教以“慈悲為懷”,基督教也有“博愛”的教義。

“善”就是要求人們不但不要做有損於他人利益的事,而且還要多做有利於他人及社會的事,不計報酬,不計名利。“善”也是一個知行合一的詞,“善”包括善心、善言和善行,社會需要善人,更需要善的時代環境。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現了向善的本質:“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建設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對美好社會的生動表述。“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規範。





半支蓮6


人性論一直是如今儒家最為重要的基礎觀點之一,但針對這個問題,即使是歷代大儒們也一直爭論不休。

其中最有代表的,就是孟子的“人性本善論”和荀子的“人性本惡論”。那麼除此之外,有沒有其他聖賢提出過不同的觀點呢?今天小編帶小夥伴們一起了解下。

孟子

孟子性善論

孟子的性善論在中國廣為人知,也是性善論最堅定、最有力的支持者。

畢竟孟子被後人尊為僅次於孔子的”亞聖“,其地位和影響力都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人性本善的觀點佔據了正統地位,

孟子的性善論,並非只是誇誇其談。孟子在它的一些著作中對”性善論“都有一定介紹。

例如在《告子》篇,孟子就試圖去證明人性本善觀點的正確性,但顯然有點牽強。

孟子

首先孟子認為,人之所以為人,而區別於其他動物,其主要原因就是人有“人性”,而這所謂的“人性”被孟子歸結為仁、義、禮、智、信。

然後孟子說,既然人性根本是仁、義、禮、智、信,而這些都是好的品質,這些好的品質又必須基於“善”,才能發展而來。人性如果性本惡,又怎麼會有仁、義、禮、智、信呢?所以人性最初必然是善的。

顯然,孟子的說法有點牽強,孟子直接將人性總結為仁、義、禮、智、信。對其他負面品質視而不見,這本身就有問題。

孟母三遷的故事

荀子性惡論

荀子在儒家是一個頗有爭議的存在,首先,荀子雖然也是儒家聖人,但卻並不贊同的孟子的性本善說法。而是直接走向另一個極端。認為人性本惡。

另外就是,荀子雖然是儒家代表人物,卻教育出了兩個頗負盛名的法家弟子,即韓非子和李斯。

而秦朝後期的焚書坑儒又和當時的丞相李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這就也導致了李斯的師父——荀子在儒家的地位頗為尷尬,尷尬到什麼地步呢?至今,孔廟中都沒有荀子的牌位,由此可見一斑。

荀子

在小編看來,荀子主張的性本惡說其實就是法家理論的倫理基礎。

為什麼法家主張依法治國,用嚴刑峻法來約束人們?

因為他們認為人性本惡。既然人性本惡,就要有另一種手段來抑制人性中的惡。而且這種手段還必須能不被人性干擾,於是自然而起就產生了法律。

所以說,荀子和法家的關係可以說是密不可分。

荀子勸學

告子“人性如水”論

在小編看來,無論是性本善還是性本惡,顯然都太過極端,都不正確,人性是複雜的一個東西,不可能簡單隻用善惡來一言概之。

那麼在性本善和性本惡之外,諸子百家中還有沒有其他人提出其他的關於“人性最初”的理論來?

答:有。他就是告子,先秦諸聖之一。

因為先秦書籍能流傳至今的少之又少,所以致使很多諸子百家的理論典籍都失傳了。

其中就有告子,告子本身並沒有什麼著作留下,現有的相關書籍中最重要的就是收錄在《孟子》一書中的《告子篇》。

至於告子的身份,歷來也爭議很多。他在思想學派中屬於法家,卻有人說他是孟子的徒弟,也有人說他的墨家創始人墨子的徒弟。總之是眾說紛紜。

告子針對人性之論提出了一種新的說法,而且也是小編覺得目前為止最為正確的說法。

《孟子告子》篇

告子曰:性,猶湍水也,決諸東方則東流,決諸西方則西流。人性之無分於善不善也,猶水之無分於東西也。

這句話簡單來說就是,告子認為人性最初並沒有善惡之分,就像了流水一樣,是善是惡全看後天引導。如果是向善引導則為善,如果向惡引導則為惡。


張申安字家易


人性本善還是本惡,大家從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認知。我想從二個階段來談點認知,同大家探討,拋磚引玉。

第一階段。古人智慧是非常高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人從誕生之初,是善良的,性本善。有人認為無法證明,我以為從兩個維度可以證明三字經這個論述有其科學道理。第一個維度,實踐。人類社會5000年曆史,至所以有今天,是人類多數人是正能量的,善良的。用反證法可以證明,如果人類歷史惡魔佔主導,佔大多人的心靈,人類肯定巳經毀滅了。人類歷史是一個善良戰勝邪惡的歷史,大多數人是善良的,有情感的。第二個維度。醫學科學。生命孕胎十月,醫學證明了父母的善惡,父母的基因,父母的性格等,已經遺傳給孩子了。人之初,獨立於母親的母親,誕生了。可之前有十月懷胎,而第一個維度巳證明,世界上大多人是有情感,善良的。這些優點,善良之心已經用十個月懷胎遺傳了。從而證明了人之初,性本善。

第二階段。性相近,習相遠。古人講了隨著年齡長大,環境不一樣,每個人成長軌跡變得完全不一樣,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在這點上,大家的認知比較一致,沒有爭論。

人是善還是惡,一直是人們熱門話題,究其原因,人有私心,人會利己,有很多個案證明人是利己和惡的,同樣更多的個案證明人是善良的,利他的。人類善良至所以能成勝邪惡,除了人類善良是大多人的選擇,還有法律保駕護航,還有道德約束,還有全人類優秀文化傳程。善惡不必爭論,人心向善,做一個正能量的人,生死輪迴時有善報。




華仔之薪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話所有人都聽過,可我覺得人生來沒有善惡之分。

人之所以是人,是因為有慾望,慾望是人類前進的動力,也是人類最可怕的東西。就像一把利刃,學會怎麼去利用他,也要懂得去剋制他。

我不支持孔子的人性本善,也不支持荀子的人性本惡,從來都沒有什麼善惡之分,只是立場不同而已。

人類最初獵殺動物,食肉果腹,取皮加身。都是為了生存,在動物看來,人就是惡的,人剝奪了它們生存的權利,可在人類看來,這沒錯,天氣冷了,我沒有皮毛就會凍死,沒有肉吃就會餓死。

這是立場的問題。

人類在野外下陷阱捉熊,熊落入陷阱,導致熊掌或四肢撕裂。熊被捉到後,被人養著活取膽汁,要被人類殘害近二十五年,熊痛得掏肚自殺。但人類魔高一丈,給熊穿上防止自殺的鐵衣,使熊無法移動分毫,連自殺也不能。 熊肚子被人類挖一個洞,插入鐵管到膽,每天活取膽汁數次,鮮血淋漓,劇痛無比,熊痛苦的吼聲像打雷,可是穿了鐵衣,無法動彈。(節省成本,沒有麻藥) 有隻母熊痛苦不堪,在人類要對她孩子小熊開腸破肚之際,搬開鐵籠子,把自己的孩子小熊撕碎——不願意讓小熊受一輩子的地獄。

我承認人都有自私的一面,人的這種貪念,自私,做出了很多傷天害理的事情。

民國時期有很多大惡人大土匪,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他們為了生存下去,不斷去欺壓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他們在沒有上山當土匪的時候,他們中有沒有很多原本也是善良的百姓?如果有可能誰願意幹這種傷天害理的事?難道他們是真的惡麼?

人生來白紙一張,在上面填寫描繪什麼,都取決於他人。如果一個人正確開朗的過完一生,我想他不會出現惡的一面。

其實說到底,就是教育,賦予正確的三觀,在出現問題時,有人及時開導指正,這樣起碼會在心裡留下“善”的種子。

慾望推動了整個人類的進步,在發展中獲得了知識,知識能讓人開闊眼界,分清善惡,是非對錯,從而制定了法律,法律約束著人們不能成為一個惡人。

凡事都有對立面,有善就有惡,如果沒有惡的存在,拿什麼來標榜善的美好?

善惡,不取決於人,而取決於大環境。


陽陽的生活日常


這個問題的正確答案,應該是人跟人生來就不一樣,世間萬物都具有多樣性,所以不能一概而論。因為不同的人與生俱來的天性不一樣,所以後天導致的行為可能呈現善或惡不同結果。

人性之本,就是人之初,過去三字經說性本善,肯定不對。你怎麼證明性本善?有很多小孩子會動了就有性情頑劣粗暴的表現,如喜歡打人毀物,如果接近小動物甚至能殺死小動物,你能說這叫性本善嗎?但是有的卻相反生來溫順。所以事實明明是人跟人不一樣有各種各樣好嗎?後來新三字經改成如玉璞,意思說可以後天雕琢,改造,或如白紙一張,我認為也不全對,因為古有言有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一說,每個人確實都有不可改變的先天根性,也有後天可改造的部分。擅於發現每個人先天的不同並結合實際情況循循善誘才有根本意義。

人的天性,根性,包括剛柔粗細曲直等根本因素,而善、惡本是人事的結果,具有相對性和社會因素,而不是人的本性。現實社會生活中就算你是所謂好人,你有善意,但是結果常常做出惡事也常見,這就是好心辦壞事。所以善惡是不同的人性以先天本性為本,經過不同生長途徑包括成長經歷家庭社會環境影響,導致的最終結果。所以,講人性之本,不宜以就是善或者就是惡下結論,更不能非此即彼一概而論。


夜宇之音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人性本善,貪念過多則成惡。

我覺得,一開始我們都無所求,所以童年時每個人都可以恣意灑脫,簡單快樂。

後面,慢慢長大,想要的東西很多,有了貪念,一念之差,為了得到不擇手段,越陷越深,向著惡一路走去,萬劫不復。


比甘幸福嘮


人之初性本善,沒有任何一個人從剛剛出生到懂事,內心裡充滿著邪惡和怨恨!但是人之初又本惡,自私狠毒無情在人身上又盡顯。

說白了就是一句話,沒有絕對的一個人就是徹底的善,更沒有一個人完全是每天每夜24小時心裡都充滿著邪惡和兇狠!善和惡在人的身體裡共存!

本來這世界就是相對的,有黑天就得有白晝。白天干白天的時,晚上就幹晚上該乾的事。白天不能幹晚上的事,因為白天在陽光之下,太陽在天空刺眼,晚上不能幹白天的事,因為黑夜是讓人注意休息!

所謂的性本善,只是一些人善的東西主導他多一點,比如看到乞丐他會同情,扔個麵包或者給點錢。而惡的人看到,不僅面無表情,而且是嘲笑幸災樂禍的冷漠!

但是,性本惡的人,也有他善的一面。即使大惡不赦的殺人犯,他也是一個孝順父母的好兒子。再善良的人,也許只對自己的老婆疼愛有加,天天仁義道德的也許是一個對父母無情無義之人!

這麼看的話,到底說人本善還是本惡就很難一刀切!你說所有人都惡,那是不可能,滿大街的惡人,心裡充滿仇恨,看誰都不順眼,不是面露殺氣就要拿刀砍人,這世界就不能存在了!

可是你要是說性本善,那更不可能。你的票對於有的人開始,就是惡。而有的人的惡,對於某些人就是少。這就比如你看到一個真正的惡人在侮辱一個小姑娘,而你善,看幾眼就拍個視頻發到今日頭條,而所謂的那個性本惡的人,卻徒手衝上去,救了女孩一劫!

所以還是辯證的看吧。誰也不是真正的完人,這個世界需要協調和平衡。就像動物世界裡的草食動物和食肉動物,也可以想象是男人和女人,這個人間本來就是互補的。只是,看哪一方能佔據最終的支配!

不管人性是善還是惡,最重要的還是要以德為本!也不管善也好,惡也好。大家都能做基本的善!

而最基本的善就是:百善孝為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