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寨守候千年——英談古寨


千年古寨守候千年——英談古寨

英談古寨


在古代,英談所在地的邢臺具有重要的戰略位置,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具有“佔地太行就可囊括三晉、躍馬幽冀,揮戈齊魯、問鼎中原”之美譽。據傳,“英談”原是唐朝黃巢起義軍留下的營盤,明朝永樂年間,山西一路姓大戶舉家來此落戶,繁衍成寨,並陸續建造了具有明清建築風格的建築群落。隨著歲月的流逝,原來的“營盤”也逐漸叫成了“英談”。(古代來歷)

就是在近代,英談的戰略位置也不可小覷。民國時期是河北省政府所在地,冀南銀行所在地;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總指揮部就設於此地,高級將領劉伯承、鄧小平、左權運籌帷幄,指揮八路軍,打擊日寇,捭闔縱橫,決勝千里,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偉大的勝利。(近代)


千年古寨守候千年——英談古寨

暨南銀行舊址

古寨三面環山,依山傍水,錯落有致;二三層的小樓皆用石塊砌成,一條石街、一條小溪蜿蜒穿寨而過;村寨猶如歐洲中世紀的城堡,有古老的城牆,對稱的箭樓,城的四角設有城門,雖已殘破,但古樸異常。這裡的石樓、石巷、石街、石壁、石橋、石井石牆,石磨,石欄杆,石窗,石凳,石花紋,石碾,石構件古石樓、窯洞、古石欄杆、石巷、石街、龜背石壁、古井、一滴泉、古木雕刻、財主院等古蹟。,都經歷了數百年的歷史,彷彿訴說著近千年的世事滄桑。


千年古寨守候千年——英談古寨

窯洞內


千年古寨守候千年——英談古寨

石杵


寨子內,街巷、河溝蜿蜒曲折,縱橫交錯;古樸的石樓,或二層或三層,坐北朝南,而東西南三面,皆是一層的平房,除此之外,每戶人家都建有前後兩門,大小相近,而且戶戶相通。只要家中有人,前後兩門大敞四開,所以在節日的時候或者有什麼重要情報需要傳遞,從一家出發可以串遍全村。整個寨子大約一百多個院落,但大部分已沒有了人居住,居住的只是一些老人和孩子,偶爾能看到有小孩兒在巷間玩耍,有

老婆婆在門口曬太陽,原來大部分的年輕人都走出了大山,到山外更廣闊的世界去尋找自己的夢想。


千年古寨守候千年——英談古寨

石磨


千年古寨守候千年——英談古寨


這木雕鏤空的門樓,院裡邊的小石磨,小街旁棄之不用的磨盤,這裡的石頭建築是很珍貴的,層層疊疊,錯落有致,地界是用石塊壘起的畦背做的標記。小地塊長出的莊稼是不適合用機械收割的,山區的人們勤勞善良,愛惜土地就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他們就是在這樣並不肥沃的土地上,用辛勤的雙手,書寫著錦繡文章,描繪著迷人畫卷。


千年古寨守候千年——英談古寨

石橋


這裡有三街、八巷、36孔古石橋、古石樓、古窯洞、古石欄杆、石巷、龜背石壁、千年古井、一滴神泉、古木雕刻等古蹟。有抗戰時期彭德懷、劉伯承、鄧小平、左權、國際友人白求恩舊居,八路軍被服廠、印刷廠、冀南銀行、國民黨河北省政府舊址等景點。 2000米古石城牆圍繞古村,儼然是一座“紅色古堡”,是目前我國北方保存最好的古寨,堪稱“江北第一古寨”。

古寨依山傍水而建,房屋多為二三層的小樓,用石塊所砌。進了寨門,一條石街,一條山溪,一上一下,蜿蜒穿過村落。村寨像一座歐洲中世紀的城堡,有古老的城牆、箭樓、四角的城門,雖已殘破不堪,但古樸異常。翻過古寨後面的山就是山西左權。


千年古寨守候千年——英談古寨


村寨的建築不用燒製的磚瓦,牆是硬朗朗的石塊,瓦是冷薄薄的石板,瓦排列有致,使得屋頂別有一番韻味。

千年古寨,歲月流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