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贵有“自知之明”,欺骗从自欺开始,教育始终是还原本真

《老子》“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论语·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唯有弄清我是谁的人功成名就,最有代表性的是唐三藏,一句“贫僧唐三藏,来自东土大唐,去往西天,拜佛取经”完美的解释了自己的人生定位和三观,为后代励志奋斗的楷模。

人贵有“自知之明”,欺骗从自欺开始,教育始终是还原本真

法门寺 大愿地藏王菩萨 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要弄清“我是谁”这个伟大的哲学谜题,爱生活爱学习的你应该听过一个叫“小和尚卖石头”故事,您信了吗?故事的大概情节是这样的:

一天,一个小和尚跑过来,请教禅师:“师父,我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呢?”禅师说:“你到后花园搬一块大石头,拿到菜市场上去卖,假如有人问价,你不要讲话,只伸出两个指头;假如他跟你还价,你不要卖,抱回来,师父告诉你,你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第二天一大早,一家庭主妇走了过来,问:“石头多少钱卖呀?”和尚伸出了两个指头,主妇说:“2元钱?”和尚摇摇头,家庭主妇说:“那么是20元?好吧,好吧!我刚好拿回去压酸菜。”

第三天早上,在古董店一个人说:“2000元就2000元吧,刚好我要用它雕刻一尊神像。”小和尚听到这里,倒退了一步,非常惊讶!

第四天一早,小和尚又抱着那块大石头来到了博物馆,有人说:“我是要给你200000元!”


人贵有“自知之明”,欺骗从自欺开始,教育始终是还原本真

螃蟹身上的绳子,可以带水分卖出螃蟹价格,一定没人食用

类似的鸡精故事还有:稻草绳绑在什么上就按什么价格买掉。螃蟹身上的绳子,可以带水分卖出螃蟹价格,一定没人食用,最终被丢进垃圾桶。没有自知之明的绳子,往往真的认为自己是螃蟹了,陪衬了别人埋没了自己。

人的欲望有两种,一种叫外欲,一种叫内欲。实际上杜撰这两个故事的所谓“教育家”、“导师”,与佛教、国学、哲学没有丝毫关系,为了不可言喻的目的分别激发了痴人的内欲望和外求索。外欲:贪于世事,外求贪名求利,对名利取之无度,整日奔波于名利之中,于是而生烦恼,身心疲惫。内欲:探宇进修,求索真理,自以为无所不知,总是找人争执辩论,不虚心 不请教,以至烦恼而生。


社会有一套衡量体系,真正的价值还是本身。

玉,美石也,圣,贤人也,玉经大地洗理至美,人因见贤思齐强大。无论和尚手里的石头在他人的眼里怎样评价,成为商品的那一刻,金店银楼的掌柜都会取下编织成中国节的绳编,根据等级衡量,容不得掺假水分。在内行的圈子里,蒙骗不了长眼的人。

奸商因狡诈得一时之利,尖商确以坦诚铺垫大商道。在历史的长河中,纵览百年基业的品牌无不以诚信为本,所以《大方广佛华严经》:信为道元功德母 , 长养一切诸善法。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一切谎言最先相信的都是自己,绑螃蟹的绳子离开螃蟹的瞬间必然一无是处满身腥臭,成为垃圾。

诚信是铭刻给自己的笃行,自欺也是从自己相信开始。更好的生活和工作,从弄清楚我是谁,我要成为谁开始?石头和草绳的蜕变或许很难,但是人的成长简单且任重道远,人的成长是见贤思齐励志笃行等我们相信的那些名言警句,贵在自律坚持。在从量变到质变的路上,或许看不到黎明前的曙光,只有登顶时刻鸟瞰八方才知坚持的意义。

人贵有“自知之明”,欺骗从自欺开始,教育始终是还原本真

鉴定自我 自律坚持 不做两栖青蛙

我究竟是谁?我只是我要成为的社会角色。在家我是儿女是父母是兄妹;在工作中,是职员是老板是客户,总有一些楷模供人倡导,总有些我所敬畏的贤良,他的光环有镀金的作用,是人从量变到质变的登顶拐杖。

我是谁?

我是去伪存真的本我,我要成为的角色。往往人因欲望迷失方向,懈怠懒惰何尝不是一种欲望?

我是谁?我就是我要成为的那个社会角色,或者说是我成为我的过程。

我是谁?我是印证我信念在路上的登山人。山有多高,山有多美,只是一个传说的印证过程。



正经一本每日一篇正解实用国学文化

分享国学、哲学、心理学、社会行为学正能量;

关注个人成长、团队建设,共同探讨修为之道。

欢迎添加关注,评论、分享、留言、探讨、收藏、转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