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游其实就是拿钱买罪受,是从一个活腻了的地方到别人活腻了的地方去,不知大家有没有同感?

胡士忠3


题主说出了真话;但是良药苦口,本人因为赞成上述观点遭到一部分网友的反对。旅游的利弊得失,也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千金难买一个愿字”。

坐车、吃饭、观光以及购物倒是没什么,关键是物有所值;不是去凑热闹。如果能够放松心情,拥抱大自然,体会人生百态的旅游固然值得;如果只是走马看花,过目即忘记还不如在家门口找一个风景区度假。

现在的旅游,和十五年前的旅游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购物成为旅游中必不可少的项目。不仅是“拿钱买罪受”,而且还是“买买买”,肥了旅行社及当地的“购物店”。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旅游现在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一种时尚而并非领略风光,体验异乡情调。每当“小长假”、“大长假”,全国各大旅游景点人满为患,交通异常拥挤;而且中国旅客已经走出国门,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资源群体。

“桂林山水甲天下”,我记得2011年的时候去广西桂林旅游,漓江的风景确实美如画。但是,晚上去看张艺谋导演的“印象刘三姐”,却十分扫兴。因为这个项目的旅客实在太多,人挤人黑压压一大片,观赏的内容很老套,表演手法内地很多城市都有。还有桂林原先出名的溶洞,现在内地很多城市都有,同质化现象十分明显。

我的老同学和老同事,以走偏世界各地为荣。为此投入大额资金,但是从微信朋友圈里发出来的照片,看不出旅游感悟及旅游地文化的感染。按照本人的拙见,如果对于佛教文化没有基本常识的旅客,到过一二个佛教圣地即可,没有必要面面俱到。

“廉价航空”的飞机票,陈旧的大巴和中巴车;购买一些不太实用,而且买回来放在家里的商品,真的没有多少性价比而言。如果自己捂紧钱包不买东西,好像是欠导游什么的,整个旅行过程都提心吊胆。

“忠言逆耳”,啰啰嗦嗦讲了一大通旅游的“不是”,有些网友要“喷我”了。但是,他们如果省下大笔的资金,亦不会打赏我这个“倔头”。希望受到我启发的网友,想通之后回过给我点赞、加个粉丝什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