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情,通事理”,怎么解释?

简诺143696426


我们在社会上时常听到一句话:关系是第一生产力,有了关系哪怕你没有能力,一样可以飞黄腾达。其实反应的就是人脉关系,人情社会。俗话说:人不到礼也要到。反应的就是为人处世的事理。

人情世故是人类的特色文化,也是刻在人类骨髓里的一种精神面貌。

曹雪芹著作《红楼梦》反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即:达人情,通事理。达:懂得。情:人之常情。理:道理,规律。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靠“人情”来运作的。“洞明”“世事”和“练达”“人情”是一种学问,也是为人处世的方式,更是社会生活的条件。

通晓世故人情,人在生活和交往中离不开人情,人情起着影响和主导人生的重大作用。

因为,通人情可结人缘,通世故可明世道,通礼仪可得礼遇,得此三通则心通、路通、人通、事通!


为龙


“达人情,通事理”,这六字,表层意思并不难理解,关键要理解“达”与“通”,二字意思同为通晓、懂得之意;六字合在一起,通俗地说,就是很会做人。

“达人情”,出自宋代邵雍的《人情吟》“人达人情,无寡无广。天下之事,如指诸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通晓人情,他就不会孤立无援,也不会茫然;天下的事情,处理起来,就如同手指长在手掌上,可以驾驭自如。

“通事理”,出自清代官员、诗人张维屏的诗句“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意思是说读书的目的是要通晓事理,强调“通事理”在整个人生中的重要性。

“达人情,通事理”这六字,浓缩了做人的哲理。深入剖析,道理既广且深。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一、“达人情”,是指人要做到情商高。是说人要懂得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就是要懂得人情世故,懂得如何做人,善于处理好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唯有这样,办事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二、“达人情”,是指要以诚待人。做人真诚友善,善解人意,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绝非圆滑虚伪,虚情假意。唯有这样,才能以心换心。

三、“达人情”,是指爱憎分明,把握分寸。应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甚至国际关系,能正确应对,人情施用具有灵活性。对亲友、同仁同事、人民群众,则“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对敌对坏人坏事,则憎之拒之,绝不同流合污。

四、“达人情”,就是要懂得做人低调,善于平衡人际关系。一个人再有本事,也不能趾高气扬,不能嚣张跋扈,不能盛气凌人,不能颐指气使。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须依靠群众,必须依靠团队,否则会孤立无助。

五、“通事理”,就是要顺应时代潮流,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与方向。唯有如此,人生才能有正确的航标,才不会偏离正轨。

六、“通事理”,就是要坚持原则。在原则问题上,没有调和的佘地。如在涉及国家安全、领土主权、人民利益、拒腐蚀永不沾、党性原则等重大事情上,能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站稳立场,不和稀泥。

七、“通事理”,就是要遵纪守法,遵守规则。说白了,就是要有敬畏之心。法纪与规则,视为高压线;不放纵自己,不去触碰它,任何时候都不犯糊,不凌驾于法纪与规则之上,做到既敬畏且自觉。

八、“通事理”,就是要做一个讲道理的人。凡事以理服人,依理为之,一身正气,毫无戾气,绝非蛮横无理,歪门邪道。

九、“达人情,通事理”,二者合之,终归为好好做人,做个好人。要好好做人,应当把修身放在第一位。应该是先做人,后做事。在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要先好好做人。罗曼•罗兰说过,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一个人要想成功,取决于内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因而,先好好做人,才是成功的关键。

十、“达人情,通事理”,合而言之,就是要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中华古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告诫我们要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修身就是要人品正直,满满的正能量。一定要消除自身的负能量,堂堂正正,光明磊落。无论做什么事,做人是前提,如果一个人做人不成功,无论他知识多渊博,能力有多强。水平有多高,做人不行,就难以成就自己及事业。因而,要实现人生价值,我们必须老老实实做人,才能踏踏实实做事。



通俗讲就是“让别人不讨厌你”。

简单一句话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实现起来很难,古今中外真正做到的寥寥无几,中华五千年文人墨客不停地为之向往和追求!历史上儒,释,道大家从和谐,包容,修养,到普世丛生,感化芸芸,不就是为了做到平衡各需,相安无事吗?

“让别人不讨厌你”就必须利益取之有理,善恶适之有度,美丑观之有据,欲望求之有止。人在生活,交往中离不开人情,每个人必须认真对待人情,正确认识人情,妥善处理人情。无论施与人情、接受人情、走人情、求人情、欠人情、还人情都要讲究方法,把握分寸,知轻重,揣深浅,识大体。

“让别人不讨厌你”就必须从人性、事理开始,使人有对世界的系统认识,包括人的思想、世界观、价值观,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等各方面都进入科学的状况,做到明大道、通事理,大彻大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