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唐宋是鼎盛時期,那麼相比盛唐,宋朝在哪些方面更進一步呢?

我們常說,中國古代的經濟、科技、文化、藝術等多個層面是在唐宋時期到達頂峰的,在一首首流傳至今的唐詩宋詞中,我們感受著李唐王朝的恢弘和趙宋王朝的風雅。比如杜甫的“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比如辛棄疾的“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無不訴說著唐宋兩朝的繁華和富足。

都說唐宋是鼎盛時期,那麼相比盛唐,宋朝在哪些方面更進一步呢?

《清明上河圖》局部

那麼如果將唐朝和宋朝做對比的話,他們之間又有什麼不同呢;或者說,很大程度上繼承了唐制的宋朝在哪些方面又取得了進步,青出於藍呢?

經濟層面

唐朝是一個物質非常充裕的時代,這是毫無疑問的,但相比之下,宋朝的經濟顯然更加發達。北宋著名科學家沈括甚至在他的《夢溪筆談》裡公然嘲諷唐朝人,認為唐人眼裡的富足景象與北宋相比簡直不值一提。

《夢溪筆談》(北宋)沈括:

唐人作富貴詩,多紀其奉養器服之盛,乃貧眼所掠耳,如貫休《富貴曲》雲:“刻成箏柱雁相挨。”此下里鬻彈者皆有之,何足道哉!又韋楚老《蚊詩》雲:“十幅紅綃圍夜玉。”十幅紅綃為帳,方不及四五尺,不知如何伸腳?此所謂不曾近富兒家。

沈括說,“唐朝人喜歡寫富貴詩,來記錄他們的器物服飾有多麼華貴,這真是窮人眼光,比如貫休的《富貴曲》裡說“刻成箏柱雁相挨”,這樣的箏就連在鄉間賣唱的藝人都有,是值得炫耀的事嗎?另外韋楚老的《蚊詩》裡說“十幅紅綃圍夜玉”,用十幅紅綃做成的帳子,還不到四五尺,連腳都伸不開,真是沒見過富貴人家的生活啊。”

沈括有沒有吹牛呢,當然沒有,因為並不止《夢溪筆談》這一本書記錄了北宋時期的富足生活。宋人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非常詳細的描繪了北宋末年東京汴梁城的城市樣貌和百姓生活。

《東京夢華錄》:

舉目則青樓畫閣,稜戶珠簾。雕車競爭駐於天街,寶馬爭馳於御路;金翠耀目,羅綺飄香。新聲巧笑於柳陌花衢,按管調絃於茶坊酒肆。八荒爭湊,萬國鹹通;集四海之珍奇,皆歸市易;會寰區之異味,悉在庖廚。


都說唐宋是鼎盛時期,那麼相比盛唐,宋朝在哪些方面更進一步呢?

《清明上河圖》局部

在孟元老的描述中,北宋徽宗時期的東京汴梁城內車馬人流把道路擠的水洩不通,街上金翠閃耀,羅綺飄香,歌女的歌聲傳遍了酒肆茶樓和煙花巷陌,四海八荒的商品都聚集於此。書中提到的當時東京街頭店鋪和酒樓的各類食物多達上百種,包括水果、菜品以及各種肉類等等,高級酒樓使用銀製餐具待客,服務非常周到。

宋朝經濟的進一步繁榮,主要得益於宵禁的取消、商人地位的提升以及煤礦開採技術的成熟。

首先說宵禁。在北宋以前,包括在唐朝,是沒有夜市的,晚上到時間就必須各回各家,商鋪停止營業;而在北宋,宵禁被取消,東京汴梁等大城市變為不夜城,勾欄瓦舍以及酒館茶樓等地幾乎通宵營業,消費水平迅速提升。也正是在北宋中期,中國人的飲食習慣開始由一日兩餐改為一日三餐,據推測,造成這種變化的重要原因就是宵禁的取消,由於人們需要在夜間開店工作或者娛樂,因此飲食規律也隨之調整。

再說商人地位的提升,古代有“士農工商”的說法,商人的社會地位是很低的,他們的戶籍叫市籍,而且只能在固定商業區做生意,比如在長安的西市或東市。到了北宋,市籍被取消,徵收交易稅的機關也移到了城門,如此一來整座城市都在理論上成為了“商業區”,城市居民都變成了“市民”,一個開放性的大都市就此誕生。

提到宋朝經濟發展,不得不說的一點就是煤炭的大量使用。在宋朝以前,雖然也有采煤燒煤的記錄,但基本上還是以植物染料為主,而到了北宋,隨著開採技術的進步,煤炭開始成為主要燃料,煤炭相比木炭和植物燃料具有更高的熱量,從這個角度上說煤炭的大量使用無異於一場產業革命,大大促進了宋朝在冶金、造船、陶瓷等領域的發展。

唐宋城市對比

拿長安和東京汴梁做對比。

都說唐宋是鼎盛時期,那麼相比盛唐,宋朝在哪些方面更進一步呢?

長安與東京汴梁

與東京相比,長安是相對封閉的,住宅區與商業區被嚴格分開,尊卑有序;而在北宋,由於商人地位的提升,住宅區與商業區逐漸連成一片,商家紛紛沿街擺攤,整座城市變得更具煙火氣,也更加市井化,可以說,東京汴梁是一座開放型城市。開放到什麼地步?就連皇宮宣德門外不遠處的千步廊都被小販擺了攤,時任宰相文彥博一度為此非常頭疼。

據統計,在北宋的全國人口中,城鎮居民的比例達到了12%,總人數高達1200多萬人,遠超唐朝;而北宋末年的總人口也超過了一億

文化層面的進步

《唐六典卷三·尚書戶部》記載:“辨天下之四人,使各專其業;工商之家不得預於士。”也就是說在唐朝,士農工商四類人,工和商出身的人是不允許參加科舉考試入朝做官的,這就使得社會階層相對固化。而到了宋朝,這種界限被打破,工商階層也能參加科考,文化得到進一步普及。

此外,由於宋朝印刷術的進步,書籍得以大量印刷,雕版印刷使得大量文學作品進入尋常百姓家,整個社會的文化重心開始下移,平民有更多機會接觸到文化。隨之而來的就是文學表達方式的市井化,唐詩逐漸顯得嚴肅而莊重,隨性灑脫的宋詞開始流行,文人想表達莊重題材時就用詩的形式,想表達細膩情感時就用詞的形式,選擇面更加多樣化。

審美品位不同

魏晉南北朝以來,中原大地深受胡風的影響,從服飾到妝容到審美皆是如此。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寫道,“中國衣冠,自北齊以來,乃全用胡服”,像窄袖、緋綠短衣、長靿靴、鞢刓帶都是胡服的標誌,唐代也是如此。到了宋朝,在衣著層面稍作改進,寬袍大袖的使用頻次增加,漢文化的婉約氣更重。

都說唐宋是鼎盛時期,那麼相比盛唐,宋朝在哪些方面更進一步呢?

唐太宗與宋太祖服裝對比

唐朝以豐腴為美,追求豔麗華貴;相比之下,宋朝的審美觀要淡雅的多,無論是色彩還是女士妝容,都是如此。

宋人的《夢梁錄》中說,“焚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閒事,不適累家。”意思是說,茶道、花道、掛畫和焚香是宋朝人最為熱衷的四般閒事,可見宋朝人生活的細緻和恬靜。

結語

唐朝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佔據著獨特的地位,唐裝、唐人街等等詞彙的產生都是因為唐朝的關係,這是一個令中國人驕傲的時代;宋朝在印象上雖不像唐朝那般勇武,但在默默間,卻帶給今人諸多的高雅之氣,中國人的內秀心理,很大程度上是與兩宋三百多年曆史的薰陶息息相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