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一问:诸葛亮草船借箭时,曹操为何不在箭上涂火油呢?

日常追剧ing


草船借箭发生在三国时期,是在赤壁之战发生之前,吴国三军统帅周瑜故意刁难诸葛亮,让他在十日之内制箭十万支。诸葛亮立下军令状说三日之内便可完成。于是便在第三日上演了草船借箭。对于这段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所写的桥段真假不论。我们结合当时的情境来分析一下曹操为何不在诸葛亮借箭之时火烧敌船。

首先当时的燃料只有植物油,和动物油脂。这两类油脂并不能少量快速的使用。之前有记载的秦始皇的陵墓里就用动物油脂作为蜡烛照明用,汉朝汉成帝也在建造陵墓时为加快施工进度,夜晚用动物油脂燃烧作照明用。之后爆发的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也是使用火攻之术打败了曹操。可以说以当时的条件是可以用动物油脂或者植物油脂涂在箭上的。

我们先看一下孙刘联军怎么用火烧的曹操的船。战前黄盖假降曹操,带几艘小船投奔曹操,船上装上枯柴和干草并用油浇灌。快靠近时点燃小船撞上大船。在此之前是有所准备。

但是草船借箭事发突然,并且江上大雾,曹操根本看不清当时的具体情况,以为有大量敌军趁大雾来袭,只得调旱寨弓箭手射箭阻止敌军靠近。时间仓促,所以没用火箭,实属自然。

二是赤壁发生的时间是在农历十二月份,这个季节气温已经很冷了,无论植物油还是动物油都已凝固了,要想箭上涂油短时间内办不到。

三是当时曹操南征,轻辎而行,粮草并不丰厚,这个资治通鉴上都有记载,甚至都可以说粮草不足。所以说曹操军营中储存大量油脂的可能性不大。

电影三国中孙刘联军所用油脂为鱼油,长江中鱼多肉肥,也是比较合理。但是对于曹操这个北方人来说,用鱼来炼油还是比较陌生的。对于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北方人,我至今都没见过用鱼来炼油。所以对于当时的曹操,可以猜测曹操也并不知道这么一回事。

综上所述,如果在一个晴朗且准备充足的情况下,曹操用火箭烧诸葛亮的借箭船是可以发生的。但是以当时的情况是不可能的。


孟仲冬


我跟你讲,三国演义也好,其他演绎也罢,草船借箭也好,其他三十六计也罢,这些东西都是不成立的,计谋有个前提,那就是对手比你蠢,如果对手和你一个水平甚至比你水平更高,那么计谋肯定会弄巧成拙。草船借箭和空城计都是侮辱智商的计谋,把对手当成白痴都不如。先说草船借箭,设想当时情境,大雾天气,天还没亮,二十几条船靠近敌营,锣鼓喧天。二十几条船动静再打也是有限的,即使主将是白痴,难道整个曹营都是白痴,不可能,常年带兵打仗,阵仗大小仅凭感官就能知晓,根本不需要思考,即使一个小兵也能观察岸边波浪大小来判断对方阵仗大小。射十万枝箭,如果诸葛亮借到十万,那么曹操方面肯定不止射出十万,有可能十五万甚至二十万枝,我们就按十万算,两千弓弩手一人要射五十枝,这五十枝箭就是不小的体力消耗,如果四千人同时射呢?那一人二十五枝箭,四千人站一排,那么长度最少两千米,覆盖幅度远远大于二十几条船,如果站成两排呢,那距离也在一千米以上,也远远大于二十条船的长度,那就意味着有很多箭掉入水里,同时成百上千的箭掉入水里,这可是会有动静的,你总不能从头到尾把曹营的人都当作傻瓜吧!……


豫章秋水


我们说的火油也就是煤油,也叫洋油,清朝才开始进口的,所以那时候没有火油,如果用植物动物油的话又太奢侈,人都没得吃,还用来烧?我听我外婆说,以前的猪都没有肥肉的,原因就是没有多余的粮食喂猪,炒猪肉一点油都不会岀来,还要放点油炒,那时候油是珍贵的东西。


HHY47573885


按常规,利箭用来伤人。夜黑,火箭阻力大,杀伤效果低,还暴露目标,让敌人容易躲避。雾大,湿气重,引火不便,箭涂火油成本高。仓促迎敌,中了诸葛之诡计。


俞远通


既然题主是灵魂一问,爱侃古书的散发弄舟就作作法,招来一二当时的灵魂人物问询问询。

天灵灵地灵灵------急急如律令--------到!


说曹操,曹操到。曹老大来的最快。

小编:曹公,当日饮马赤壁,敌军夜有来袭。你为何不施放火箭呢?

曹操:是哦,我也后悔着尼。早知道俺提前在天猫上定万儿八千个打火机,每支箭上再帮个二踢脚,炸他个村夫灰头黑脸。

别打哈哈,说正词。人家问的是为什么不在箭上涂火油?

火油?什么油哦。我部队大食堂还成天吵吵缺油呢。你给我矿哦。那时别说油少,就是有什么动植物油涂到箭上,点个火还得小半会儿,俩块木头加火石摩擦。总不能事先把一溜火盆拖到江边吧。


你们现在倒好,手指一摁就来火,还带防风的。家家没个几桶胡姬花,就哭穷。要是当时我有打火机,会榨油。还用的着受赤壁之亏吗?当阳长坂坡就把刘备那小子团灭了。油脂浸到麻布缠到箭杆上的火箭是有,那是打有备突袭之战,现用现备,谁没事带个油乎乎布条子箭晃荡,没仗打,还不风干了。这种箭射太远还不行,箭头到了目标,回头一看,箭杆没了,烧半路上了。

后来我有个守陈仓的兵,就用的很好。诸葛村夫驾云梯攻城,他用早备好的火箭,打得村夫愣是没脾气,皱眉叹气的。哈哈,解气哦------

小编:得,您老还打不住了。下次来可别喝这么多了,谢言,请回。

诸葛亮到。

小编:我说大冬天的,老先生别摇您那把扇子了行吗。请教下,当年您草船借箭,就没考虑曹操要是射来火箭怎么办?

诸葛亮:罗小弟说了,曹操要用火箭,他就敢给我上灭火器。总之,我不能掉价。再说了,就是火箭来了,我几桶水往船上草人上一泼,屁事没有。

等等,罗小弟是谁哦?

诸葛亮:罗大才子罗贯中你都不知道?我的代言人哦。

唉,您这一说,我记起来了,这草船借箭是罗夫子为了抬高你,编篡的这段。你不是沽名钓誉之人,今个儿怎么顺着我话题走呢,好像您借过箭似的。

诸葛亮:嘿嘿,不瞒小编,那个罗小弟不是写了演义,大红特火吗,世上圈粉以达亿计。叮嘱过我,不可透底。不然他会掉粉多多。人家这么美颜我,这点面子我还得应的。你可不要告诉别人吆,欧开儿。

这都什么事儿。您老回吧,我还约了罗夫子,您半路上见到他,就别让他过来了。法事酒改日一并送上。

题外:

散发弄舟以谐笔作答,只为增趣些快餐可读性,实无对题主有失敬之意。相反,今之动脑行文答此题,也算自圆自释一丢丢。因为,俺年少时也曾与喜看三国的三五玩伴,产生过此类疑问。后来随着年岁、阅历、翻书量增长,逐渐惑开很多。演义总归是小说家言,做不得史真。但书中展现的忠善、正义,始终是人世大道,这容不得置疑。



火柴的出现,距今还不到二百年。火箭的产生,带竹筒纸糊筒填火药的,是在北宋时期,距离汉末三国已是七百来年后了。影视小说中,火箭烧营退敌,那也是突出画面和艺术加工的手法渲染,不足全信。 现代人是生活、科技大飞跃了,古人之条件之落后,真不是你拿今人之思维去度量权衡的,会主观认为简单,没什么复杂。这种思维有些类似:人们总会认为一名作家或是一位电工,写出文章与处理故障,都是信手捻来、轻车熟路,容易的很。实则人家背后的备课、揣摩,你没看到。跑题了,收笔。


我是爱看古书的散发弄舟,欢迎关注交流赐教。


跨越时空—散发弄舟


因为诸葛亮要借的是箭,不是火箭,要是曹操拿火箭借给他,就货不对板了,要被投诉差评的。



不实用指南


草船借箭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诸葛亮,来帮忙搭台唱戏的还有周瑜和大名鼎鼎的曹操。但是这个故事有一个很大的疑问,那就是曹操射了有十多万支箭,既然十多万只箭都能射到船上去,那为什么不能在这些箭上点上火?如果有一只火箭射出去,那恐怕最后的结果会大不一样吧?

我们在三国演义很多的片段里面都看过,尤其是在晚上的时候,有很多弓箭上面都点了硫磺,上面都有火的。

一来可以照清楚敌人,在夜晚的时候只要火燃烧起来了,就能够看清敌人的阵地和轮廓。二来,火本身就有杀伤力,能够使被射到的人自乱阵脚,影响队友站位。

所以在弓箭上面点上火是一种很常见的武器配备。10万多支箭呀,为什么一直带火的都没有?如果有一只带火的箭射到草船上面,那么草船还能借箭吗?那恐怕草船就要燃烧起来了吧?

而这样的操作难度到底大不大?我想对于曹操来说,下达一个命令就可以了吧?

就是这么简单不去做,就要傻乎乎地,什么也看不清楚,只知道往江面射箭。

所以只有一种可能,这样的一个事情是假的,因为实在不符合常理。






新泰青年


这些情节都是经作者修饰,加工、比较、提炼,综合之后,才把三国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给后人。

才让人们一提三国,就首先知道诸葛亮的智、曹操的奸,刘备的江山哭来的……。

所以别去研究真实与虚实



用中华利剑


因为诸葛亮事先没通知曹操要来借箭,所以曹操没准备,如果诸葛亮事先通知了曹操,要来借箭,曹操准备了火箭,诸葛亮就被烧死了,在诸葛亮死之前,曹操的那些大船也被诸葛亮的火船点着了,曹操也烧死了。你提这个问题,难道想改变历史么[灵光一闪]



诗意情怀丷


这是写故事,写究竟一百字就写不下了,要是曹操在箭头上泼油,诸葛亮就不借箭了,诸葛亮借东风也是作者,写作中一个转折点,故意拖演时间,使文化在过程中,带有滑稽和引人入迷,也是一个学者之才能,和写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