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祺与淮安隰西草堂


万寿祺与淮安隰西草堂

明末清初,淮安为漕运中枢,盐业集散地,淮关所在地,是水陆通邮的要冲,是屏障淮海的要塞。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淮安成了一大批志士遗民的大本营、文人墨客的聚集地,许多人常年寄寓淮上,甚至终老此乡,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就是万寿祺。

万寿祺(1603—1652),字年少,又字介若、内景,江苏徐州人,明崇祯三年(1630)举人。明末曾参加抗清活动,入清后衣僧服,改名慧寿,号明志道人、寿道人等,世称年少先生。万寿祺生有夙慧,博览群书,凡经、史、诸子百家之书无不读,礼、乐、兵、农、天文、地理之奥无不究,且旁涉虚幰星卜,书画之理。鸡碑雀箓,缪篆之文,往往下笔成章,惊其坐人。其生平凡三变,早岁风流跌宕,人呼为才子;中年诗坛文讌,与海内英隽相角逐,不愧名士;晚乃遁迹空门,炉香经卷,则又为逸老,为方外人。其平生无艺不精,古文清迥拔俗,诗擅“大历十子”之长,书由王内史入,后参用颜平原法而胎息终在晋人;画法倪高士兼工白描,佛像仕女,矜贵不妄作片楮寸缣,获者宝逾拱璧。其著作存者,文稿数十篇,《隰西草堂诗》五卷,《印谱》《遁渚词》《墨论》等各一卷。

据《一士谈荟》记载,早在明天启三年(1623),因山东盗起,万寿祺便曾避难于淮安。崇祯十一年(1638),万寿祺卜筑于淮安之西湖。后移家江南,辗转寓居苏州、镇江、松江,与当时志士名流陈子龙、顾梦游等唱酬砥砺,图谋救时报国。清顺治二年(1645),清兵渡江,万寿祺在苏州附近举兵失败,被执不屈,将及于难,遇救得脱,携妻、子归江北。

顺治三年(1646),万寿祺在河下菜市桥西里许、山子湖滨,结草庐于蒲汀柳岸,以“隰西”名其草堂,隐居于园丁渔户中,“淮浦西边开草堂,荻柴槿树列为墙。意中笠泽千头橘,梦里成都八百桑。唐室京华淹北斗,楚人歌舞思东皇。优游卒岁聊称隐,处处蒹葭水一方”、“缥缈湖西百尺楼,旧时风雨一竿收。夺牛亭上人先去,啼鸟声中客自愁。湖海未除看意气,颍川如故谢交游。几回策杖斜阳外,烟水苍苍正暮秋”。吴宁谧在《过板厂西街访隰西草堂故址》诗中也写道:

野水残云外, 沙门慧寿居。
此间留别业, 岁晚伴樵渔。
地僻经过少, 年深巷陌虚。
夕阳空徙倚, 谁为一回车。

期间,万寿祺“春秋暇日,引觞赋诗,弹琴自娱”,且经常流连于山阳(今淮安区)的名胜古迹及湖光水色间,韩信钓台、珠湖、万柳池畔等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其《庚寅孟春一日》云:

淮阴城外钓台下, 每别东风开画图。
角隼如云回北墅, 妖鱼吹浪起南湖。
六年梦断人惆怅, 万里春归信有无。
芳草不言天路阔, 无边霜雪满平芜。

短暂而片刻的欢愉并不能持续太久,明王朝亡国之痛深深地打击着这位遗民诗人,往日的情景萦绕脑海,严酷的现实摆在眼前,他的诗中更多的是黍离之悲。其《登淮阴城楼北望》云“睢水东行接大河,海门连岱郁嵯峨。悲风万里三城闭,冻月千营一雁过。侯骑来时尘影暗,国恩深处夜烽多。淮南草色依然碧,夜半登楼徒啸歌”,形象地揭示了清初淮安严酷的政治环境。而《春兴》诗云:

一日一度坐湖隈, 桥门春门对人开。
江鱼美味冲波出, 野鹤风高自海来。
北郡鼓鼙连碣石, 西山盗寇隐蒿莱。
独惭无事耽花鸟, 夜起看星上钓台。

中夜无寐,他起看将星,徘徊于韩侯钓台之上,内心煎熬之烈可见一斑。万寿祺本有“良田美宅,山庄百顷,及世事牵挽,几濒于死,所藏蓄一时都尽”,隐居生活日益困顿。为了生计,他或写小楷、中行、大书,画人物、大幅山水和山水扇面,为人篆铜、玉石印章,聊以补炊。即便如此,他仍然坚持可贵的气节,致书画、篆刻方面的造诣日渐精深。除了挥毫、作画、刻章以维持生计外,自出家后,他所常做的一项工作是手写佛经,他对待这项工作极为虔诚,1647年他就曾“闭户写经”,顺治五年(1648)更写《金刚经》多部。

顺治五年(1648)仲冬,万寿祺移居清江浦西门外,买一旧宅,西邻普应寺,书屋仍称“隰西草堂”。顺治六年(1649),万寿祺买圃于草堂之阳,宅边数亩田垅,自耕而食,取陶靖节之诗,名之曰“南村”。主人自道:“深巷重门无是非,闭关掩席看花飞……著书未了复渔猎,满地江湖人未归。”而四方慕其名者则渐不绝于道,甚有夜半问渡,涉河来拜,隰西草堂遂名噪一时。

此时,隰西草堂已不只是万寿祺及妻子家人隐居栖身之地,而是淮安和流寓淮安的诸位名士经常造访之所,更成为明代遗民们经常路过并歇宿之处。遗民故老经过淮安,莫不造访草堂,常常滞留旬月。淮安籍“望社”成员张养重、靳应升便曾造访草堂。张养重有《送万年少归南村》一诗,靳应升为当时淮安诗坛宿望,其《隰西草堂》诗曰:“虽少冬青树,犹余补壁萝。闲居真处士,枯坐老头陀。云水随缘过,江山入梦多。问津如有客,夜半看黄河。”

安徽遗民程邃(字穆倩,号垢道人)来淮时常过访草堂,其《过万年少隰西草堂》曰:“值得渔夫棹,江梅隐雪津。黄河冰腹厚,白草马蹄春。既释隆中业,还为川上人。友生难解事,往行不须论。”浙江遗民胡介于顺治三年(1646)、顺治四年(1647)间来访,月余乃归,作有《题万大年少隰西草堂二首》等诗,万寿祺有《和答胡大介》等诗。遗民顾梦游亦来访,其《万年少隰西草堂》曰:“山色过淮少,渔风出浦多。中林偕折板,高岸隐黄河。抱膝思当世,闻歌唤奈何。齐心真佛子,只此未消磨。” 顺治五年(1648)秋,著名的遗民、与万寿祺并称为“徐州二遗民”的阎尔梅至淮,其《赠万年少》云:

霜薄枌榆社酒阑, 异乡辛苦乞平安。
风涛不是当年路, 生死应同隔世看。
持钵江湖非静域, 闭关城市岂深峦。
樊桐阁下宜归卧, 扫墓南山待岁寒。

顺治八年(1651)秋,遗民代表性人物顾炎武至淮,与万年少订交,临行时来草堂话别,万寿祺作《秋江送别图》以赠,顾炎武有《题万举人寿祺》一诗。此外,徐君平、邢昉、方文、顾开雍、周亮工、唐允甲等人都曾到过草堂。 顺治九年(1652),万寿祺在游吴郡后,于五月返回隰西草堂,五月三日卒于草堂之中,终年五十。后归葬于徐州之凤凰山。得知噩耗,顾炎武素车白马,走九百里,来隰西草堂哭万年少。

虽然隰西草堂已然不复存在,但万寿祺作为陶渊明式的高洁之士,他和隰西草堂的风流遗韵作为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将永载在河下、永铸在淮安历史的星空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