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名可名。有人說,名即是道。你覺得呢?

道可道,名可名。有人說,名即是道。你覺得呢?

達到自然,乃能隨緣

本人學習道德經有了些年頭,隨著實踐的深入,慢慢就有了一些體悟。在此分享一兩段給有緣人,同時期待高人批評指正。

道可道,名可名。有人說,名即是道。你覺得呢?

道的本體不能被觀測和感知,但能通過作用來反映她的存在

“弱者道之用”,就是我們面對行動對象的時候,得有弱者心態和身段,即弱化自我,實際上就是把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消除掉。以自我為中心,必然要求事事圍著我轉,順我心,合我意。

道可道,名可名。有人說,名即是道。你覺得呢?

越“思八九”,越是覺得煩惱,激發貪嗔痴的心。常想一二就會知足,心便不會妄動。

可事實上,世上的事不如我意者常八九,合我意者最多也就是十件中的一兩件。合我意的時候,我就會貪婪傲慢輕浮;不合我意的時候,我就會嗔恨嫉妒惱怒。

這都是肯定的,人性就是這樣的。所以說,道的真正作用就是幫助我們消除自我,這樣反而做什麼事都更容易成功。

道可道,名可名。有人說,名即是道。你覺得呢?

把自我幹掉,成功就快了

如果不肯弱化自我,反而覺得自我很強的話,遇到的困難必然會比我更強,直到把自我磨乖了,磨到無我了,就道法自然了。

道可道,名可名。有人說,名即是道。你覺得呢?

無私心雜念,才能全神貫注,調動全身心的能量,不做無謂的消耗。

什麼叫自然,自然的意思就是“本來就這樣”。我們面對的任何事,都有它本身的規律,處理起來本來很很清楚很簡單,都是由於我們給它強加了一些自我的想法(私心和執念),因而就變得複雜。所以如果我們處理任何事情都做到無我,那事情就會回到它本來的樣子,處理起來就很簡單。沒有私心雜念,所以無我兩相安,皆清淨;不強加自己想法去幹涉,所以叫無為。這就是得道,否則就是虧了道。

道可道,名可名。有人說,名即是道。你覺得呢?

執念是不顧事物規律的死板僵硬,而堅韌則是一種柔軟。水遇到阻礙總會放低身段,不拘一格,迂迴奔向目標。

把自己當弱者,才會想要“自強”,到無我才能“不息”。不到無我,“自強”的過程將是進進退退斷斷續續,一直受干擾,這也是修行的艱難所在。

自強也不是硬碰硬的剛強,而是剋制自我,這才是真正強大。太陽不論颳風下雨,都能“天行健,自強不息”,就是因為無我。善利萬物而不爭,所以唯我獨尊,也即是以其無私“ 故能成其私”。

道可道,名可名。有人說,名即是道。你覺得呢?

柔弱是無我,剛強是自我。眾生剛強難化,就是說心難以調伏。戰勝內心就與道合為一體,無事不辦。

“反者道之動”,想得道,就要反求諸己,這樣道才能在自己身上有顯現。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道包容一切,運行不息,無邊無際,但跟我們又有什麼關係呢,我光崇拜道,沒什麼用。道還是道,我還是我。還是要回光返照自身,從自身上下真功夫,才能得道。

道可道,名可名。有人說,名即是道。你覺得呢?

道高不可攀,是因為人難以戰勝自我;道又很簡單,莊子說“道在屎溺”。一切平常事物都有自己的道。

道在哪裡呢?

道是要有載體的,沒有載道之具,不切實可行,就與現實世界沒關係。“無”要通過“有”來起作用,來體現“無”(道)的存在。

道可道,名可名。有人說,名即是道。你覺得呢?

道是反著來的,也就是與人的私心反著來的。

怎樣行道呢?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名即是道。我擔著什麼名,就要行什麼道。

道可道,名可名。有人說,名即是道。你覺得呢?

各個倫理角色都有自己的道,在什麼位置,就只能行什麼道

名就是名分。擔著人的名,就行人道;擔著女兒的名分,就要行女兒的道;擔著領導的名分行領導的道;擔著下屬的名分,行下屬的道。這是本來就應該的樣子,就是道法自然。自然就是本來如此。是人們自己活在顛倒中。

道可道,名可名。有人說,名即是道。你覺得呢?

領導和下屬行君臣道,君明臣直。明是心明亮,不糊塗;直是無私心,本分做事。

每個人也只能行自己的道。在領導面前,只能行下屬的道,把領導交代的事做好,別出差錯,完成任務即可,也別想著求表揚,升遷,加薪。因為表揚升遷加薪是領導考慮的事,是領導的道,下屬想這些就是錯位。行好自己的道,道自然也不會虧人。領導如果只想著讓下屬幹活,不考慮給獎勵,那就虧了領導的道,就長久不了。

道可道,名可名。有人說,名即是道。你覺得呢?

修道如一人與萬人敵,不論對面來的是誰,我們都要能行好自己的道。執虛器,如執盈,不輕敵。如此則為隨緣。

對面來的人就是我們的道。有對象來,就幫我們明確了自己的位置,讓我們有了自己的名,有了自己該行的道。所以說我們遇到的人,遇到的一切都是菩薩。

道可道,名可名。有人說,名即是道。你覺得呢?

任何時候,人的念頭主要分兩種,一種是我,一種是道。無我自然就是道。

具體擔什麼名,要行什麼道,並沒有多少道理可講。只要真能做到無我,對象一來,我自然就能知道自己該怎麼做。這就是智慧本自具足,不用人教。

行道雖然舉步維艱,但進一步就有一步的好處,這個只有自己知道。道德經,道德經,道和德是連在一起的。行道就會積德,積德就有福報,福報的好處自然也不用我說了。

道可道,名可名。有人說,名即是道。你覺得呢?

如果實在做不到無我,那就多裝一些不相干的人,有助於放寬心量,自然積德積福。

值得注意的是,知道不行道,就是最大的罪業。

我的問題也很多,主要是容易把別人的事往自己身上攬。其實攬事就是攬禍,就是看不起別人。由此還很容易引發我的嗔恨和愚痴。所以好心不如心好,管閒事不如從自己心上下功夫,把心時刻放在自己的道上。

道可道,名可名。有人說,名即是道。你覺得呢?

行好自己的道,自然無處不心安。

以上與大家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