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为什么有时候越写越不自信?

认识易经


看了你写的字,其实你的基本功不错的呀!应该充满信心继续努力!

你写的其中“军"、“未”对于大楷来说结构平稳,笔划硬朗厚实,还是写得很好的。其余字结构也不错,就是起笔和收笔需要调整一下。给你以下几点建议:

1.起笔尽量藏锋,偶尔露锋也可以,但要调好锋铺毫行笔。除了“军"字和“未”字之外,其余字的多个笔划起笔均存在这个问题,特别是大字,你没调顺笔毫行笔那么笔划必然偏软弱,而不的结实厚重。而大字和中小楷不同,大字(榜书)是最讲究气势的。


2.钩也同样道理,出钩角度要准确且体现出力量感。即在“戈"底调好笔锋再出钩,就象打拳
一样…拳头缩回来一下打出去才有力量。


“室"和“戟"的钩划亦然。

4.“官"字则结构不太合理,“宀"应覆盖下部,中间不可太虚空。
你写大楷或榜书,可以临颜真卿的《东方朔画赞》或者《中兴颂》,加强钩的练习,和起收笔的训练。虽然我提出了好几点问题,但并不是因为你基础差,恰恰相反…你的基础挺扎实的,否则我以上讲的你都会读不明白。希望你能发现自己的优势!继续努力加油!


许悦爱书法


书法为什么越写越不自信?虽然我没有学习过书法,但我学习的画画跟书法也是有一定的联系。

讲一下我的个人经历吧,我前几年在网上自己学习画画,再就是照着书本不断的练习,每次完成了一个作品的时候,真的很有成就感。后面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找老师指导,到现在也是成为了小白眼中的画画高手,但其实现在的我更加的迷茫。

开始的成就感,现在我的理解是,以前自己就是一个井底之蛙,只会看到井口的小部分的天空,通过几年的接触画画,会发现天空如此之大,会发现自己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会觉得自己啥都不会。你会认为自己没有什么进步,但我觉得现在的情况是一个好的现象,说明自己的眼界越来越广,懂得的知识越来越多,现在最重要的是摒弃心中的一些杂念,不断的去练习,通过一周和两周的练习之后,你会发现,和现在的作品对比有很大的进步。



正在做梦的鱼


我刚开始学的是草书,拿起笔那是一个自信啊,感觉自己天下无敌,自己作品气势磅礴,感觉王羲之和颜真卿作品涂涂抹抹成何体统,后来一个朋友说你能不能写正规的字,自己却写不上来,后来想想光会草书也不行,于是就打算写楷书,网上看到许多田英章的字,感觉田英章的字那真是古今中外无人能敌啊 ,觉得欧阳询的字根本就没有田英章的漂亮完美,后来遇上一个欧楷写的非常好的老师,他建议我写欧阳询的,开始我并不理解,感觉欧楷不如田楷,后来自己就琢磨,学习,了解,时间久了就知道欧楷比田楷难的多的多,恰恰证明欧楷是最棒的,遇是就一步一步的去深入,有了楷书的基础,有了书法知识了解,再去写行书草书,才真正感觉到书法的韵味和魅力所在,回过头再去看自己以前写的行书或者草书,感觉自己无地自容,送给别人的字真想拿过来撕掉,所以说什么是自信,自信就是无知,学的越多越觉得自己懂得越少,今天的作品过一年以后如果你还是觉得那么自信觉得写的那么好看,那么就是没有进步,可以说是你退步了,活到老学到老,每个人不能没有自信,比如说我有信心去学好一手漂亮的行书,这种自信是正能量,也不能太过自信,太过自信叫自以为是,我们就是在自信与不自信中成长,学会谦虚,学会向比自己写的好的老师虚心学习,这才是正确的道路



行者书斋


学习书法,从孩童体的天然逝去,学法度尚未理解到位,就像换毛的小鸡,既没有形成顶冠披羽尖喙利爪雄姿,又失掉了毛茸茸那种可怜可爱的天真,这时候是一个困惑期,觉得字越写越糟。这是初学书法第一次感到的困惑。继续学习,法度逐渐了解,通过临帖,通过与古代发帖对比,觉得越写越像,欣然自得,满足于自己所学书体,看待别人的作品,常用自己所学书体的法度去衡量评判,对别人的作品开始评头论足,这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阶段性的自满,甚至因之而自封。这时感到的是自己进步了,是的,与刚脱毛的小鸡相比,这时你已经初具羽翼。待到接触到更多的法帖,观看了更多的古今名家作品,听到了更多的书评,换贴了,风格也许与原来所学相去甚远,新的法度没学到,原来的所学与当下所学在结体、用笔、意味等方面相去甚远,这时,可能动摇先前建立的审美理念,在新旧交织得矛盾中,原来所学的影子忘又忘不掉,新的法度意味好久学不来,这又是一个新的困惑期,这时候会觉得自己所学的字好像又退步了,不同的审美体系在斗争,这也是学习书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如此反复,进步,迷惑,迷惑,进步,待到学了好多法帖,眼界高了,知道了书法有不同的风格流派,各有所长,自己融汇之际,也许在不同风格的冲突中迷失方向,想忘了所学,独成一体,这种风格的确立往往不是一蹴而就,融合何其难也,往往两只良种马却杂交出一匹劣马。这时候又会觉得自己的字越写越差,正在迷失方向,这是第三阶段的困惑。待到反复实践,最终拨云见日,将不同书体的特点严丝合缝地融合,最终形成自己特有的面目,这又是一次飞跃,你会钟爱自己的书体很长时间,自诩得到了书法的真谛。久而久之,看到了更多的书法精品,认识到了别人的长处,加之对自己所书产生了审美疲劳,反视自己的作品,觉得还差很多美学元素,这时候,又困惑了,不知道字该怎样写,总想将别人的长处都融入自己的书法,但久久不能如愿,有时候丢掉了自己的长处,别人的长处还没学过来,这时候又觉得字越写越差,这是将要进步的前奏,不必大惊小怪,摸索的过程,成长的过程是要付出代价的,经过反复实践,也许在某一时刻,你就得到升华。总之,学书的过程总是在学习,进步,回视,反思,否定,再学习、再进步,再反思,再否定,再学习......这样的循环中螺旋式的进步,成熟。











兴平南郊窦文海


哈哈,这个问题似乎学书的人都会经历,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

1、眼高手低,练习一段时间后,眼界高了,自己的字怎么都没办法入自己法眼了,感觉很伤自信;

2、纸墨笔不顺手,有时候墨没调好,或者是毛笔没洗好,有时候是纸张问题,都会导致写出来的字不堪入目,怀疑自己的水平,这点请参见孙过庭《书谱》中的五乖五合之说。

3、就是进步慢,明明认真练了,但总就是不得法,进步非常慢,这时候也会越写越不自信。

那么针对上面的问题,我们来谈谈应该怎么解决不自信的问题,首先千万正视自己的水平,不骄不燥。然后心情不好,纸笔不称心的时候可以缓缓,找到问题再练。

还有进步慢导致的,可以静下心来缓一段时间,干脆不练又有什么关系,当然这段时间不要太长,毕竟书法之道还是在于坚持。


设计师清华


你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

道理就这么简单,你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也是虚心的一种表现,学书法要先学会自赏。

我跟你一样知识严重欠缺,书法艺术里能做好冰山一角就很知足了。

贴几张自己的作品,喜欢可以关注我看我的视频。









明丽毛笔书法


在学习书法过程中,心态情绪就像股市起伏图中的波浪线。有时情绪高涨、有时情绪低落、有时触底反弹,如何在学习书法低谷时做到"触底反弹”?

学习书法不是一帆风顺的,初学时一般选较易入门的字帖,比如学隶书,开始学《曹全碑》这类平正工稳的碑帖,入门快,见效快。

但换帖加大难度学《张迁碑》时,结构打破常规,头重脚轻,险象环生。还有结构内部的高低对比,倾斜对比。动静对比。

由于《张迁碑》的难度系数较高,会出现书写不到位的情况。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和信心不足状况。

首先要相信能写好,应该用什么正确的方法来学习此碑?有哪些用笔结构不够了解?

可参照学习隶书名家临的视频教学。观看具体书写运笔过程示范。听讲解的用笔结构特征。再结合临碑帖,这时书写有不一样的感受。逐步会解决临帖不到位的问题。随着书写水平的提高,心态情绪也会"触底反弹″,信心大增。

如果再加难度学隶中之草《石门颂》也可用以上方法来克服恐惧心理,既要提高审美眼光,又要提升书写技法。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神韵轩书法


学习书法为什么越来越没有自信,感觉越练越退步了,甚至有时候会感觉自己练习书法越写越感觉不好,使很多学习书法的朋友非常困惑。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关于这一点,实际我们应该感到高兴,因为这是每个学习书法的朋友必然过程,这证明一点,不是你的书法书写退步了,而是你对于书法的审美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和理解。也就是你步入我们常说的“眼高手低”阶段!

因为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随着我们临写的字帖越来越多,学习时间越来越久,对书法的认知面越来越宽、越来越高;自己对书法的审美认识也会越来越高,而自己的笔墨功夫却跟不上眼界审美的速度,因此就产生了所说的这个问题。也就是你对书法认知和审美速度要比你的书写功夫进步的要快,进而产生了看到自己的字越来越不好看。

这个问题是每个学习书法的朋友必经的过程,对于学习书法,眼界提高的速度总会比手上的功夫进步快,而手上笔墨功夫会是通过你的日积月累、慢慢的磨练、积累来实现的。

这种状态其实是一种比较好的正常状态,“眼高手低”是在书法学习中比较高级的状态之一,只有眼界的提高,书法审美的高度才能提高,这样你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对书法的笔法、结字、章法就能够知道该如何取舍。就能够比较客观的评估自己的书写缺项是什么,从而有目的地学习,指导我们在学习书法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李嘉栩老师近期作品








李嘉栩


挺好。但知其然不知所以然,路还很长,坚持到底就能化蛹成蝶,进入自由和享受。





慢慢来


越写越没信心的时候,说明,你的眼界在逐渐的提升,而手却跟不上,这种情况是一个很好的情况,书法学习就是要具备“眼高手低”的状态。当越写越自信的时候,只有两种情况。要么你是一流大师;要么屁都不会,写两天就觉得自己啥都会。希望你是越写越没“自信”,加油!你一定会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