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銀行 6.2.7——流動性風險

前面花了好幾個小節來談信用風險的問題,因為信用風險是銀行日常經營中最主要的風險,信用風險是否能被有效地識別、定價和處理決定了銀行的盈利能力。但是,通常來講信用風險對銀行並不是最致命的風險。真正要銀行命的反而是那些平時投資者不太注意的風險,比如:流動性風險。

比較著名的流動性風險造成銀行破產的案例就是2007年次貸危機中的北巖銀行。北巖銀行是英國主要的住房按揭銀行之一,其業務模式是向客戶提供各種各樣的貸款,這些貸款可以有抵押,也可以沒有抵押。表面上看,北巖銀行的業務比較保守,風險並不高。但是,由於其流動性風險管理的問題,最終致使這家英國第五大抵押貸款銀行破產。

北巖銀行2006年末向消費者發放的貸款佔總資產的85.5%,而流動性資產只佔14.14%,特別是安全性最高的現金和央行存款合計只有1%。而負債方面同業債務工具佔比高達63.65%,而存款只有5%。在次貸危機發生前,北巖的業務模式受益於流動性充裕帶來的低成本同業資金。但是,次貸危機發生後,全球性去槓桿,流動性稀缺,同業資金成本大幅飆升。北巖銀行由於流動性頭寸不足以應對到期債務,不得不向英國央行求援。消息傳出,加劇了投資者和儲戶的恐慌情緒引發了英國近140年來的首次銀行擠兌。最終,擠兌引發的流動性危機致使北巖銀行破產。

從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到流動性風險屬於那種不發生則以,一發生就要命的風險。那麼究竟什麼是流動性風險呢?2009年銀監會印發的《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指引》中將流動性風險定義為:流動性風險指商業銀行雖然有清償能力,但無法及時獲得充足資金或無法以合理成本及時獲得充足資金以應對資產增長或支付到期債務的風險。

引發流動性風險的原因複雜,最常見的情況是某大客戶或某大類資產的集中違約或者是銀行的期限錯配。第一種情況的原因在於銀行的負債具有剛性兌付特性,所以如果資產出現大規模違約很可能造成銀行沒有足夠的流動性頭寸應付到期負債或“擠兌”。

第二種情況是期限錯配過於嚴重造成的。其實,準確地說,期限錯配是銀行利潤的重要來源。所謂期限錯配,就是銀行將短期複雜拿來去配置了長期資產。通常來講,負債和資產的久期越短其利率越低,而久期越長利率越高。銀行的最佳策略就是多吸納短期負債然後配置到長期資產中去。這樣可以提升銀行的淨息差。可以說基本所有的銀行都存在期限錯配,只是看情況是否嚴重。但是,相對來說同業資金對金融市場的風險更敏感,更容易帶來銀行流動性的波動。所以,和存款相比同業負債的風險相對更高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要想降低流動性風險需要在2方面著手做好:

1,通過限制貸款行業、地域集中度和控制信用風險來避免大類資產集中違約造成的流動性風險。2,通過降低期限錯配防止第二種情況產生的流動性風險。落地到實踐中,央行和銀保監會最近2年一直在限制銀行的期限錯配。除了限定同業負債比例不可超過1/3以外,銀保監會還推出了淨穩定資金比例。

淨穩定資金比例旨在確保商業銀行具有充足的穩定資金來源,以滿足各類資產和表外風險敞口對穩定資金的需求。公式為:淨穩定資金比例=可用的穩定資金/所需的穩定資金×100%。簡單地說就是銀保監會為了防止銀行出現銀行出現流動性危機而設定的閘門。限定銀行系統中過度的期限錯配,將銀行發生風險的概率大大降低。

那麼這個指標又是如何影響銀行的資產負債配置行為的呢?其中的關鍵就在於對於“可用的穩定資金”和“所需的穩定資金”的定義。“可用的穩定資金”並不直接等於負債,而是銀行負債的加權求和,其權重定義就是造成銀行加大存款配置的原因。由於裡面分類較細,就不全列出了,選擇一部分和銀行關係比較大的列出,如下表6.6所示:

我眼中的银行 6.2.7——流动性风险

表6.6

從表6.6可以看出,定期存款,零售存款,小企業存款的折算比例是比較高的。而大企業短期存款,同業拆借,6個月-1年的同業存單折算比例只有50%。6個月以內的同業融資折算比例為0%。

而“所需的穩定資金”對應的折算比例如下表6.7。從表6.7可以看出,同業資產配置中常用的給金融機構長期貸款被定為100%折算比例,而低風險的貸款、按揭則只有65%的折算比例。小微,零售貸款的折算比例只有50%。而更低折算比例的資產基本屬於收益率非常低的資產。簡而言之,你想多掙錢還不想所需穩定資金太高,就少做同業通道貸款,多做按揭、小微、零售和普通貸款。

我眼中的银行 6.2.7——流动性风险

表6.7

想擁有證券低佣金的點擊“粉絲福利”子菜單,剛剛上線了第二家國內券商的投資渠道。目前,粉絲福利提供2家國內頂級券商,1家海外券商的低傭渠道,必有一款適合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