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巧夺天工:从苏轼词浅析王国维的“造境”与“写境”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王国维《人间词话》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境界说”,集中体现了他的学问造诣与审美素养,而在境界中,又有“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什么是“写境”和“造境”。但想要真正理解个中奥妙,自然要通过具体的词作品。所以最后我们会通过苏轼的《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来看一下 “造境”和“写境”在词作品中的艺术表现。


道法自然,巧夺天工:从苏轼词浅析王国维的“造境”与“写境”


一、什么是“造境”和“写境”

什么是“造境和写境?王国维给出的解释是:”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造境和写境,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造境重在想象,诗人所表达的境界,不只来自于眼前所见,更多地来自于心中所想。写境重在讲述,诗人所表达的境界,正是来自于此刻闻之听之的现实本身。关于二者的具体分别,王国维是这么解释的:

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

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律。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写境和造境,看似两相对立,实则互相交融。这种交融在中国的山水画创作中也有很好的体现。

写境类似于画家的写生,而不是摄影家的摄影。摄影讲究的是现实的再现,即便这个过程中在构图上有所取舍,但取景框之内的呈现就是现实本身。画家写生则不同,没有哪个画家会以原物再现作为他的艺术追求,画家通常在写生过程中根据心中所想对眼前所见有所取舍,而非面面俱到。写境正是如此,将眼前所见进行取舍去存,保留艺术表达所必需的部分进行呈现。写境就是内心和现实交互后遵从内心对现实进行的呈现,观于现实而归于理想,触景而生情。

造境类似于画家的创作,写生需行走于大好河山,创作却禁足于斗室之内。画家创作,凭借的是心中的意象和境界,胸中有丘壑才能纸上见功夫。但画家凭借心中所想在纸上呈现的山水,一定是以他遍历山水所领略到的山水为基础的,也就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只有先让观众感觉“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才能达到“看山是你的山,看水是你的水”的艺术目的。

造境也是如此,将心中所想放到现实的框架里去映照,将符合法则的部分进行呈现。造境就是内心和现实交互后按照规则对现实进行的创造,发于理想而归于现实,情生而景至。


道法自然,巧夺天工:从苏轼词浅析王国维的“造境”与“写境”


二、从苏轼词看写境和造境的艺术表现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苏轼《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

苏轼的这首词,作于与友人离别的前夜,上阕写境,下阙造境,两相交融,抒发了与友人离别的无限愁思。

01 上阕写境:今日景触今日情

深夜被曲声惊了好梦,推窗向外望去,新月、薄雾、江水、天空,写的本是一幅再普通不过的月烟江天图,但一个“愁”字,便使这一现实之景入了东坡的理想之境,以我愁心观景,景亦愁。这就是“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02 下阙造境:今日情思明日景

试想明日,落花飞絮、絮送飞舟、舟去江流,絮飞飘零迷茫是愁,舟去友人离别是愁,江流离人不归也是愁。东坡为自己造了一个万般离愁境,但无人会说这境是臆想出来的,因为值此时节,谁又敢说明日柳絮不飞江倒流呢?如此之境,合情也合理。此谓“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


道法自然,巧夺天工:从苏轼词浅析王国维的“造境”与“写境”


三、结语

哲学上讲“物质第一性”,所以“道法自然”,艺术必取之于自然;哲学上又讲“主观能动性”,所以艺术又夺天工而超之,高于自然。“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现实的骨感加理想的丰满,经艺术手法的调和服务于一个共同的目标,这就是创作。



我是胡天八月,用阅读品味人生,用文字创造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