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立长江绿色脊梁,打造最美生态岸线

筑立长江绿色脊梁,打造最美生态岸线——彭泽县推行长江沿岸非公有林木收储保护工作

彭泽县地处长江之滨,是长江溯流入赣第一县,拥有长江岸线46.5公里,占长江江西段的三分之一。为做好绿色文章,彭泽县对沿江可绿化35公里岸线大堤临水侧纵深50米范围坚持全线修复,打造长江最美岸线;根据“见缝插绿、见空补绿、拆违还绿”的原则,启动境内18公里绿化提升工程;打造老城区1.5公里长江外滩生态景观,对沿江6处破损山体具备植绿条件的缓坡、山脚进行生态修复。目前,已完成长江岸线绿化17公里,栽植苗木45.8万株,面积近3000亩。工业园区新增和改造绿地面积35.4万平方米,打造了长3公里、面积12万平方米的沿江景观长廊,实现了园区内处处见绿、步步皆景。

为进一步夯实生态建设成果,准确认识共抓长江大保护的科学意义,该县又再次提出了以巩固长江沿线现有公益林、天保林的保护基础上,实行对长江沿岸非公有制的商品林木采取政府出资进行赎买收储,作为公益性储备林统一管理的保护政策意见,筑立起境内长江绿色脊梁,切实挑起沿江保护历史重担,让百姓真正受益于林业保护的成效。

积极谋划,高位推动。为确保收储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和利益,工作之初,该县通过充分调查研究,深入实地走访群众,宣传长江保护政策和深远意义,让群众自发的积极融入到保护与发展过程中来。成立了彭泽县长江沿岸非公有林木保护工作协调小组,全面负责非公有林木的收储工作,形成了从规划、立项、审计、拔付到后期的管护一链式工作机制,确保收储的推进与成效。

科学规划,分类施策。根据测算,该县面长江的第一层山脊沿线,内延长江岸线一公里范围内以及境内江中的棉船镇沿长江大堤外围范围内共有森林面积2.5万余亩,其中有林地面积2.2万亩,未成林地面积0.3万亩,其它林地面积500余亩。该县采取对已经区划为公益林的林木,继续保持公益林管理,并按公益林补助标准兑付资金;对未纳入公益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天然林种地块,本次纳入天然林保护工程范围,按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补助标准对林木所有者进行补助,实行天然林禁伐政策;对其他没有禁伐保护政策的人工有林地,采取通过第三方评估林木价值,由县财政出资一次性买断。同时在收储赎金时,对河道管理红线范围内的土地,不再支付土地租金;对河道管理红线范围外被承包且仍在租期内的土地,由县财政支付租金,到期后,由属地乡镇负责解除承包合同。合同解除后土地租金由县财政负担;对河道管理红线范围外未承包的土地,乡镇协商解决土地租金问题,资金由县财政负担。

加强管理,发挥实效。在赎买工作完成后,将采取公司化运作方式,将政府赎金的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林木使用权全部划拔到县农垦集团,并由县农垦集团依法依规办理不动产权证。农垦集团委托第三方管护专业队伍进行专业化管理,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和管护,以提升森林经营效益,改善林分质量,确保收储的林地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效益,实现政府得绿、林农得益、全民得生态的良好局面。

通过开展长江沿岸商品林收储赎买等管护模式,林业在实施长江大保护、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得到发挥,也为县域长江经济带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树立了示范。


分享到:


相關文章: